首页 -> 正文


我国水文学科奠基人———纪念河海大学刘光文教授百年诞辰

2010-12-13

  7月30日,是我国著名水文学家、水文高等教育奠基人、河海大学博士生导师刘光文教授百年诞辰。河海大学开展了系列纪念活动,举行刘光文教授铜像揭幕仪式,设立刘光文水文科技教育基金等。

  刘光文于1998年3月6日在南京病逝,享年88岁。临终前他留下遗嘱: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不开追悼会,将遗体捐给南京医科大学作教学科研之用。他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他所钟情的水文事业,贡献给了他所挚爱的祖国。痴心水文数十秋

  刘光文,浙江杭州人,早年就读于天津北洋大学和清华大学,毕业后留任清华土木系助教并考取留美公费生,1936年—1938年在美国依阿华大学和柏林工业大学学习水利工程,获硕士学位,1938年回国。他先后在广西大学、重庆大学等高校任教授,并在重庆中央水利实验处研究组任专员,从事黄河治理等方面的研究。1945年在上海交通大学任教授,同时兼任复旦大学等高校教授。

  1952年,一所汇聚大半个中国水利系科的高校华东水利学院(现河海大学)在南京建立。刘光文是当年学校拥有的4位一级教授之一,他受命从零开始创办新中国第一个水文专业、水文系,引进、编译了一批国外最新的高水平教材,使之一开始就建立在国际水准的基点之上,不仅在很长时间内是我国唯一的水文全国重点学科,而且在2002年又以全票评审通过,继续作为全国重点学科,发展至目前的水文水资源学院,其学科水平一直保持在全国领先地位。至今已培养出本专科毕业生、博硕士研究生和几十个国家的留学生万余名。刘光文在河海大学教学科研岗位上辛勤工作数十年,倾注了整个身心和全部精力,他的高尚人格和杰出贡献有口皆碑。一瓣心香付学梓

  刘光文精通英、俄、德等多门外语,开设双语教学得心应手。尤其是他有着超乎常人的数学和概率统计等方面扎实的功底,他的“数学脑袋”在学校、在业界赫赫有名。他授课经常不带讲稿,深奥的内容,冗长的公式,他了然于胸,拿起粉笔在黑板上书写刷刷刷一气呵成,毫无偏差,生动易懂,引人入胜;答疑也是条分缕析,旁征博引,信手拈来。

  南京水文研究所副所长张海伦、河海大学教授张二骏说,先生囊括大典,网罗众家,兼收并蓄,对学生要求也极高。记得第一次上课时,他就给我们开了一张总计109本之多的参考书目,其中有英、俄、德、法甚至西班牙和意大利文本。老师经常告诫我们不要随便“涂鸦”,出书不能抄袭,更不能剽窃,靠这个作为“敲门砖”来成名成家、名利双收是可鄙的;同时他又认为,如果学习研究有了一点心得,确属真知灼见,就应该留给后人,才算对得起事业和对得起自己。

  刘光文学识渊博,治学严谨,在教书和育人上精耕细作。他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带研究生,弟子们大多已成为国家建设的栋梁。河海大学教授朱元甡说:“我在就读研究生期间,有幸得到先生指导,在撰写论文阶段,有机会经常向先生请教。令我非常感动的是,先生对我论文中的每一个数据,都认真复核,对论文的部分重要段落,逐字逐句地修改,我获益匪浅……”刘先生对待学生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不但在学生求学期间恪尽导师之责,指点方略,而且在他们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同样给予满腔热忱的帮助,有问必答,有求必应,有信必复,爱才惜才。

  1983年5月,水利部黄委会教授级高工马秀峰接到刘先生的一封来信,信中说:“很久以前我审查过你的一篇《计算水文频率参数的权函数法》的论文,最初我是不赞同的。之后反反复复考虑,又觉得你的论点似有一定道理,因此就让我的研究生用100个不同参数的理想样本进行还原计算,并与其他方法进行比较。没有想到,权函数法具有最高的还原精度。”信的末尾邀请马秀峰来校担任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委员,参加研究生论文答辩。信中还鼓励他尽快对原稿进行必要的修改充实,争取在《水文》杂志上发表。这件事对马秀峰的震动实在太大了,因为他作为权函数法最初的探索者,在当年接到《水利学报》退稿后,整整20年没有再继续研究这个问题,早已忘得干干净净。试想,如果刘先生不对权函数法进行重新研究,或者为了维护自己的面子不更改原来的观点,那么后来得以发表的这篇论文,只能永远石沉海底。雄才大志薄云天

  刘光文教授不断探索新的水文学科领域,结合实践,主编了中国水文学界最有影响的《水文分析与计算》《英汉水文学词汇》《应用数学》《水文统计及近似计算》等著作与教材,审订了《水文统计常用图表》,发表了许多高水平的论文,参加过我国多座大中型水库设计洪水的论证审查,为水文学科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就主持三峡工程设计洪水的研究,为三峡工程上马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峡工程控制流域面积100万平方公里,洪水历时达60天以上,世界上尚无先例。刘光文领导的学校三峡科研团队会同长办(现长江水利委员会)、中科院等单位,博采众长,克难奋进,创造性地提出用天气组合等方法推求长江三峡的可能最大降水、可能最大洪水,不仅为后续的三峡工程可研、初设等工作提供了借鉴,而且开创了我国水文气象途经估算工程设计洪水的先河。

  刘光文作为三峡工程水文专家组顾问,对三峡洪水频率计算中1870年历史洪水点据“高挂”问题一直萦绕于心。他积极建议、大力支持河海大学詹道江教授等人和长江委水文局合作开展古洪水研究,以期得到年代更久远的古洪水信息。1990年—1993年,长江三峡工程古洪水研究在他的关怀、指导和直接参与下终于取得重要成果,得出1870年洪水是距今2500年以来最大洪水的结论,并进一步论证了三峡洪水频率计算成果的科学合理性,向世人昭告三峡工程设计方案充分可靠,万无一失。

  刘光文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直至晚年仍孜孜矻矻,终日致力于学问。他编著的《英汉水文学词汇》一书,几万条词汇,几十万个中英文字符,均自己注释、校对,历经数年得以完成。

  1997年水利部在南京召开“全国水文计算进展问题和展望学术讨论会”,当时已是87岁高龄的刘光文在会上作了《设计洪水亟待革命》的长篇报告,讲了将近3个小时。他以对国家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提出了现行设计洪水方法的改进意见,呼吁科技工作者“不要再守株待兔、依赖外国、迷信外国。要从速急起直追,为祖国人民诚心诚意服务,努力进行设计洪水革命吧!”人心凿凿有丰碑

  刘光文公私分明,节俭朴素,待人宽厚,一辈子坚守自己安身立命的原则。

  他出差从来只买火车硬卧票、乘公交。两位研究生曾有要为先生购买软卧票而受到他严厉批评的经历,尽管让先生坐软卧是校领导的指示,他也坚辞不受。河海大学黄振平教授说:“有一次刘先生从北京因公出差回来,当时作为学生的我要去为他办理报销手续。先生说这次就不报了,因为他办完公事后又顺便看望了在京的姐姐,处理了一点私事。”

  刘光文的夫人原在教务处工作,三年困难时期响应号召退职回家。后来一些人又重新安排了工作岗位,但刘光文从来未提起过家属问题。直到他夫人去世,校党委书记带着丧葬补贴前去慰问,先生以夫人不是学校职工为由谢绝补贴,而且绝无协商余地。

  刘光文居所陈旧,面积也十分局促,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和电器。在生活上,他一向节俭朴素,几件旧衣服一穿就是几十年,他认为再多就是浪费。按说一级教授的生活水平不至于如此清苦,但不为人所知的是,刘先生一辈子疏财仗义,鄙弃各种身外之物。学校、院系组织赈灾募捐等活动,刘光文总是捐款最多的一位。至于还有多少同事、同行、学生得到过他的资助,谁也说不清。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0年7月27日

作者:刘德友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