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王建卫:七年援藏生命如焰

2010-12-13

  淮委援藏干部王建卫,连续两次援藏,把高原当成第二故乡,谱写了一曲雪域高原无私奉献之歌。2004年—2007年,王建卫作为淮委水利技术专家,第一次进藏开展援建工作;2007年7月,他作为中组部第五批中央国家机关暨水利部第十期援藏干部,再次来到雪域高原,为的是西藏水利事业的发展,为的是让格桑花更加美丽绽放。

    “为西藏水利事业竭尽所能”

  王建卫刚入藏时,参与了拉萨河治理项目的建设管理工作。拉萨河流域是西藏自治区经济最发达、人口最为密集的核心地区。王建卫与其他两位援藏同志,共完成拉萨河9个标段的建设管理任务,工程质量达到了优良标准。王建卫负责的工程,地处拉萨市郊,海拔3660米,环境复杂,施工难度很大。王建卫克服施工现场交通不便、生活物质缺乏、高原反应强烈和气候恶劣多变等诸多困难,每天在工地现场步行10余公里,工作时间超过8小时以上。对水下浆砌石基础和混凝土基础等隐蔽工程,与监理一起实行24小时旁站,遇到工程实际情况与设计不相一致时,主动与设计、监理、施工单位协商、研讨,制定出安全、经济、符合工程实际情况的方案。

  由于表现出色,王建卫所在的拉萨市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心被西藏自治区水利厅评为“十五”期间优秀项目法人单位,他们负责建设与管理的拉萨河城区中段防洪工程被评为水利部文明工地。如今,拉萨河已成为拉萨市城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高原阳光的映照下,蜿蜒曲折的拉萨河平缓安宁地流过拉萨,装扮着这座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

  2009年11月,王建卫参与旁多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管理工作,行使旁多水利枢纽管理局副局长职责,负责基础处理工程。旁多水利枢纽工程是目前西藏自治区最大的基本建设项目,工程位置偏僻,高寒缺氧(海拔4100多米,最低气温零下29度),当时王建卫已检查出左心室肥大,但他还是毅然奔赴工地,担负起艰苦繁重的建设管理工作。基础工程包括土石方开挖、帷幕灌浆、混凝土防渗墙等工程,具有高海拔、高地震烈度和深覆盖层等特点,地质情况十分复杂,施工难度很大。为了确保工程顺利进行,他克服生活中的种种困难,放弃几乎所有的节假日、公休日,在工地上一住就是几十天,不分白天黑夜地跟班旁站,协调施工环境,督促施工进度,处理施工方案变更,检查施工质量和安全。王建卫主管的基础工程,在保证质量、有效控制投资的前提下,工期硬是提前了8个多月,为大坝填筑工程提前开工和旁多水利枢纽工程的顺利进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010年春节,在万家团圆迎新春之际,王建卫依然在工地坚守岗位,为工程的顺利实施,筹划着来年的蓝图。

    “除了认真再认真,我没别的选择”

  在西藏工作期间,王建卫秉公办事,严把质量关,那股认真和实在劲儿,在他工作过的部门里有口皆碑。

  2009年,他在负责旁多水利枢纽基础工作时,有一个插曲:最初的设计方案为120米深“上墙下幕”。当时基础开挖已超过120米,但还是没有发现基岩层,是否继续按原设计进行施工成为两难选择。一些同志主张按设计立刻进行混凝土灌注,由于时近寒冬,追赶工期成为一时之急,持这种意见的同志不在少数。而王建卫认为,基础施工是整个工程建设的重中之重,必须百分之百确保质量,绝不能草率地“估计”行事。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王建卫在成都组织召开了旁多水利枢纽基础施工方案专家研讨会,通过各方面专家的研究,最终确定修改原设计方案,改为158米深全墙封闭施工方案,圆满地解决了这一工程上的难题,为枢纽工程的整体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这样的事情不止一例。在拉萨河治理工程中,两处撇洪闸的设计内容引发了王建卫和当地水利专家的分歧。按照设计,这两处撇洪闸采用不锈钢浮箱门,但王建卫查阅了大量技术资料,认真分析了拉萨河的特性,同时调阅了拉萨地区同类建设项目的档案,提出将撇洪闸不锈钢浮箱门改为普通铸铁钢闸门的建议,这个设计上的改动节省了数十万元的资金。当时很多专家担心普通铸铁钢闸门性能不能适应西藏高原环境,建议采用不锈钢浮箱门更加可靠。王建卫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负责的求实精神,向有关专家一一说明自己的理由,摆出自己的演算结果。终于,他的坚持打动了各位专家,工程最终采用王建卫的建议,从而在不影响使用性能的前提下为工程建设节约了大量资金。

  当记者提出“会不会担心这种坚持得不到理解,甚至会被别人认为是不近人情”的时候,王建卫说:“作为一名水利援藏干部,如果在工作中得过且过,是对西藏人民不负责任,对援藏事业不负责任,也是对自己不负责任!水利工作责任重于泰山,除了认真再认真,我没有别的选择。”

    “使命的光荣足以让我骄傲一生”

  在西藏,王建卫先后担任西藏自治区水利厅规建处副处长和旁多水利枢纽工程管理局副局长职务。由于高原缺氧,水土不服,王建卫经常拉肚子、呕吐、嘴唇干裂、鼻子流血,而且连续7年的援藏工作,让原本身体素质非常好的王建卫患上了左心室增大、胆囊壁毛躁等高原病。但王建卫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克服重重困难,先后驱车万余公里,前往昌都、林芝、日喀则、那曲、阿里等地区开展工作。西藏自治区共有大小74个县,而王建卫的足迹遍及其中的69个。王建卫身兼多职,水利工程调研、建管制度建设、防汛检查、工程质量检查、基建检查、工程竣工验收等,连他自己也数不清在援藏期间到底从事过多少项工作,有的工作不熟悉甚至没有接触过。但他“勤能补拙”,坚持工作之余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并在实践中不断地积累和巩固,顺利地完成了各项工作,创造出不负众望的骄人业绩。

  一次,王建卫带队去那曲的索县检查水利工程建设情况,半路遭遇暴雪,路面被大雪覆盖,一行4辆车相继滑下路坡,所幸没有人员受伤。110公里的路足足走了11个小时,路途中更是饱受波折。

  还有一次,林芝地区某地由于山体滑坡形成堰塞湖。为了掌握坝体稳定状况,王建卫一行立即赶赴现场。由于山体滑坡导致道路和桥梁被冲断,要继续前进只能步行翻越山梁,难度很大且有危险。王建卫等人历尽险阻,终于翻过山梁到达现场,及时把现场情况报告给上级部门,为迅速处理堰塞湖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时,王建卫总是特别想念家人,想念善良温柔的妻子和天真可爱的女儿。王建卫说,最苦的不是在工地上星夜加班,也不是冒着严寒翻越雪山,而是在夜深人静时无尽的孤独和思念。7年来,家庭的重担全都落到妻子柔弱的双肩上。第一次入藏时,女儿才上初中,而两次援藏归来之际,女儿已经成为一名大学生了。在女儿成长关键的阶段,却缺失了父亲的陪伴。“我没有尽到丈夫和父亲的责任,是她们的支持和理解,成就了我在西藏7年的坚持。”王建卫的话语中充满了深深的愧疚和感激。

  伽利略曾说:“生命有如铁砧,愈被敲打,愈能发出火花。”这也是王建卫的座右铭。在西藏这片美丽而神秘的土地上,王建卫书写了孜孜不倦的动人故事,谱写着水利人援藏的新篇章。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0年9月21日

作者:杜红志 周权 胡影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