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夏仁朝:让古都水利重现昔日胜景

2010-12-10

    他是西安这座古城第一任水务局长。从上任的第一天起他就明白自己的使命。他说西安的未来离不开水利的发展,水利一方面托着300万市民,另一方面托着400万农民,作为水务局长,他深感要解决好700万百姓的用水问题,责任重大。他正和这座城市一起,编织着一个美丽的梦想,再现“八水”绕长安胜景。

    上任伊始面临艰巨任务破解“水少水脏”难题

    现代水利周刊:您在基层工作多年,主抓农水工作,水利工作经验多。能谈谈当时您任西安水务局长时,西安的水资源情况吗?

    夏仁朝:西安市的历届领导和水利局长都十分重视水利工作,水利工作的基础很好。但是西安的水利工作仍然不容乐观,水资源状况基本可以概括为“水少水脏”四个字。为什么要这么说?首先,“水少”表现在资源总量上严重不足。西安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26.66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375立方米,远远低于世界公认的维持一个地区可持续发展人均占有量不低于1000立方米的临界值,再加之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污染严重,更加剧了供需矛盾。其次,“水脏”表现在水污染严重。据有关部门统计,西安市年污水排放量达3亿吨,日平均近90万吨。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大部分未经处理直接排放,使地表水和地下水遭到严重污染。城区排水系统落后,大部分排水管网雨水、污水混流,直接排放到河道、水库内。

    现代水利周刊:刚才您提到,西安的水资源特点是“水少水脏”,西安的水务部门是如何解决这一难题的?

    夏仁朝:解决西安市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严重问题,我们狠抓供水水源工程的建设,一批重点水源工程的建设取得新进展。还大力开展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实施了氵皂河、漕运明渠、团结库、幸福渠综合治理工程;实施“大水大绿”工程,对氵产、灞河堤进行标准化衬砌,并规划修建20座橡胶坝,形成2万亩水面。此外,加强水资源保护工作,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相继完成了《西安市水资源保护规划》和《西安市城市饮用水源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对全市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工作做了科学、系统的规划。

    节水型社会建设雨水、中水利用仍是节水工作难点

    现代水利周刊:西安市是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试点城市,针对西安的水资源现状,水利部门都采取了哪些措施?

    夏仁朝:节水型社会建设是西安水务工作的一大重点。西安是一个水资源极其短缺的城市。为了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2004年1月水利部批准将西安市作为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城市。我们较快地完成了《西安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方案》的编制工作,通过了陕西省水利厅和水利部组织的专家评审,经省政府批准实施。在此基础上修订的《西安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实施方案》也已经市政府审议,印发全市执行,目前试点工作已全面展开。在城市和工业节水工作中,通过节水宣传,不断提高广大市民节水意识。开展计划用水和定额管理工作,对全市200个自来水用水大户、60户地热水用水户、大型洗浴场所和所有自备井用户进行用水计划考核,大力推行智能水表和节水器具,加强管网测漏和补漏技术研究。成功召开了城市节水工作会议、全市高校节约用水工作会议,把节约用水工作推向新的水平。

    现代水利周刊:目前西安的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您认为还存在什么问题?

    夏仁朝:从长远来看,西安市是一个水资源短缺城市,城市节水同全国其他城市相比,还有待进一步深化和加强。一是水资源管理体制尚未完全理顺,水源与供水、污水处理、中水回用等分属不同的部门管理,部门之间的配合不够协调,很难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使用。如雨污分流的问题一直难以解决;中水管道的建设与城市建设不能同步进行,使再生水的回用难以实施,洒马路、浇花草、浇树等都用的新鲜水,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也使污水处理厂难以实现良性运行。二是节水方面的制度、法规不健全。现行的《西安市城市节水条例》是1994年颁布的,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城市节水工作的要求,节水法规建设明显滞后。三是雨水、中水的利用仍然是节水工作的难点。建设节水型城市必须改造和新建一大批雨水利用、中水回用工程,而这些项目的资金投入很大,但所需资金难以落实。四是建设项目的“三同时、四到位”制度还没有落到实处。有些单位节水工作疏于管理,跑、冒、滴、漏现象仍然存在,洗车、洗浴等行业违规用水、浪费水的现象还较为严重。五是节水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据测算,西安市要达到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目标,仅工程等投资即需资金56.6亿元,其中需政府年投资8700万元,但省市都没有推动该项工作的专门经费。六是节水工作的宣传力度和市民的节水意识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尤其是全民参与节水的意识还没有形成。七是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在全市已经全面展开了,但由于没有政策的引导和资金的扶持,区(县)的试点建设迟迟不能启动,发展极不平衡。

    “水务”到“水利”“城乡分割,多头管水”到“一龙管水,多龙治水”

    现代水利周刊:“水务”“水利”一字之差,带来的却是质的变化。作为西安市成立水务局以来的第一任水务局长,您如何理解这一变化?

    夏仁朝:我自己理解“水利”只是指对水资源的利用,而“水务”就应该是对涉水事务的管理。我是西安市成立水务局后的第一任水务局长,感到肩上的担子很重。面对过去多年来形成的条块分割、多龙治水的模式,我们要做的首先是理顺体制。变“城乡分割,多头管水”为“一龙管水,多龙治水”统一管理供水、排水、节水、污水处理与回用等全部涉水事务,实现对水资源的有效利用或合理利用。目前西安市的一体化工作还正在推进中,体制上还有亟待理顺的地方。天上的水、地表水、地下的水都归一个部门统管这是一个大趋势。

    现代水利周刊:目前西安市水务一体化的进程如何?

    夏仁朝:在1996年以前,西安市的水资源管理基本上是城乡分割,多头管水,市区及近郊区由城建部门管理,7个远郊县(区)由水利部门管理。管理体制的不合理,带来水资源开发利用的不合理,如市区地下水严重超采、地质环境遭到破坏,而地表水的利用率却一直难以提高等。面对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经过市级机关机构改革,西安市将地热水、矿泉水的管理职能及市节约用水办公室整建制移交我们水务局,将黑河供水工程管理局也划归水务局系统,使西安市基本实现了水资源的“五统一”管理,即由水务局统一负责取水许可审批、统一征收水资源费、统一规划、统一调度、统一管理水量和水质,已形成“一龙管水,多龙团结治水”的格局。

    现代水利周刊:西安历史文化悠久,有很多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场所。在水利工程的建设中,水利部门是如何对这些文物进行保护的?

    夏仁朝:正如你所说,西安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老百姓常说“一锄头刨下去都是文物”,遍地都是文物,在进行水利工程的建设中如何既保证水利工作的正常运行,又有效地对文物进行保护,是水利工作在新时期的任务和面临的挑战。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首先从规划上解决这个问题,尽可能地不涉及文物保护区域,重点文物保护区是绝对不能安排项目的。对于一般的文物保护区,要严格地按照程序进行报批,经文物部门批准后才进行施工。灞河上的古隋桥比赵州桥的历史还要远,我们在进行水利建设的时候肯定要对它进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丰富是西安的一大特点,可是从另一个方面来讲,为了保护这些遗产,西安人民也作出了很大的牺牲,对遗产进行保护必定对开发有所限制,很多遗址区内经济还很落后。

    现代水利周刊:“十一五”期间,西安市的水务工作的重点是什么?

    夏仁朝:“十一五”时期水务工作的重点是:实施水资源优化配置,积极开发地表水资源,实施跨流域调水,缓解水的供需矛盾,提高城乡供水保障能力。加快防洪抗旱工程建设,防灾减灾,确保一方平安。加大节水工作力度,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加快水保生态、水资源保护和防污治污建设,遏制水生态与水环境恶化趋势。转变观念,深化改革,实施人才战略,加快信息化建设,为实现水务现代化奠定基础。

    作水务局长当演员要对得起观众,当领导要对得起群众

    现代水利周刊:您是一个从基层上来的水务局长。这些年来的基层工作经验,您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夏仁朝:我今年56岁,长期在基层工作,作过14年乡镇书记,3年区书记,6年管农业的副县长……可以不谦虚地说,在基层工作了多年。这些对我做好西安的水务工作也有很大的帮助。总的体会有几点。

    一是视野更开阔了,考虑问题时往往能跳出传统的思维模式就水利看水利,而更习惯于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水利工作。这是在基层工作多年最大的受益。不仅仅考虑西安市当前的问题,还要考虑西安市长远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二是考虑问题更全面了。基层工作的磨炼,使我在考虑问题时能够比较全面客观辩证地看问题。三是干事更唯实了。长期在基层工作的人容易从实际出发看问题,而不是以谁的官大来做决定。四是决策更科学了。在一些决策上很慎重,要做好调查研究,不会轻易地盲目地做决定。注重调研、科学论证,绝不拍脑袋行事。多方听取专家的意见,哪怕是一个人的意见,也算是一家之言,要看看有什么可取性。五是方法更灵活了。打破常规,急事急办,特事特办,提高工作效率。

    现代水利周刊:您如何看待压力和肩上的担子?

    夏仁朝:做这个水务局长,我觉得肩上的担子很重。做了这个水务局长,就要关心西安700多万百姓的用水问题,要从700万人的利益出发,从700万人的生产生活出发。我记得《乔厂长上任记》里有句话:“炊事员和职工同时进食堂是不能按时开饭的!”我觉得自己也是个炊事员,搞水利工作就要打提前量,要未雨绸缪,要提前作规划。搞水利不是短期行为,我这个水务局长一任5年,5年能做几件事呢?一个水利工程就是10年、20年,甚至几十年的事情,5年的时间太短了。当演员要对得起观众,当领导要对得起群众。我觉得我在局长这个位置上一天,就要对得起西安的群众,为他们解决几个实际困难。每年除夕,我都会想一想,今年我干了几件事,哪些事情还算成功,以便在来年的工作中能够做得更好。

    现代水利周刊:现在您最担心的事情是什么?

    夏仁朝:最担心的就是人们还没有从心里真正意识到水的重要性,意识到水的紧缺。西安市水环境持续恶化,但是还没有引起大家的重视。这种现象令人忧心忡忡。

    作为一座知名的旅游城市、有着千年历史的古都,良好的水环境尤为重要。近年来,西安市的水环境整治的力度虽然很大,可是很多同志认识上还不到位,对水务工作的紧迫性认识上还不到位。我们说水资源紧缺,可是很多群众认为现在西安市水资源还是够用的。可是10年后、20年后会是什么样子呢?我们今天没有紧迫性、时间概念,明天就会对不起我们的子孙后代。此外,水务管理的工作还没有完全统一起来。

    档案

    夏仁朝,1950年1月出生,陕西长安人,毕业于西北农学院农学专业。1972年3月参加工作,1973年8月入党,现任西安市水务局局长、党委书记。2003年被陕西省水利厅评为全省优秀水利局长,在2003年全市“人民满意的好公仆”活动中被评为先进个人。2002年到西安市水务局任职后,西安市连续三年获得省政府颁发的“水利振兴杯”,水务局曾连续两年在市级机关目标责任制考评中获一等奖。2003年,西安市水务局分别被陕西省防指和西安市委、市政府评为抗洪救灾先进集体。2005年1月,被省委、省政府授予2004年度“创佳评差”竞赛活动先进单位。

 

 

 


 

作者: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