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让更多农民喝上自来水
——2009年湖南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回眸与展望

2010-01-15

  2009年9月20日,投资30余万元的湖南省永顺县砂坝镇细砂坝人饮工程提前15天竣工。900余名受益村民奔走相告,传递着通水的喜悦,年过半百的土家阿婆用自家的自来水麻利地洗涤衣物,顽皮的农家小孩在水池边嬉戏玩耍……


  2009年11月,第一批新增中央投资支持项目河上—木山供水工程建成通水时,90多岁的陈义轩老大爷感慨地说:“真是做梦也没有想到,我生在这个偏远的农村,不但能走上水泥路,还能喝到自来水。”


  这些溢于言表的喜悦是湖南省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取得突出成绩的生动写照。


  湖南省地处长江中游,全年湿润多雨,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1689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2500立方米,是一个水资源相对丰沛的省份。但由于地貌条件限制、降雨时空分布不均、水环境污染等各种影响,全省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日益显现。根据2005年农村饮水安全调查评估,全省农村人口5451.98万人,按卫生部、水利部《农村饮水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标准评估,湖南省确定的饮水不安全人口为1499.96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27.5%。


  面对突出的饮水安全问题,湖南省各级党委、政府非常重视,省委书记张春贤在省水利厅工作报告上批示,“要重视老百姓的饮水问题”。省长周强指出,“农村饮水安全事关群众切身利益和新农村建设”。省委、省政府连续六年将该项工作列入为民办实事的重要考核内容。


  “十五”以来,随着国家逐年增加对农村饮水工程建设的投资,湖南省实施了大规模的农村饮水解困与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从2000年到2009年,共解决850余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尤其是2009年力度空前,全年解决饮水不安全人口316.39万人。


  湖南农村饮水安全工作之所以取得喜人的成绩,在于多措并举,多管齐下:


  一是落实责任。省政府成立了湖南省农村饮水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全省14个市(州)123个项目县(市、区)政府也相应成立了农村饮水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省水利厅作为全省农村饮水安全工作行业主管部门,专门成立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协调领导小组。特别是省农村饮水安全工作领导小组与各市(州)人民政府,省水利厅与市(州)水利局以及市(州)和县(市、区)、县(市、区)和乡(镇),层层签订责任书,逐级落实领导和部门岗位职责,使组织保障和领导责任真正落到实处。


  二是建管并重。积极推行“四项制度”,明确县水利局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法人,投资100万元以上集中供水工程必须通过招投标选择有资质的设计单位和施工队伍进行工程设计和施工,主要材料设备必须通过招投标选择水利部审定的正规厂家,并实行统一采购,所有项目必须由监理单位监理或巡回监理。严格实行规划建卡、项目公示、资金报账等制度。各级水利职能部门加强技术指导和工程质量督察。


  三是创新模式。湖南省在确定供水工程管理方式时,注重创新管理模式:对建设规模较大、多渠道投资的集中式供水工程,由县(市)水利局作为国有资产出资人代表,负责组建股份制公司管理,或委托乡镇水管站或水库管理所管理;对单村或联村集中式供水工程,鼓励由村委会组织成立用水户协会管理;对单户或联户工程,实行农户自主管理;由个人投资或股份制公司修建的供水工程,由投资人或股份制公司进行管理,并接受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指导。


  四是公众监督。在工程规划、工程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充分征求当地群众意见,并全程接受用水户代表监督。实行项目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将年度项目计划分别在《湖南日报》和湖南省水利网站上进行公示,各市(州)、县(市、区)也分别在当地电台、电视台、报刊、政府网站等新闻媒体上予以公示。同时,按规定要求,各工程建设单位均在项目所在地设立标志牌,或在村内宣传栏、“明白墙”上进行项目公示,公示内容主要有:工程名称、投资来源、总投资额、受益范围、建设单位等等。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党中央要求2013年前解决列入规划的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从湖南省来看,列入规划的还有近700万人没有解决,任重道远。


  未来4年是湖南省饮水安全建设的攻坚期。湖南省水利厅厅长戴军勇强调,要突出重点,抓关键,才能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总体目标的实现。


  理清建设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解放思想,在规划上高起点,在建设上高标准,着力发展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力争10年内实现村村通自来水、农村供水城镇化、城乡供水一体化的目标。认真总结湖南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经验,坚持“集中为主,水质优先”的建设思路,按照“先集中后分散,先重点后一般,先水质后水量”的“三先三后”原则,因地制宜地推行工程建设。


  科学编制规划。突出“集中为主,水质优先”的规划原则,全面摸清“十一五”规划完成后饮水不安全人口底数,搞好全面复核评估。开展区域水资源普查,对境内地表、地下水资源的水量、水质进行全面分析评价,制定优化配置方案。根据水资源及饮水不安全人口分布特点,以村为基本单元,合理确定工程规模、供水范围和人口。按照先急后缓、先重后轻、突出重点的原则确定分年度实施计划。优先规划解决高氟、高砷、苦咸水等水质超标地区的饮水安全问题。


  积极创新机制。一是创新投入机制。地方政府要千方百计足额落实市级财政配套资金,鼓励民营资本投资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引导农民按照“一事一议”原则投资投劳。二是创新工作机制。县级成立农村供水管理常设机构,统筹全县农村供水工程的规划、实施和运行管理的指导。有条件的地方设立农村供水水质检测中心,负责农村饮用水的日常检测,确保饮水安全。三是创新运行管理机制。在确保农村供水工程长效运行、农民群众长久受益的前提下,按照“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管理、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专业化管理、用水户参与”要求,坚持有利于管理、有利于群众使用、有利于工程效益发挥的原则,大胆探索和创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机制,分类指导,建立产权清晰、管理到位、责权统一、良性循环的运营机制。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0年1月15日

作者:王琳 马超容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