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冬春的连旱和去年特大干旱的后续影响,造成四川省南充市高坪区水资源严重短缺。山塘枯竭、溪河断流、土地龟裂、稻田脱水、庄稼绝收比比皆是,旱山村群众不同程度的饮水困难频频出现。阵阵喊渴声响彻高坪大地,封封沉重的旱情报告雪片般飞向区水利局,急切求救电话在区抗旱办不断响起……
鄢家乡四方坡村,田地干枯龟裂,偌大的村没有“搜索”出一块水田和一处正常蓄水的水利工程。真难以想象,在没有下过一次透雨的情况下,当地群众煎熬了近一年。
“我活了78岁,从来没有见过这么惨的旱灾,庄稼算是完了,眼下能够找水度日,保住命就不错了。”挑着半担浑浊井水的四方坡村民刘元国说。一盆水洗脸、洗脚后用来喂猪,有的村民一个月也洗不上一次澡。“目前村民唯一的大事就是每天到几公里外的岳池县境内排队找水。以前村里有300多青壮年外出打工,现在2/3的人已返乡回家加入了找水队伍。眼下春耕生产无法进行,群众增收无门,今后的日子怎么过哦?”四方坡村支书肖民胜眼中噙满泪珠,忧虑地说。
区内有19条河已全部断流、干涸。旱山村有166个,占总村数的46%,饮水困难人口13.2万人。
大旱当头,水利为先,兴水是治旱的唯一出路。截至目前,区财政已投入抗旱资金80多万元,拦扎竹节堰1300处,新修整治石河堰78处,新建蓄水池76口,新建整治山平塘85口,整治病害小(1)型水库1座,新增蓄水能力30万方。打井13口,建集中供水站8处,解决了11个村近1.2万人的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
旱山村群众找水行动声势浩大。“没想到我们地处偏远,山高沟深的旱山村群众也能像城里人一样喝上清洁、卫生的自来水。”4月,万家乡谌家沟村支书谌能刚脸上写满久旱逢甘露的兴奋和喜悦。万家乡成立了多支义务送水队,不分昼夜地为旱区群众找水送水;搽耳镇天井沟村在争取到上级饮水安全项目后不等不靠,通过“一事一议”筹资2万多元,发动群众新建蓄水池2口,建集中供水站1处;浸水乡禹王庙村通过捐钱献田,新建了一座山平塘;鄢家乡通过招引业主在土巴寨村新建了一座山平塘……
前些年,旱山村群众因争水,村与村之间,邻里之间发生摩擦和打架的现象时有发生,干群关系一度非常紧张。万家乡谢家寨村村民唐晓清因半夜起来找水摔死在山崖下。但去年入夏以来,虽然全区发生了罕见的特大干旱,自今却没有一例水事纠纷发生。
区抗旱服务队原队长袁胜感慨地讲述,4月1日,他从浸水乡骑龙村村民老杨家门口路过,老杨老远就跟他打招呼,请他进屋歇会儿,喝杯水。“他请我喝一杯水,你说那是多大的情分啊!”因为在目前情况下,你找别人借钱、借粮可能都好办,唯独借水让人为难。在最严重的时候,一家人一天就靠一桶水过日子,此时的水已经不是贵如油能够形容的了。
“老袁是我们村的救命恩人啊,要不是他帮我们打井、找水,像这样持续干旱我们哪里熬得过来哟!”万家乡谌家沟村村民谌能凯感激地说。在找水的过程中,区、乡、村干部下到各缺水农户家中为群众规划打井建池、修塘整田,农户之间开展互助合作,既解决了饮水困难,又增进了邻里团结,干部和群众的感情加深了。现在组织群众兴水或参加活动比以前容易多了,投工投劳也比以前积极多了,正着手新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