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大堤卫士“护堤工”——安徽省无为大堤护堤工二、三事

2010-12-09

    在360行中很难找到“护堤工”这一行,其原因就是这一行没有得到社会的广泛认识。全国有数以万计的护堤工为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的安危,常年累月默默无闻地守卫在大江大河的大堤上,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的安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坐落在安徽省长江左岸的无为大堤全长124.5公里,是国家的1级堤防,保护着巢湖流域九个市、县(区)450万亩土地和600多万人口的生命财产安全,保护着淮南铁路、合巢芜高速公路等重要基础实施。它始建于明正德年间(公元1506年),距今已有五百年的历史。清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曾对无为大堤进行了一次全线培筑,这一史称“鼎修全堤”的江堤整修工程的实施,奠定了无为大堤的雏形。新中国建立后,党和国家非常重视水利事业,自一九五四年因长江特大洪水致使无为大堤溃破后,国家每年都投入大量的资金对无为大堤进行维修加固,并建立了专门管理机构,配备了专业管理人员——护堤工。

    当代护堤工不仅是水法规的宣传员又是水法规的执行者;不仅是维修养护的行家里手,还是防汛抗洪的中尖力量;不仅要清杂护林,还要做群众工作。无为大堤就有这么一批高素质的护堤工常年战斗在大堤上。守卫着无为大堤,保护着长江的健康。

    护堤工的工作是艰难的。无为大堤所在的安徽省无为县是安徽省的十强县,经济发展很快,人民生活富裕,社会和谐。尤其是坐落在无为大堤两侧的十个沿江乡镇,人口最为密集,村庄首尾相连,厂房星罗棋布,工业经济飞速发展。这给我们的管理工作也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地方发展经济要占用滩地和我们对滩地依法管理就有矛盾。如有一个乡镇,通过招商引资招来了一个造船厂,这家企业在没有得到批准的情况下擅自动工建设,违反了水法规。护堤工佘小青、赵大龙等同志在巡堤中发现了这一违法行为,就主动地上门宣传《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办法》等水法规并责令企业立即停止违法行为。与此同时他们还积极主动地帮助企业搞规划,指导企业按要求报批,减轻企业的负担。经过他们数次上门宣传,耐心地做工作,终于感动了企业的负责人,企业按要求进行了申报并获得了批准。这一事件的处理还引起了县、乡两级政府的高度重视,立即组织了有无为大堤管理局负责人参加的服务协调组织,所有利用滩地的行为都要按要求报经有关部门批准,从此规范了滩地合理利用和开发,解决了管理与利用之间的矛盾,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护堤工的工作是辛苦的。他们无论是在炎天暑热的夏天还是那冰天雪地的寒冬,都要忙碌在大堤上,巡查在长江边。每一个护堤工要管护着2-2.5公里的堤段,为了保持堤身整洁,就要不断地清除杂草和垃圾,尤其是堤身杂草清除的工作量非常大。无为大堤地处长江中下游,土地肥沃,气候宜人,因此堤身杂草非常茂盛,到了夏季更是风长。一般情况下,用机械镰清一次杂草要20天左右,也就是说前面清后面长,等你清到头了,后面的杂草又长高了。这就要求护堤工要循环往复地不间断地清才能保证堤身整洁,可想而知护堤工的工作量和劳动强度是非常大的。

    护堤工是有创造精神的。面对高强度的劳动,他们在安徽省畜牧业研究所的帮助下,在堤身种植了紫花苜蓿牧草,这种牧草是奶牛的最佳饲料,称之为“牧草之王”。它一年四季常青,种一次可以保五年,每年可以收割三至四次,鲜草可收7000-8000斤,直接销售给奶牛场,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而且苜蓿草长的快,抑制了杂草的生长,生长好的苜蓿草的地方都很少有杂草。这样不仅利用堤坡种植牧草能产生效益,借堤生财,还大大地减轻了劳动强度。护堤工李发平、徐金东等同志把自已所管理的堤段全部种上了紫花苜蓿,每年收入都在两万元左右。牧草种多了还引来了江苏一民营企业投资办了牧草烘干厂,拉长了牧草的产业链,为利用堤身发展牧草业提供了保障。

    护堤工的工作是平凡的,平凡得都没有得到社会的普遍认识。然而护堤工是伟大的,他象解放军战士守卫边防一样守卫在大堤上。为了人民的安危,他们默默无闻地为大堤整容,为大堤添彩;为了人民的安危,他们战严寒斗酷暑,巡视在大堤上,察看在长江边。他们是真正的大堤卫士,他们是长江的守护神。

作者:吴维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