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浙江省永康市:围绕六个率先 突出民生重点 全力推进水利现代化建设

2010-01-17

 

浙江省永康市市委书记徐建华发言


    永康地处钱塘江、瓯江两大水系的分水岭上,素有“鲫鱼背”之称。境内河流源短流急,丰枯期分明,具有山区型河流的典型特征。加之,我市人多地少,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较快,工程型、水质型缺水问题突出,水资源成为了制约我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目前,我市水务工作存在三大矛盾:一是有限的水环境容量与经济高速发展的矛盾,二是有限的水资源与不断增长的生活生产用水的矛盾,三是水环境质量改善缓慢与人民群众期望值提高的矛盾。

    2008年1月份,陈雷部长来永康考察,希望永康率先在全省乃至全国全面完成饮水安全任务;率先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率先建设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率先建成先进的节水型农田水利体系;率先完成水管体制改革任务;率先实现水利现代化。近年来,永康市委、市政府以“六个率先”为指引,组织编制了《永康市水利现代化发展规划》等水利规划,统一思想,凝心聚力,强化领导,加大投入,推动永康水利水务工作实现了新的跨越。

    一是完成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建设。2007年,我市投资2.6亿元,用一年的时间完成三年的“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计划,成为浙江省第一个农村饮用水100%覆盖的县市。同时,注重建管并重,制订《永康市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长效管理办法》,并成立专门机构实施管理。加大饮用水源的保护力度,出台了《杨溪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区整治工作方案》,下发了《关于加强水库饮用水源管理的通知》,开展杨溪水库及各集中供水饮用水源保护区整治,实施库区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和河道生态化治理,搬迁了存在污染的企业和库边的小餐饮、关闭规模畜禽养殖场,进一步保障饮用水水质安全。

    二是开展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按照构筑“养山保水、进村治水、入川护水”三道防线,实施“污水、垃圾、厕所、环境、河道”五同步治理,整合资金1.33亿元,结合饮用水源保护、生态村庄建设、河道水环境治理、农居环境治理,率先组织开展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试点,将一村一户的改水转变为全流域的治水。2008年以来,先后完成了舟山溪等一批生态清洁型小流域试点工程建设。同时,结合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投入财政资金3.95亿元,用于扶持“三清四改”工作,清污、清障、清垃圾,改水、改厕、改路、改环境,较好解决了小溪流和池塘的“黑臭脏”问题,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还原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三是加快推进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按照“力争率先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的目标,病险水库加固工作快速推进,核定投资4433万元的杨溪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于2009年已基本完成。目前,我市共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36座,占小二型以上病险水库的85%。同时开展了山塘除险加固工作,完成了全市905座1-10万方山塘的基本情况调查及地形图的标注,306座拟整治山塘的基本资料整理,完成3座整治试点山塘的施工。

    四是农田水利体系防灾减灾能力进一步加强。08年来,投资4413万元完成了国家农业开发杨溪水库灌区节水配套项目工程建设和太平、三渡溪灌区千万亩十亿方节水工程建设。全面开展小型农田基本水利建设,完成投资3650万元,衬砌田间渠道230公里,建成节水灌溉农田3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5.6万亩,埋设低压输水管道3600米。开展了水务科技项目研究,建立700亩的核心示范区,推广节水技术22.5万亩,取得了明显成效。

    五是积极推进水务管理体制创新。在2002年水务一体化改革基础上,去年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全面完成6座市属水库水管体制改革;实施水务局机关内设科室、水务管理单位、镇(街、区)水管体系“三大调整”。对水务局原下设的18个事业单位进行重新撤并设置,成立农水分局、水权分局、河道管理分局;创新河道管理模式,在河道管理分局下面新设4个流域管理所,对河道进行分流域管理;新建饮用水服务管理站,饮用水水质化验中心,对饮用水工程及水质实行长效管理。

    下一步,我市将坚决按照会议的要求,从保障和改善民生出发,进一步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全面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努力提高水资源保障能力,不断改善水环境质量,确保水工程安全运行,大力开展节水防污型社会建设,力争早日实现“六个率先”。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0年1月17日

作者: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