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推进科学发展 保障国计民生
——写在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召开之际

2010-01-15

  

 

农民喝上了自来水  (资料图片)

 

 

    充满挑战的2009年,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也是水利工作任务极为繁重、水利发展与改革加快推进的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各级水利部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决贯彻落实中央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各项决策部署,大力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保持了水利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劲势头

 

推进科学发展 保障国计民生

——写在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召开之际


  这一年,面对水利建设任务重、战线长、时限紧、要求高、责任大的严峻挑战,各级水利部门坚决贯彻国家扩大内需的战略部署,全力打好以民生水利为重点的水利建设攻坚战,科学应对多发并发的严重大旱、局部洪涝、台风袭击等自然灾害,着力构建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区域水利发展协作、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依法治水和科学管水、行业自身发展等保障水利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推动水利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支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征程上,在水利发展与改革进程中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治水思路不断完善
  科学发展彰显活力


  2009年,有两件事关乎中华民族长治久安,关乎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关乎人民群众福祉:一是我国全面实施并不断丰富完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一揽子计划,在全球率先实现经济形势总体回升向好;二是喜庆新中国60华诞。

  扩大内需,保民生,保增长,保稳定,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是重要领域。新中国成立60周年,做好防汛抗旱防台风、民生水利等水利工作,保障民生安稳,护航经济发展,为60周年盛典创造良好的环境,水利责任重大。

  两件大事犹如两场大考。各级水利部门紧紧抓住国家实施扩大内需的政策机遇,不惧艰辛,迎难而上,沉着应试。成绩是:保持了水利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劲势头。评语为:水利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效,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作出了积极贡献,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营造了良好环境。

  成绩的取得绝非偶然。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党和国家始终把治水兴水摆在关系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位置,领导人民开展了波澜壮阔的水利建设,在中华大地上绘就了气势恢弘的水利画卷,水利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积累了弥足珍贵的历史经验:必须坚持围绕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把水利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必须坚持用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指导水利实践,必须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水利工作的重中之重,必须坚持在治水中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必须坚持把体制机制创新作为水利发展动力,必须坚持把依法治水作为水利发展的重要保障。新中国成立60年的治水实践,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改善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60年来,水利人始终没有停止对治水规律、治水思路、治水方略的探索和实践。近年来,水利部党组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提出并逐步形成了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推动水利工作迈上新的台阶,取得了显著成效。”水利部部长陈雷在水利部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大会上讲话时指出,实践证明,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是解决我国水资源问题、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符合国情水情、富于创新的成功治水之路。

  新思路,新实践,新发展,新跨越。

  通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形成了水利系统推进水利科学发展的共识,加快体制机制建设步伐,为水利发展与改革注入强大动力。

  在2009年,水利部圆满完成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认真开展整改落实“回头看”工作,解决了一些历史遗留的老大难问题,群众满意率达到99.82%。通过学习实践活动,水利系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进一步增强,推进水利科学发展的思路进一步完善,保障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政策措施进一步落实,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水利问题的力度进一步加大,水利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建设进一步健全。

  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以及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的划定,使2009年成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水利部按照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要求,研究建立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指标体系。深入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已达82个,各省试点近200个。加大全国水功能区划和水功能区管理工作力度,加强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和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组织实施第九次黄河调水调沙,黄河连续10年不断流。大力推进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黑河、塔里木河、长江、珠江等水资源统一调度和引黄济津济淀、首都应急调水成效明显,保障了北京、天津、长沙、南昌、珠海、澳门等城市的供水安全,改善了太湖、白洋淀、黄河河口以及塔河、黑河、珠江下游等地区的生态环境。

  一年来,水利改革不断深化,体制机制建设迈出坚实的步伐。城乡水务一体化进程加快,海南省率先成立全国首家省级水务厅,天津市组建水务局,四川省基本完成市县水务管理体制改革,全国67%的县级以上行政区实现城乡涉水事务一体化管理。水管单位体制改革基本完成。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机制进一步完善,农民用水合作组织蓬勃发展。投融资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许多地方建立起以政府投资为主导、社会融资为补充的多元化投融资体制。稳步推进水价改革,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全面启动,山东等地试点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效。陕西省率先在全国建立资源开采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

  提升自身能力,增强外部活力,实现科学发展。2009年,水利部认真落实中央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等一系列区域发展战略,落实中央关于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粮食主产区建设、城乡配套改革试点、两型社会建设等区域发展部署,与青海、广西、陕西、湖南、湖北、河南、黑龙江等省、自治区签署合作备忘录,确立部省领导定期会晤、日常事宜处理及信息交流通报等工作机制,初步建立起区域水利发展协作机制,加大区域水利协作力度,共同推进水利发展与改革。

  水利科学发展体制机制的建立健全,为水利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注入生机与活力。

  攻坚克难捷报频传
  有效保障国计民生

  “自来水通到了家里,多亏了党的惠民政策!”甘肃省镇原县王地庄村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在2009年11月23日通水后,村民虎怀忠激动地说。这一年,我国又有6069万农民群众喝上了安全、卫生、健康的水。

  着眼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要求,顺应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在解决矛盾最为集中、问题最为突出、群众最为需要的水利问题上下工夫,改善民生,保障民生,造福亿万人民群众,成为水利人坚定的追求和根本的立足点。

  我国启动扩大内需“航舰”,迎战国际金融危机“海啸”掀起的惊涛巨浪。扩大国内需求,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是重点领域。水利部紧扣民生水利主题,全力打好扩大内需项目建设攻坚战,全力做好水利各项工作,倾心护航中国“航舰”乘风破浪,稳步前行。

  42岁的河南罗山县赵洼村农民李芳兵,20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放弃在外打工,回到家乡投资20余万元,开挖3口万方大塘,掀起了返乡村民筹资兴水利的热潮。扩大内需水利投资建设项目的实施,不但增加了大量就业岗位,还解决了一批多年欠账的水利问题,显著提高了水利保障能力。统计表明,水利扩大内需项目直接带动地方投资332.3亿元,累计完成金属结构21.5万吨,投入劳力9378.5万工日,有效地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缓解了就业压力,有力促进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政策的落实。

  水利事关国计民生,这一点与国家“拉内需、保增长、促民生”的政策取向完全一致。2009年,水利人正是抓住了国家增加水利投入拉动内需的机遇,采取超常举措,开展超强工作,狠抓落实,推动各项水利建设取得了喜人成果:

  ——积极落实水利建设投资。全年落实预算内中央水利投资637亿元,中央扩大内需水利建设任务完成率达90%;采取配套资金到位率与项目投资挂钩等措施,督促地方落实配套资金408.2亿元,占应配套资金的93.8%。

  ——加大组织实施工作力度。水利部成立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领导小组,多次进行专项部署,督促地方层层建立责任制,实行分片包干,对口支援,跟踪督办,着力抓好水利工程建设。坚持工程质量、安全生产和建设进度并重,严格实行“三制”,确保建设质量,严防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实行旬报及周报制度,加强监督检查,先后派出46个检查组,全过程动态监控。按照水利部统一部署,各级水利部门全力以赴,狠抓进度,强化质量,保障建设项目顺利实施。

  ——统筹推进各项水利建设。着力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等三大任务。稳步推进重点水利建设,治淮19项骨干工程基本完成,长江三峡三期枢纽工程通过正常蓄水(175米水位)验收,小浪底工程通过竣工验收,大藤峡等重点工程前期工作步伐加快。扎实推进农村水利建设,年度冬春修完成投资和出动机械台班数均创历史新高,启动400个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103个山洪灾害防治试点县和273条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建设。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7.5万平方公里,全面推进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新增农村水电装机超过300万千瓦,全面启动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对99处大型灌溉排水泵站进行更新改造。全面落实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扎实搞好水利扶贫和援藏、援疆工作。

  ——全力抗旱保丰收。面对严峻旱情,国家防总首次启动抗旱Ⅰ级应急响应,全面加强旱情监测预报,组织实施黄河、松花江、长江、珠江应急水量调度,充分发挥小浪底工程的蓄水保灌作用,全力开展抗旱工作,全年完成抗旱浇地面积4.5亿亩,减少粮食损失499亿公斤。

  ——有效实施防汛防台风工作。国家防总、水利部超前部署,精心组织,科学调度,夺取了防汛防台风工作的全面胜利。有效应对长江上游干流2004年以来最大洪水,太湖1999年以来最大洪水,广西柳江20年一遇的大洪水,“莫拉克”等9个台风(热带风暴),以及部分地区发生的严重暴雨、山洪、泥石流和滑坡灾害,重要堤防无一决口,重要城市和重要保护目标无一受淹,汛期全国无一座水库因洪水垮坝,单次台风平均死亡人数明显减少,全国洪涝灾害死亡人数降至538人,较常年减少近八成,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少的一年。

  ——水文水利信息化进程加快。2009年加强水文站网建设,推进水文测报信息化,全国一半以上雨量、水位站点实现自动观测、长期自记和数字存储,现代水文信息技术广泛应用,水文预测预报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基本完成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一期工程建设。

  ——依法治水和科学管水能力稳步提升。2009年,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抗旱条例》,填补了我国抗旱法律制度空白。水利部《招标投标违法行为记录公告暂行办法》正式施行,《海河独流减河永定新河河口管理办法》《黑河干流水量调度管理办法》发布。水利规划工作取得新进展,国务院批复淮河流域防洪规划、额尔齐斯河流域综合规划、全国大型水库建设规划、全国蓄滞洪区建设与管理规划等一批重要水利规划。全国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正式启动,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前期工作全面展开。

  风雨多经志弥坚,丹心磨砺喜讯传。这一年,各级水利部门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水利事业得到蓬勃发展,水利工作取得骄人业绩,水利服务保障经济社会能力明显增强。

  和谐之花绚丽绽放
  改革征程任重道远


  立足经济社会全局的更高位置,用国内国际交流的更宽视野,审视人与水、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审视水利发展改革进程,水利部党组高度重视并同步推进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有力地促进和保障了水利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各级水利部门着力加强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水文化建设,抓党建,带队伍,促发展,谋和谐,水利发展呈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良好态势。党建、干部队伍建设为和谐发展提供了组织保障,良好向上的行业风貌为和谐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繁荣发展的水文化为和谐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撑。

  这是加强组织保障的一年。水利系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落实党的建设各项任务。水利部狠抓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积极开展水利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水利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加大干部选拔任用和交流锻炼力度,加强干部监督管理和教育培训,干部队伍建设成效明显,机关后勤服务工作和老干部工作取得新成绩。

  这是振奋行业精神的一年。水利部以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喜闻乐见的精神文明建设创建活动为载体,围绕新中国成立60周年,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水利行业精神宣传,精心组织水利60周年庆典大会、60周年成就展和第四届中国水博览会,展示了水利发展成就和行业精神风貌。

  这是加固智力支撑的一年。水利部党组通过深入挖掘、系统总结和思想的引领,从波澜壮阔的水利实践中汲取时代精神,在人民群众的水利实践中丰富水文化,在水利事业的发展中创新水文化,倡导全社会建立人水和谐的生产生活方式,使水文化更好地适应水利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和谐发展之音响彻全国水利行业,和谐魅力之花绚丽地绽放在国际舞台。在土耳其召开的第五届世界水论坛上,陈雷部长在3天时间内,先后7次作主旨发言或致辞,与10个国家的水利部长举行双边会谈;由17家单位组成的中国专家团积极参与各个分会;有近50家中国水利企业参加展览,联合国副秘书长沙祖康、土耳其总统居尔等都专门到中国展区参观。这是中国水利在国际水利界的一次成功亮相,也是中国水利全面登上国际舞台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随后,水利部高票当选世界水理事会董事会成员,广泛开展与瑞士、韩国等国家多边、双边交流与高层互访,加强跨国界河流合作。中国水利人先后当选国际大坝委员会、国际小水电组织协调委员会、国际水文计划亚太地区区域指导委员会等的主席,有力地推动了水利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为水利科学发展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撑。2009年,水利部完成南北2个国家级创新基地规划,组建国家大坝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水利系统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8项。

  成绩固然喜人,但应当看到,进一步深化水利改革创新,力争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大力提升依法治水和水利社会管理能力,水利工作者依然任重而道远。

  近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水利上。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把突出抓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夯实农业农村基础、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进一步作出全面部署,提出明确要求。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时期,也是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加快转变的关键阶段。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日趋明显,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广大人民群众共建共享和谐社会的需求日益增加。

  站在新的起点上,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远大目标和人民群众对水利事业新的期盼,水利人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土资源和生产力布局不相匹配,依然是我国长期存在的突出水情;干旱缺水、洪涝灾害、水污染和水土流失等问题,依然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突出因素。

  立足国情水情,总结历史经验,顺应时代发展,水利事业的发展目标逐步廓清:实现四个突破,建成四个体系,保障四个安全。

  实现四个突破:在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上有新突破,着力提高水利保障能力;在民生水利发展上有新突破,更好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在加强水资源管理上有新突破,确保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在水利改革攻坚上有新突破,努力构建水利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建成四个体系:重点流域和区域综合防洪抗旱减灾体系,城乡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水环境保护和河湖生态健康保障体系,较为完善的水利管理和运行保障体系。实现四个确保,即确保防洪、供水、粮食、生态安全。

  天仪再始,岁律更新。踏上2010年新的征程,做好2010年水利工作,对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实施好“十一五”规划最后一年,为水利“十二五”规划启动实施奠定良好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水利人将更加充满信心,更加改革创新,更加奋发有为,顺应人民群众新期盼,推动民生水利新发展,为保障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再立新功,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程度、更好水平上造福人民群众。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0年1月15日

作者:贾君洋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