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8日,在江苏省勤政廉政事迹报告会上,江苏省江都水利工程管理处主任汤超,那亲切朴实的话语,那件件打动人心的事迹,赢得阵阵掌声。江苏省省委书记梁保华紧紧握着汤超的手,赞誉他“用爱与忠诚书写了勤政廉政之歌”。
汤超在水利行业干了30年。从最初的一名勘测工,长年奔波野外一线,到只身援藏,再到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源头工作……汤超把爱和忠诚,洒向祖国的江河山川。
“拉萨不仅缺氧气,更缺水利”
1981年,初出校门的汤超成了一名从事野外水利勘测的技术员。多年的艰苦生活,磨炼了他吃苦耐劳的意志。2001年,当汤超得知选拔水利干部援藏的消息后,毅然报了名。6月,他来到拉萨市水利局任局长,开始了3年的援藏生活。
第一天上班,看到水利局只是一幢门窗破旧的两层小楼,查看基础资料,连一份正规的水系图也找不到。晚上,他无法入睡:“拉萨不仅缺氧气,更缺水利。”
上班的第二天,汤超就骑辆自行车,到城郊乡村走访了解情况。又坐上机关经常抛锚的小汽车,颠簸9000多公里,深入拉萨市七县一区3万平方公里的山山水水作了全面调研分析。
调研中他发现,拉萨是个“不下雨就旱,一下雨就淹;盼水水不来,恨水水不走”的地区,与内地有诸多相似之处。但水利设施却十分落后,每逢汛期,年久失修的防洪大堤随时都面临危险,为了保住大堤、保住拉萨市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往往要千军万马齐上阵。雨季一过,拉萨的饮水又十分困难,许多地方的藏民生活用水必须背着桶到几公里外的地方汲取。水利电力局职工待遇也比较低……显然,等待汤超的是艰难的挑战。
以“建设一批重点工程,树立一个良好形象,培养一批建设管理人才,富裕一方农牧民群众”为思路的拉萨水利发展规划方案形成了。两个月后,水利部领导陈雷、江苏省领导黄莉新在视察拉萨水利时,对这份规划方案给予了充分肯定,随即建议当地尽快完善并批准实施。
成立了拉萨市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心和质量监督中心,组织编制了拉萨市水利现状图,实施了一大批防洪排涝、农田水利、饮水安全、病险水库加固、生态修复等工程。同时,拉萨市七县一区都先后设立了水利局。此后,水利地位日益提升,水利投入不断增加。
拉萨地区每年都被洪水扰得疲惫不堪。拉萨城依河而建,原有的老河堤年久失修。汛情严重时,闻名于世的大昭寺也曾水漫到膝盖。市水利局按照百年一遇的标准规划设计防洪大堤,通过招投标,委托中水、中铁等国家级施工单位高标准、高质量施工,并注重大堤的景观功能和生态文化功能的配套。经过3年的努力,城区防洪大堤终于建成了。无数市民茶余饭后到大堤走一走、看一看,大堤成了拉萨城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清流顺畅,民心才顺畅”
“与洪涝灾害并存的还有严重的缺水,只有清流顺畅,民心才顺畅”。汤超如是说。
在拉萨与洪涝灾害并存的是严重缺水。拉萨的年降雨量600-800毫米,80%集中在汛期。10月以后便是长期无雨的旱情。当地农牧民因长期饮用高氟水,许多人患有骨骼病。而解决农村饮水的关键就是寻找水源。
有一次,汤超带领水电局人员帮助一个缺水乡村寻找水源,海拔4000多米的高山,几乎无路可走,山上和山下温差近20摄氏度,山脚下穿夹克衫,到了山顶就不得不穿上棉袄。严重缺氧使人胸闷气喘,跋涉途中,有一半人掉了队。只剩下两三个体质强壮的藏族后生陪着缓缓而行,那一刻,缺氧、胸闷、头昏困扰着他,汤超后来接近虚脱,但朴素的信念支撑着他,想想山下缺水群众的期盼,他们相互帮扶攀到了山顶,最终找到了水源。施工队伍顺着山坡开挖水槽,接通水管,把清水引到山下。
通水那天,藏族同胞像过节一样,家家捧出青稞酒,人人穿上新衣裳,跳起锅庄舞,庆祝幸福之水的到来,全村人给他们送来了锦旗,上面用藏汉两种文字写着“吃水不忘共产党”。那一刻,汤超的眼睛湿润了。他在拉萨期间,先后为拉萨七县一区建起了上百个山村供水点。拉萨水电局因此被评为“全国人畜饮水先进单位”。
局机关的次旦卓玛突发脑溢血,生命垂危。在当地无力救治的情况下,汤超想方设法筹集了10多万元救治款,并到医院联系救护车,送往机场,火速转送成都,从死亡线上挽回了这位藏族同胞的生命。
在拉萨3年中,实施的水利工程投资达2.7亿元,超过了历年总和。局机关新建了办公楼、宿舍楼、职工食堂,拉萨市水利局从过去的落后单位步入了先进行列,被评为区、市综合先进单位,全局职工也因此被上级奖励一个月的工资;拉萨市城市防洪建设工程被水利部评为“文明工地”;他被拉萨市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汤超离开拉萨时,市委书记、市长和一批又一批藏族同胞手捧哈达,流着热泪,和他依依惜别。
“百尺竿头,再进一层”
援藏结束后,汤超到江苏省江都管理处担任党政一把手。他清楚地知道,这里的工作同样面临新的挑战。
这里的工程地位重要,既是江苏省江水北调工程的龙头,又是国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源头;既是保障里下河地区上千万人生命财产的生命线,也是江苏水利形象的窗口,曾接待过120多个国家的元首、政府首脑和友好人士。投资2亿多的南水北调江都站改造工程投资大、工期紧、任务重、要求高,又必须“边加固、边运行”。
这里是财政差补单位,有一部分财政缺口要靠职工创收来弥补,工程运行、加固改造与多种经营三者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相互交织,统筹、协调的压力更大。
汤超告诉记者,这里虽然是工程管理单位,但同时又是工程施工、经营创收和对外接待单位,也是一个人数多、历史长的大单位、老单位。尤其是这里的发展起点高,“创先进难,保先进更难,在先进的基础上再上新台阶难上加难”。只有“百尺竿头,更进一层”,才能“化压力为动力”。
“以职工为本、以职工为主、以职工为友”,汤超和他的团队把“以人为本”具体化。2006年,一名患白血病久治不愈的职工,儿子考上大学,全家为学费发愁,汤超得知后,带头捐款,全处纷纷响应,共募得捐款4万多元,缓解了燃眉之急。为了拓宽扶贫帮困渠道,管理处建立了“处职工特困基金”和“职工互助储金会”,实施职工大病医疗救助,对有特殊困难的职工及时给予经济资助。每年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达30多项,营造了“党风正、政风清、民风淳”的和谐氛围。全国总工会主席王兆国在中国农林水利工会关于江苏省江都水利工程管理处和谐氛围的调研报告上批示,给予充分肯定。
江都站改造工程先后获得国务院南水北调办授予的“青年文明号”“文明工地”“文明建设管理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树立了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源头良好形象。
在“以完善制度为基础、以规范管理为动力、以团队建设为抓手、以创造品牌为目标”的发展思路下,江都管理处“每月一课”“每月一试”和“每年一考”,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综合素质,为各项工作争先创优夯实了人才基础,营造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先后涌现出“全国技术能手”、江苏省“十佳文明职工”“江苏省知识型职工标兵”等一批先进人物,在全省闸门、泵站运行工技能比武中,管理处选手屡创佳绩,勇夺桂冠。管理处先后荣获“全国水利行业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全国水利系统学习型组织先进集体”和“江苏省学习型组织标兵单位”等荣誉称号。正因为有了这支高素质的队伍,有力地推动了全处各项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不仅要干事,而且要干净”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不仅要干事,而且要干净”。汤超始终践行这一朴实的承诺。
援藏期间,汤超严格要求自己。援藏初期,由于公务用车少,除长途出差外,他几乎都是骑自行车外出。工程建设中,从没报销过一次施工补助,从未参加过施工单位的宴请。
汤超到江都管理处工作后,由于家在扬州,他坚持住在单位临时安排的宿舍,有时回家用单位车辆接送,他主动向单位缴纳用车费。在单位食堂吃工作餐,按标准付费。每年的年终奖金,处领导班子成员坚持与中层干部一样的标准。大宗物资采购,坚持按制度办事,专门成立由纪检监察、工会、财务等多个部门组成的采购小组进行采购,做到公开、透明。
汤超父亲患有食道癌,作为儿子,3年援藏,不能陪伴在父亲身边,已有愧心,当父亲去山东某医院治疗时,他破例用了公车送他。回来后,汤超按里程表向财务科交了2200元用车费。当时财务人员很是犹豫,觉得“没有先例,不好收”。汤超当时就说:“先例从今天开始,以后照此办理。”
汤超的一位表亲搞建筑,听说汤超手中有2亿多元的工程,就想托汤超母亲找机会找点活做。汤超援藏时父亲病重全靠这位表亲照应,母亲觉得“做人要知恩图报,这么大的工程,你只要指头缝里撒一点,人情就够大的了”,可汤超始终没松这个口,他说“针尖大的窟窿也能透过斗大的风。”
尽管在水利工程加固、经营项目施工中,团队都会遇到一些难以抵挡的诱惑,但在汤超的带领和影响下,整个团队都能“不为利所动,不为情所累”,没有发生一起违纪违规现象,创造了“零举报、零违纪、零查处”的“三零”记录。
全处先后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工人先锋号”“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单位”“全国水利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农林水利系统和谐事业单位”等荣誉称号。LL
父亲患有食道癌,他破例用公车护送去医院。回来后,他按里程表向财务科交了2200元用车费。财务人员觉得没先例,他说:“先例从今天开始,以后照此办理。”
他在援藏3年中,实施的水利工程投资达2.7亿元,超过历年总和。拉萨市水利局步入先进行列。他被拉萨市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0年3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