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闸所过年

2010-12-10

     那年农历腊月二十六,当乘火车、坐汽车、自驾车的人行色匆匆地往家赶,当一拨拨扛着包、拉着箱、提着兜的人带着沉甸甸的年货往家奔,当一群群嗅着年味儿、闻着年音儿的人兴冲冲、气昂昂往家来时,我,一位名不见经传的闸工却背着几件换洗的衣物,提着一兜儿年糕、豆腐和饺子馅儿,由母亲从家里一直送到村下大路边上的停车点。走在那不足一里地的路上,我这两条腿像灌了铅似的,与《朝阳沟》里的王银环“走一步退两步不如不走”没啥两样。母亲再三催促,不走也得走。这是工作需要,这是职责召唤———过年到闸所值班去。

    闸所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喊一声震得山响,跺一脚颤得水鸣。三间房、两张床、一口锅,平时有我和小李两人驻守。年前小李新婚,自然过年值班的重任就落在了我的肩上。说是重任,其实也不过是定点看水位、测水量、报水情、巡渠道、护工程等,轻车熟路、周而复始。真是不在岗位怕出事,坚守岗位也“没事”,而真正有了“事”,也只是叫天叫地叫自己,谁也帮不了你的忙,真的。

    平时一天难见几个人,一到过年更是静谧、寂寞、空虚、恐惧!我常常一个人站在院子里远眺大路、近看门口,盼望着能有人走来,可又往往失望,失望得有时竟掉下泪来。不过还好,那年单位为了让职工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工会送来一台黑白电视机,我终于有了“伴侣”。

    年三十儿下午,我把本应是“鸭鸭”的饺子包成了一群“鹅”,挨不到吃饭的点儿就开了锅。除夕夜,在图像“翻滚”、屏幕“下雪”、声音“沙哑”的电视机前看完了春节联欢晚会节目。初一早晨,我更像圈在笼子里的一只鸟,看到远处村庄家家户户门前的大红灯笼,听到劈里啪啦的鞭炮声,想到起五更、点大火、放鞭炮、吃饺子、成群结队挨门拜年的情景,这闸所仿佛成了漂泊在深海上的一叶小舟,我岂不是这小舟上的一个孤儿,此情此景,谁能体味!

    其实,这闸所就是我们水利事业的“加油站”,闸工就是我们水利事业的“加油工”。只要我们每时每刻找准自己的人生坐标,就能随处随地不断奉献自己的人生。只是看你怎样在寂寞之中找情趣,在赋闲之间求真知,守望之时求希望罢了。

作者: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