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江苏省水利厅:太湖水环境治理的实践启示

2010-01-17

 

江苏省水利厅厅长吕振霖发言


    2007年夏天太湖蓝藻暴发引发供水危机以后,我们紧紧围绕“重现太湖碧波美景”的治理目标,积极实践“控制增量(入湖污染)、治理存量(内源污染)、增加容量(湖体环境)”的治理思路,全面落实太湖水环境综合治理的各项水利措施。一是科学调水引流。三年累计抽引长江水56亿立方米进入望虞河,其中直接入太湖28亿立方米。二是积极治理蓝藻。三年累计打捞蓝藻130万吨,相当于从太湖湖体清除650吨氮和130吨磷等污染物质。三是有效治理内源污染。三年来累计完成近40平方公里湖区、1185万立方米的污染底泥清淤任务,相当于从湖体中清除了9000吨氮、7000吨磷、3.9万吨有机质等污染物质。四是主动防控“湖泛”生态危害。建立了“湖泛”逐日巡查工作机制、分析预报和应急预警制度。五是全力推进引江济太工程建设。目前,走马塘拓浚工程已全线开工,新沟河延伸拓浚工程可研报告已上报审查,新孟河延伸拓浚工程的可研报告基本完成。

    经过治理,太湖湖体水质和生态环境状况得到显著改善:蓝藻累计发生面积比2007年下降60%,湖体的总磷、总氮、氨氮浓度分别比2007年同期下降34.4%、18.8%、50.9%;太湖综合营养指数比2007年下降6.1个百分点;饮用水源地水质比往年提高一个等级左右,有效保障了流域供水安全。

    三年来,我们把太湖水环境治理与加强面上河湖管理与保护有机结合起来,取得了有效进展。我们的主要做法和体会是:

    一是加强科学规划,为维护河湖的健康生态提供科学指导。我们坚持从规划抓起,先后完成了江苏省湖泊保护规划、城乡河道疏浚整治规划、饮用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水系规划以及水功能区纳污能力核定等规划。通过组织规划编制,不仅完成了对全省河流和湖泊的系统调查,规定了河湖的管理保护范围,确定了不同河湖的功能定位和纳污总量意见,而且按照清污分流、有序引排的规划思路,提出了加强全省清水通道系统建设的治理目标,为加强全省河湖管理与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二是加强综合治理,为系统改善河湖水网生态环境提供工程保障。加大调水引流力度,全省年均跨流域调水120亿立方米,不仅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而且有效促进河湖水网的有序引排,改善了城乡水环境质量。组织全省城乡河道疏浚整治,累计疏浚整治县乡河道1.8万余条、村庄河塘近20万条(面),完成疏浚土方20多亿立方米,改善了城乡水生态环境。实施滆湖、阳澄湖等一批重要湖泊的生态清淤,减少对太湖的污染转移。对江水北调、江水东引和引江济太三大调水沿线,积极调整区域发展规划,实施截污导流工程,建设清水通道系统,保障城乡供水安全。

    三是加强制度创新,为维护河湖健康生态提供长效机制。建立法律保障制度,出台了《江苏省湖泊保护条例》和《关于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的决定》,修订了《江苏省水资源管理条例》和《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积极推进水库和水域管理与保护立法,依法强化了河湖管理保护的责任主体、体制机制和法规制度。严格行政审批管理制度,围绕河湖取排水管理、水域开发管理、岸线利用管理,建立了事前安全评估审查、事中全程监督管理、事后验收考核的严格管理制度,并建立重要河湖岸线水域依法巡查制度,加强对非法侵占、违规开发利用河湖资源的依法打击。实行“河长”责任制度,由省、市领导和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担任太湖流域重要河(湖)的河(湖)长,负责河(湖)水环境综合治理,目前“河长制”已在全省普遍推行。建立河湖信息公报制度,对全省重要河湖、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以及重要水功能区水量水质信息定期公报,增强社会公众对河湖生态状况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四是加强课题研究,为维护河湖健康生态提供科技支撑。利用太湖治理这个重要平台,积极推动河湖运动规律的科学研究,提出不同河湖的冲淤变化规律、不同河湖水体的运动规律、不同水系条件下的河湖纳污能力、藻类生长暴发与湖泊富营养变化的关系、调水引流与改善湖体环境容量的关系、河湖清淤的生态环境效益、“湖泛”的发生机理及其应对措施等课题,与有关科研单位联合研究攻关,并把科研成果及时应用到太湖治理和河湖保护的实践中,努力提高科学管河(湖)治河(湖)的水平。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0年1月17日

作者: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