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青海湖畔、湟水两岸、三江大地,一个英雄的名字被人们争相传颂着。青海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布哈河口水文站职工、年仅49岁的胡进忠,为抢救一名落水青年,献出宝贵生命。
今年8月9日14时左右,天气炎热。在距离青海湖鸟岛16公里处的布哈河大桥不远处,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供电公司鸟岛供电所职工郭辉中、李启宏正在布哈河边洗澡冲凉。突然,郭辉中不慎滑入深水中,他在水中挣扎呼救。正在布哈河口水文站观测房的胡进忠听见呼救声,立即从观测房中取出救生衣,跑向岸边。看见生命危在旦夕的郭辉中,不会游泳的胡进忠来不及多想,纵身跳入湍急的水中营救。他拿着救生衣,艰难地向郭辉中靠近,并大声提醒郭辉中“憋住呼吸,不要呛水”,就在快要接近郭辉中时,他奋力将救生衣向郭辉中抛去,郭辉中抓住了救生衣,避免了下沉。然而水流太急,两人被冲散,郭辉中在救生衣的保护下最终得救,而胡进忠却被河水夺去了生命。
胡进忠出生于青海省湟中县多巴镇双寨村。童年时期,整天在湟水河畔忙碌的水文人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76年,19岁的胡进忠终于圆了他的梦想,参加了水文工作,被分配到上唤仓水文站。
上唤仓水文站方圆数十里是藏族牧民的冬季牧场。这里远离人烟,交通不便,又没有电,一年四季只能用煤油灯照明,吃不上蔬菜,工作、生活条件十分艰苦。胡进忠一干就是8年,这8年中,他每年都出色地完成水文测验任务,多次被评为全省水文系统先进工作者。他说:“再苦再累我都能坚持。”
1984年,胡进忠被调到唐古拉地区的沱沱河水文站,这里海拔高达4533米,年平均气温为零下13摄氏度,最低气温为零下40摄氏度,长冬无夏,空气稀薄,被称为“生命禁区”。但是,胡进忠在那里一干又是8年。“再苦的地方总要有人干。”他就这样时常勉励自己。
后来,他先后在海晏、董家庄、桥头、西纳川水文站工作了13年,2005年又调到布哈河水文站。
他在日记中写道:“回想这几十年的工作经历,我深深认识到,水文工作固然辛苦,不为人所知,但是,为了千家万户的生命安全,作为一名水文工作者,我感到自豪。”
胡进忠上有75岁的老母亲,下有年方19岁的女儿胡文丽,妻子周桂花待业在家。多年来,这个家全靠他一个人支撑着。以前,孩子小,胡进忠每到一个水文站,全家人就跟着他跑,虽然生活不富裕,但一家人总在一起。女儿到了上学年龄,他和家人就分开了,从此夫妻二人过着牛郎织女的生活。由于水文工作的特殊性,在他30年的工作生涯中,和家人团聚的时间不到5年。“如今我们在西宁有了自己的房子,一家老小刚安定下来,他却走了。”妻子周桂花悲痛地说。
“爸爸一年到头难得回趟家,我们只好通过短信联系。”女儿边说边浏览着爸爸发来的短信。8月6日:丽丽,今天怎么样,通知书拿到了吗?几号走?8月2日:花,这几天家里怎么样?西宁天气热吧?这里天气也热,水也小,就剩我和石头(布哈河水文站站长石岳威),等几天他们回来了我回来一趟。
“如今爸爸回来了,可我们再也唤不醒他了,我还是要给他发短信,相信爸爸在天堂一定能收到。我对爸爸您舍己救人的精神无限敬佩,为有您这样的英雄爸爸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女儿说。
看着慈祥的父亲冰凉的遗体,女儿呼唤着:“爸爸,让女儿把您的脸焐热吧。”在场的人无不潸然泪下。
父亲的离去,对她是一个沉重的打击。高考成绩不理想,已经决定复读的胡文丽茫然了,今后,谁来撑起这个家,谁来供她继续求学?
“生活没有一帆风顺,人可以失望,但不能绝望,只有经历坎坷的人才能成长。”胡文丽想起父亲曾经说过的话,她告慰父亲:“爸爸,您尽管放心,女儿已经长大,会尽力学会坚强,尽快振作起来,照顾好妈妈,与妈妈共同支撑起这个家。”
“老胡就是这样一个人,无论组织上把他放到哪里,他都能铆足了劲,脚踏实地地干好工作。参加水文工作30年来,他从一个初中毕业的回乡青年起步,通过自己的虚心学习和工作实践,成为一名水文勘测高级工。”青海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青海湖水文分局局长吴得英这样评价胡进忠。
“虽然我们不在同一个工作单位,但彼此相隔不远,平时的接触中,大家都知道老胡是一个待人热情的人,在我眼里,他就是我的兄长。我的落水,使他失去了宝贵的生命,我感到万分痛心。”郭辉中说。
“布哈河水下情况十分复杂,最深处达10米,作为布哈河口水文站工作人员,他最清楚不过了,但在紧要关头,他挺身而出,为救他人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青海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副局长蔺毅这样称赞胡进忠。
青海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局长杨贵林表示,在胡进忠30年的工作生涯中,在一份份水文测验、整编资料成果中,都洒下了他辛勤的汗水,从东部到西部的水文站,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他挺身而出、舍己救人的壮举,实现了一个公民的人生价值,体现了他高尚的品德,也折射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