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江苏省如皋市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试点工作情况汇报

2011-01-05

如皋市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试点工作情况汇报
如皋市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领导组办公室
2010年8月25日

  根据国务院统一部署,在各级普查办的领导和关心下,我市紧紧围绕普查试点工作,组建普查机构、抽调工作人员、编制实施方案、组织技术培训和开展舆论宣传,扎实推进普查试点各项工作,按期保质完成了普查试点工作任务。现将我市水利普查试点工作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试点地区概况
  1、自然条件
  气候:如皋市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温暖湿润,光照充足,受季风环流和海洋水体影响,四季分明,雨水充沛,气候条件优越。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为112.6千卡/m2,年平均日照时数2317小时,年平均气温14.17℃,无霜期为220天。4~10月份为农作物主要生长季节,光热水配合较为协调,适宜多种农作物的种植生产,夏季风向以东南为主,冬季则以西北风为主。
  地形地貌:如皋市属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地面高程2.2~6.2m。地势特点为地形基本平坦,呈西北略高,东南偏低,大致可分为西部高沙土平地、中东部高平地、沿江低平地等三个地貌类型。西部高沙土平地、中东部高平地平均地面高程5.0m,沿江低平地平均地面高程一般低于3.0m。
  土壤:如皋市耕地土壤主要有潮土、水稻土两大土类。潮土占全市耕地面积的93.1%,其中高沙土占全市耕地面积的52%,主要分布于西部地区。水稻土占耕地面积的6.9%,主要分布于白蒲、丁堰、柴湾等镇。
  降水:如皋市年均降水1050.8毫米,79%的年份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降水最多年份为1991年,达1636.9毫米。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夏季降水最多,占全年的47%,冬季最少占9%。最长连续降水时间为13天(1969年7月6日~18日),降水279.5毫米;最长连续无降水时间为48天(1980年12月3日~1981年1月19日)。
  如皋大部分地区属于长江流域,淮河流域占极少部分。水利工程及水资源情况:如皋市现有市级河道4条,长158km,县级河道21条,长289.67km,镇级河道302条,长1006.7km,村级河塘7829条,长4211km。这些河道大多数人工开挖于五六十年代,形成了旱能灌、涝能排的水利工程格局。327条市、县、镇级河道构成了全市2×2公里的骨干河网,为全市农业灌溉、排涝、降渍、航运等提供了水资源保障。骨干河道常年水位控制在2.0-2.5m左右(废黄河高程)。农业灌溉用水主要靠泵站提水。如皋市地表水主要来自长江,碾砣港闸、焦港闸、如皋港闸是全市的三大引江口门地,靠长江感潮自流引水,引江条件优越。通扬运河、如泰运河为全市提供过境水源,全市水资源丰富,水质满足农业灌溉和养殖要求。如皋市境内浅层地下水资源总量约为2.46亿立方米,水量大且水质较好,可作为饮用水;深层地下水每年可开采量为305万立方米。
  2、社会经济状况
  如皋市地处长江三角洲北翼、长江与黄海的“T”型交汇处,紧邻国际大都市上海。南临长江,与苏州的张家港市隔江相望,北与海安县、东与如东县、东南与通州市毗邻,西与泰兴市、西南与靖江市接壤,地理位置为东经120°20′~120°50′,北纬32°00′~32°30′。
  如皋市土地总面积1477平方公里,下辖19个镇、1个省级开发区、一个省级软件园、334个村居。2009年末,全市总户数45.46万户,总人口140.72万人,年末常住人口124.65万人,其中农村人口72.28万人,城镇人口52.37万人。乡村劳动力62.83万人,其中农业劳动力17.90万人。
  如皋市2009年地区生产总值355.15亿元,其中第一产业36.97亿元,第二产业198.28亿元,第三产业119.90亿元,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28394元。2009年如皋市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现价)62.08亿元。其中,农业产值33.00亿元;林业产值0.28亿元;牧业产值23.12万元;渔业产值3.27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2.4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610元。
  二、水利普查试点工作情况
  (一)主要普查试点成果
  1、清查成果:(1)河湖基本情况:完成了河流的校核工作;(2)水利工程基本情况:清查水闸30座,泵站2171座,农村供水工程29处,长江堤防3处;(3)经济社会用水调查:清查工业企业1920家,建筑业及第三产业1140家;(4)河湖开发治理保护情况:清查河湖取水口2558个,排污口159个,地表水源区2处;(5)行业能力建设情况:清查从事水利行业的行政、企事业单位32家;(6)灌区专项:清查2个大中型灌区,50亩-2000亩小灌区1175个;(7)地下水取水井专项:清查地下水取水井和机电井150口,民用井群317个。
  2、普查成果:(1)水利工程基本情况:普查水闸规模以上24座,泵站规模以上265座,农村供水工程29处,长江堤防3处,长60.5km;(2)经济社会用水调查:工业企业按行业类别调查148家,其中规模用水企业35家;建筑业及第三产业按行业类别调查46家,其中规模用水单位13家;城镇和乡村典型居民调查各50户;(3)河湖开发治理保护情况:普查取水口规模以上2190个,规模以下368个,普查排污口规模以上29个;规模以下130个;地表水水源地2处;(4)行业能力建设情况:普查从事水利行业的行政、企事业单位32家;(5)灌区专项:普查2个大中型灌区;(6)地下水取水井专项:普查地下水取水井和机电井150口,民用井群317个;(7)完成全市水土保持措施普查。
  (二)主要经验做法
  1、建立组织机构,形成行政推动组织保障机制。
  北京综合培训结束后,水务局召开全体人员工作会议,局主要领导向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进行了专题汇报,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4月底即成立了如皋市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领导组,由分管市长任组长,水务、统计、政府办领导任副组长,成员由宣传、财政、发改、国土、环保等十一个成员单位组成。普查办公室设立在水务局,由水务局局长任办公室主任,分管局长任办公室副主任,具体负责水利普查各项工作的推进。办公室下设四个组:技术保障组、质量监督组、后勤保障组和宣传报道组,抽调了8名技术人员具体负责水利普查工作。同时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做好如皋市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工作的通知》(皋政办发〔2010〕105号),对全市各企事业单位、相关部门提出了明确要求。在普查试点过程中,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多次检查指导普查工作,要求普查办要严格按照国家、省、市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对普查质量、进度、科目等规定执行,一定要按序时进度保质保量完成任务。
  2、召开动员大会,进行专题部署。
  5月21日上午,水务系统专题召开普查动员大会,参加对象为局机关全体人员,水利站长及技术人员约一百人参加动员大会。水务局局长、普查办主任秦锦国同志作了一个多小时的动员报告,非常详细地布置了普查工作。5月21日下午全市召开水利普查动员大会,市领导将普查工作进行了统一部署,对时间节点、工作流程、数据处理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各镇镇长、分管领导及普查成员单位相关人员出席了会议。我市根据上级要求制定了《如皋市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试点实施方案》,依照方案我市将20个镇区分为4个普查大区,20个普查小区,水利站为普查主体,协调当地相关部门,具体推进水利普查工作。
  3、开展业务培训,提高普查人员业务素质。
  市普查办多次参加国家、省市组织的培训会和座谈会。组织开展了全市4次业务培训。一是全市集中培训。从北京培训回来的8名同志,分8个专业结合如皋实际分别制定了教案,并制成了PPT课件。用了二天时间通过课堂提问、课后问答和集中考试等方式对普查人员进行了培训和考核,在培训中对培训对象进行认真筛选,不熟悉业务的人员给予调整,共培训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共七十多人。二是数据处理培训。河海大学数据处理培训后,普查办数据处理专职人员及时对普查指导员进行了数据处理培训。三是分片培训。普查办技术人员结合清查工作存在的问题,分片下乡进行技术指导和现场培训。四是转段培训。清查结束后,为进一步做好普查工作,及时召开了全市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培训会议,对时间节点、质量控制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4、加大人力、物力投入,确保水利普查高效推进。
  一是人员到位。培训结束后普查人员集中办公,进度表、人员分工上墙。接通电话、网络,保证通讯畅通。设立专用邮箱,供各单位查阅资料和报送材料。专人值班,随时接收国家和省市普查信息。对出现的相关问题,集中汇集整理,适时与上级部门沟通。普查办公室刻了公章、挂了牌子。二是经费到位。水务局向市政府申请增加普查资金预算,市政府优先安排普查经费60万元,落实了办公用品。采购了8台电脑、2台打印机、一台扫描仪等设备。保证了水利普查工作的高效推进。
  5、强化部门协调,保证多项资料成果到位。
  市政府办十分重视普查过程中部门之间的协调,多次召开相关成员单位会议,明确各成员单位在普查工作中的职责。市普查办及时与相关部门进行了沟通协调,取得部门的理解与支持。先后与统计局、环保局、农委、气象局、建设局、国土局等部门进行了多次协作,经普资料、污普资料、农林资料、气象资料等均按要求及时收集到位。
  6、重视舆论宣传,扩大水利普查知晓面。
  我市十分重视水利普查舆论宣传工作,在召开动员大会和业务培训时,市普查办邀请如皋市电视台、如皋动态等新闻媒体到会,对水利普查工作进行宣传报道。为了进一步得到全市各企事业单位、广大市民对普查工作的支持和理解,普查办统一编写了水利普查宣传标语,各镇进行了张贴、宣传;市政府办协调在如皋市电视台进行了为期1周的电视流动字幕宣传;普查过程中利用电视台、报刊对普查的阶段工作及时总结报道,宣传效果十分显著。在入企、入户调查过程中,原先一些不理解的单位经宣传后主动配合普查工作。
  7、紧扣时间节点,保证序时进度。
  5月中下旬,按照普查试点方案总体要求,培训结束后我市开展了清查名录资料收集工作。在省普查办下发清查基础名录的基础上,我市立即将清查名录分发各镇开展清查基础名录复核工作。6月上旬,我市试点清查工作全面展开。各片区逐单位、逐村进行地毯式清查,确保了6月中下旬清查工作和数据录入全面完成。清查结束后又召开第二阶段普查工作会议,及时总结清查阶段的经验和教训,迅速转入全面普查工作阶段。市普查办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清查、普查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市普查办技术人员分片进行检查和指导,现场研究解决清查、普查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归纳整理,上报请示。由于紧扣时间节点,我市清查、普查和数据处理工作全部按普查试点实施方案要求完成。
  8、创新普查举措,强化质量控制。
  一是加强质量控制。根据我市制定的普查质量控制要求,普查办技术人员分专业对清查、普查资料进行了认真的审核,注重普查表表内和表间数据之间的关联性,各专业之间的数据平衡与衔接,对出现漏落、错填等问题及时反馈至各片区,普查办及时跟踪督促整改。经过对清查、普查表的抽验,合格率达质量控制要求。二是坚持普查技术不断革新。普查表中看似简单的参数,但到实践中获得并不容易。经纬度的测量填报是这次试点中工作量较大的内容之一。我们普查办数据处理人员采用了Google 地图软件的办法,通过抽样测试与实地测量、图上量取相比,满足精度要求,节约了普查人员大量的时间。三是强化普查数据软件的试用。为确保试点数据软件取得成效,在数据录入阶段,市普查办增加了人员力量,尽管有数据录入丢失和其它不稳定现象,数据处理人员仍不厌其烦进行试填试用,试用过程中我们将相关问题进行了汇总供上级部门参考。
  三、主要问题与建议
  (一)关于普查工作责任的落实
  1、国务院要明确各级政府水利普查补助资金的渠道和配套比例。
  2、水利普查培训要实行分级负责制,建议实行逐级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
  3、建议各级均要成立普查督查指导组,定期到基层督查指导。
  (二)关于普查工作组织
  1、各级政府均要在相关文件中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责。水利普查离不开相关部门的支持和配合。
  2、各级普查办要有明确的组织。技术组、数据组、综合组等要有专职人员和明确分工。
  3、水利部门要与财政部门联合提供普查经费的预算方案。
  (三)关于平原河网地区的普查内容设置
  1、河湖基本情况普查可以拓展到镇级河道。平原河网地区市级、县级、镇级河道纵横交错构成该地区骨干河网,镇级河道发挥的引、排、蓄、降作用巨大。
  2、民用井群不需普查。我市80%左右的农户家有民用井,数量多。
  3、取水口普查规模0.05m3/s偏小,建议适当调整。我市所有泵站取水流量都达到0.05m3/s。
  4、建议专业之间普查内容不要重复。专业之间统计有重复现象,比如水利工程中的泵站与河湖开发治理保护中的的取水口重复。
  (四)关于数据处理的问题
  1、工作地图标注建议使用电子地图。在纸质地图上标绘数据量大,信息识别困难。
  2、数据处理软件功能要进一步与普查方案相衔接。
  3、加强数据处理软件的稳定性,升级后要防止数据丢失。

  结束语
  我市在水利普查试点期间得到了国普办、长江委普查办、省水普办及有关协作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他们多次到我市检查指导普查工作,为我市普查试点推进提供了技术支撑,并对我市普查工作给予充分肯定。由于普查试点时间紧、任务重、技术要求高,试点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借此机会,我们将认真借鉴吸收先进单位好的经验做法,在下阶段普查工作中进一步完善。
    来源: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网站 2010年9月10日

作者: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