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武水河畔水文夫妻

2010-12-10

    在湖南临武武水河畔的汾市水文站,有这样一对平凡夫妻:罗建林,一名基层测站水文职工,友善朴实、刚毅果断;周贤去,一个潜心支持丈夫水文工作的贤内助,勤劳贤惠、精明能干。长期与山水相伴,他们身上染上了山的大气、水的灵气,他们有着大山般的憨厚稳重,对生活、工作的热爱似流水渊远情长。

    1985年,罗建林与当地姑娘周贤去相识并结为夫妻。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患难与共,相濡以沫,拥有着平淡而朴素的爱情。他们从不向困难低头,上养老母,下育幼儿,坚定地活在一起,爱在一起,在相依相伴中共度人生风雨。

    1994年,罗建林走上水文工作岗位。通情达理的妻子为了全力支持丈夫的工作,毅然放弃了当时前景可观的饭店生意,紧随丈夫并肩作战在水文测洪第一线,从此这个家庭与水文事业完全融为一体。

    1996年,罗建林调往汾市水文站。这是一个偏僻的深山小站,仅有6间砖混旧平房,窗户玻璃残缺不齐,屋内蜘蛛网满墙高挂,屋顶水纹斑斓,屋外杂草丛生,生活用水要到附近农民家去挑,买菜来回得走十里路,生活环境、工作条件都异常艰苦。罗建林见此不由得叹了一口气,周贤去拍拍罗建林的肩说:“没事,有我呢,两人在一起没什么好怕的。”罗建林读懂了妻子的眼神,内心充满着对新生活的希望。放下简单的行李,夫妇俩就张罗开来。站里办公桌椅咯吱作响、摇晃不已,他俩就动手修理;没有公共伙房,他俩将一间旧房整理干净,用泥巴和断砖搭个简易灶;找来旧木板,做成简易饭桌和木凳;没有蔬菜,他们拿起锄头,清除站房周围杂草,在空地上开垦一片菜园。多年来,罗建林夫妻始终把测站当成自己的家,办公室窗明几净,室外干干净净。一晃十年,小站虽然简陋但始终整洁、舒适,夫妻俩将根深深地扎在这里。

    汾市水文站是一个只有两名正式职工的小站,但测验任务并不小,除水位、流量、降水等勘测任务外,还肩负着向省、市、县各级防指和韶关水文局等近十个部门和单位拍发水文情报预报任务。山区气候变化无常,小河经常暴涨暴落,无疑增加了他们的工作难度。周贤去主动当起了“编外职工”,不计任何报酬地将水文工作当成了自己的分内之事。测量时,她负责跑尺,长年累月的锻炼,她掌握了专业水准。洪水期间,她为抢测洪峰的站员们做饭送水,做好后勤服务,并负责接听、回复各级防汛部门的水情咨询电话。站里有人休假了,她就担当临时观测员。每年汛前,她与站里职工一道为水位自记井清淤、刷油漆、清理断面杂草等,甚至攀上高高的支柱跨河给缆道打黄油。她胆识过人、身手敏捷、动作娴熟,众人啧啧称赞。有人问,男同志们都望而生畏的冒险活,你一个家属为啥逞能?周贤去的回答很朴实:“我丈夫有恐高症,老李(站里另一位职工)年岁已高,我只是做了些力所能及的事,没什么。”

    2002年8月8日,山里突降大雨,山洪暴发,顷刻间汹涌的洪水挟带着巨石滚滚而下。洪水水位高达51.29米,这是建站以来有记录的第二大洪水。当时,周贤去正感冒发高烧,浑身没有力气,但她不听劝阻,强打精神,准备随时待命。她说:“多一个人多一份力量,我这时躺在屋里休息,心里会很不安的”。洪水逐渐漫进站房大院,水文资料受到严重威胁,情况危急,周贤去建议兵分两路,罗建林与老李负责抢测洪水,她和年幼的儿子负责资料转移。大雨滂沱中,一高一矮母子俩来回穿梭于办公室和山顶上村民家,双腿疲惫,但目光灼灼,足足两个小时的奔波终于换来了舒心的笑容。汾市站圆满完成了测洪任务,为当地防汛决策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罗建林已记不清有多少次在妻子的陪伴下在凄风冷雨中与洪水奋战,周贤去也记不清与丈夫相伴在滔滔的武水声中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

作者: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