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三大任务、四项工作、五个突破指引民生水利新发展

2010-01-17

    陈雷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在加快水利工程建设、加强水资源管理、深化水利改革的同时,着力解决问题最突出、矛盾最集中、群众要求最紧迫的水利问题,增强民生水利保障能力,扩大民生水利成果,使水利更好地惠泽民生,造福人民群众。

    第一,加快完成三大任务。各级水利部门要以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全力抓紧抓实抓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饮水安全和大型灌区节水改造三大任务。

    一是确保如期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今年是实施规划内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的最后一年,现在已经到了全力冲刺的关键时刻。各地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按照汛前完成主要工作,年底全面完成任务的要求,倒排工期,控制节点,在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千方百计加快工程建设步伐,确保如期完成建设任务。东部地区1116座重点小型病险水库要与专项规划同步实施,同期完成。在完成大中型和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的基础上,统筹考虑规划外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编制全国小Ⅰ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规划,力争用2~3年时间完成除险加固任务。

    二是进一步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步伐。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因地制宜地采用集中供水、分散供水、城乡供水管网向农村延伸等方式,加快解决饮水安全问题。要健全农村供水工程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确保工程建得成、管得好、用得起、长受益。近期,水利部将与各地签订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责任书。各地要对照既定的目标任务和工作进度安排,逐级落实责任,提前做好各项前期工作,提前安排落实地方配套资金,提前做好各项协调工作,确保中央投资下达后,能迅速开工并尽早完成建设任务。要抓紧完成新增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复核工作,编制2010~2013年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统筹解决新增饮水不安全问题。

    三是全面推进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要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商,大幅度增加投资规模,进一步加快大型灌区节水改造步伐。要抓紧研究提出优化前期审批程序、提高实施方案审批效率的具体措施,集中力量进行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做到每年完成一批,验收一批,销号一批。对于进度严重滞后的项目,要强化责任、明确时限、严格奖惩、挂牌督办,确保工程顺利实施并取得实效。

    第二,着力做好四项工作。在加快完成三大任务的同时,抓住群众期盼、成效显著的民生水利项目,进一步扩大实施范围和规模。

    一是着力做好中小河流治理工作。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大江大河治理成就显著,但中小河流治理严重滞后。2/3的中小河流达不到规定的防洪标准,一般年份中小河流洪涝灾害损失占全国的70~80%,死亡人数占全国洪涝灾害死亡人数的2/3,成为防汛抗洪工作的薄弱环节。各地要高度重视中小河流治理,在扎实搞好第一批试点项目建设的基础上,加快实施全国重点地区中小河流近期治理建设规划,集中对分布在1700多个县,流域面积在200~3000平方公里、保护人口和耕地面积较多、洪涝灾害发生频繁的2200条中小河流(段)进行系统治理,达到规定的防洪标准。同时,要全面开展山洪灾害防治工作,在山洪灾害频发地区建成以监测、通信、预报、预警等非工程措施为主,非工程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防灾减灾体系,提高山洪灾害防御能力。

    二是着力做好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作。我国现有中型灌区7300多处,有效灌溉面积接近全国有效灌溉面积的1/3,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要在加快大型灌区骨干工程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的同时,抓住农业综合开发重点支持中型灌区节水改造的有利时机,加快中型灌区节水改造步伐,抓好水源及渠首工程加固改造、排灌渠道疏浚衬砌及渠系建筑物改造配套,力争在2020年前基本完成全国1500多处重点中型灌区节水改造任务,新增灌溉面积7600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6亿亩。同时,要加大末级渠系节水改造力度,解决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问题。

    三是着力做好节水灌溉推广工作。节水灌溉是一项革命性措施,是我国农业灌溉的发展方向。经过多年发展,我国节水灌溉取得了明显成效,但节水灌溉发展不平衡,与发展现代节水高效农业还有很大差距。按照全国节水灌溉规划,到2020年,我国节水灌溉面积要达到7.65亿亩,年节水能力达到600亿立方米。要把灌区节水改造、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与发展节水灌溉紧密结合起来,大幅度增加节水灌溉投入,用好灌排设备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和节水灌溉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发展节水灌溉的积极性,实现节水灌溉从项目示范向全面推广的跨越。要因地制宜发展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喷灌、滴灌、微灌等高效节水技术,抓好输水、灌水、用水及管理过程节水。在山丘区建设水窖、山塘等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发展集雨节灌。在有条件的牧区,发展灌溉草场,建设以水利设施为支撑的饲草料基地。要建立农业灌溉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制度,强化计划用水和科学用水。要积极开发具有中国特色、质优价廉的节水灌溉技术和设备,建立健全节水灌溉技术服务体系。

    四是着力做好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县建设和小水电代燃料工作。农村水电是山区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依托,是改善民生和保护生态的重要举措。在如期完成“十一五”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建设规划任务的基础上,要积极谋划“十二五”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县建设,以中西部地区为重点,加快解决无电缺电人口用电问题,不断提高边远贫困山区农村用电水平。全面实施2009~2015年全国小水电代燃料工程规划,新增代燃料电站装机170万千瓦,解决170万户、677万农村居民生活燃料问题。同时,积极推动农村水电增效减排改造和农村水电配套电网改造工程,对现有老化失修、效益衰减的农村水电站进行更新改造,恢复原有装机和发电能力。

    第三,努力实现五个突破。民生水利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动态过程,要不断把握人民群众的新要求,开辟兴水惠民新领域,实现民生水利新突破。

    一是抓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是农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前提条件。去年,我们会同财政部选择400个农业增产增效潜力大、示范作用显著、前期工作充分的县,作为第一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予以扶持,计划用3~5年时间,平均每个县投入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专项资金4000万元左右,连同地方配套资金,集中资金投入,连片配套改造,以县为单位整体推进,建设高效节水灌溉、现代化灌排渠系、雨水集蓄利用、末级渠系节水改造等工程,着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抗御自然灾害能力。要在编制县级农田水利规划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范围,逐步改变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滞后的状况。

    二是实施坡耕地综合整治。我国现有3.59亿亩坡耕地,不仅是我国水土流失的主要策源地,也严重影响山丘区群众脱贫致富。要尽快启动实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整治工程,以坡改梯、小流域综合治理、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为重点,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和封禁保护,对西北黄土高原区、南方红壤丘陵区、西南土石山区等重点地区坡耕地实施综合整治,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建设1亿亩高标准基本农田。

    三是开展蓄滞洪区安全建设。长期以来,蓄滞洪区建设与管理严重滞后。要抓紧实施全国蓄滞洪区建设与管理规划,用10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完成使用频繁、洪水风险较高、防洪作用突出的蓄滞洪区建设任务,使重度风险区内的居民得到妥善安置,防洪安全得到保障,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实现洪水“分得进、蓄得住、退得出”。要根据流域防洪规划合理调整蓄滞洪区布局。当前,要着重抓好长江城陵矶附近100亿立方米蓄滞洪区、淮河蓄滞洪区和海河重要蓄滞洪区安全建设。

    四是搞好病险水闸除险加固。目前全国4万多座水闸约有2/3存在不同程度的病险问题,对防洪安全构成重大隐患。要尽快完成全国大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在水闸注册登记和安全鉴定的基础上,重点对全国大中型和重点小型病险水闸实施除险加固,消除水闸险情,确保水闸防洪、排涝和兴利等功能的正常发挥。

    五是开展农村水环境整治。当前,农村水系紊乱、河湖围垦侵占、河道淤积堵塞、水质污染恶化、功能丧失、效益衰减等问题十分突出。要结合新农村建设,积极开展农村水系治理、河道清淤疏浚、山丘区山塘整治、水污染防治等农村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治山、治水、治污相结合,建设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沟通河网水系,改善水域水质,恢复河道功能,美化人居环境。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0年1月17日

作者: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