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星期六,笔者在邯郸水文局水资源办公室,听赵工谈起了这样一件事:
2月13日,面对当前河北省严重的旱情,省水文局下达了临时测墒任务。邯郸水文局迅速行动,在安排应急旱情监测小组分赴各地监测墒情的同时,电话通知各个旱情监测站点。上午十点钟,当通知到邱县邱城镇大马堡村的旱情委托观测员牛喜耕时,他正在十几里外的村里给人打制婚用家俱。但他接到电话后二话没说,立即放下手中的活计,向雇主说明原因后,蹬上自行车赶回家中,拿起土钻、铝盒、改锥等墒情监测工具,奔赴监测地块取回土样,通过称重、烘干、再称重、计算分析等一系列过程,及时、准确地把旱情监测数据编成一组组报文发送给旱情监测分中心。
赵工说,这样的事在牛喜耕身上不只一次发生了,并且他观测的资料干净、整洁、无差错,多次受到邯郸水文局的表彰,荣获旱情、雨情、地下水委托监测优质等奖项。
牛喜耕,男,今年47岁,高中毕业,平时从事农业耕种和木工制作,木工手艺十里八村远近有名,一天能挣六、七十元,雇主还管吃饭管吸烟。受他父亲的影响,1998年其父因病住院后,牛喜耕便接替了父亲的工作,成为了一名邯郸水文局聘用的第二代农民水文委托观测员,一干就是十个年头。2002年,邯郸市旱情监测分中心成立,他又负起了旱情监测工作任务。
随后,笔者以《邯郸水文》编辑部的名义电话采访了他。当问到:“你一天六、七十元放着不挣,回来却挣二十来元的旱情监测费,值吗?”时,电话那头牛喜耕的回答是那样质朴,“从钱的角度来说,二十来元当然不值,但有些事却不能只考虑钱。”他说:“我这么做主要基于两个原因,一是我父生前就从事了水文委托监测工作三十多年,因资料观测质量好、精度高,多年被评为先进。临终前把监测工作交给了我,如果我干不好这项工作,就对不起自己的父亲。我必须干,而且还要干好。其次就是每当听到广播或电视中播放什么地方旱,什么地方下了多少雨,其中有我提供的数据,我心里就会有一种幸福的感觉,为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感到自豪。说别的那就是违心了”。
水文委托观测员是水文监测队伍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不是正式水文职工,但却是水文监测工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委托观测费用低,工作又相当繁杂,且因天气变化无常,不能出远门挣钱。特别是在市场经济的今天,让那些挣大钱和想挣大钱的人对此不屑一顾。然而,河北省邱县邱城镇大马堡村的水文委托观测员牛喜耕同志,面对水文委托监测工作,却默默地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出了别样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