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浙江岱山开往文成的路上,雨点噼噼啪啪地敲打着车窗玻璃,忽大忽小。南方的雨天景色很美,湿润空气中摇曳着翠绿的树木,漫山云雾下流淌着碧清的湖水,但车里的11位抽查组工作人员却尽数沉浸在睡梦中,对窗外的美景浑然不觉。
这是他们来到浙江的第10天。10天前,他们会同其他30个抽查工作组,在湖北武汉参加了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事后质量抽查工作的培训。随后,31个抽查组各自奔赴被选中的县级普查区,开始了为期20天的事后质量抽查工作。
事后质量抽查是依法检验水利普查成果质量的关键步骤,也是确保普查成果准确、权威的重要环节。作为国普办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事后质量抽查工作的第十一工作组,山西和黄委普查办分别抽调人员,组成了这个11人的抽查团队。他们此行的任务,就是对抽中的浙江桐乡市、嘉善市、岱山县和文成县4个普查区,进行水利普查的事后质量抽查。
每到一个地方,与当地县级水利普查机构举行见面会,当场拆封抽查对象,调取、复印、封装普查表,底图判读并进行图标一致性检查,现场调查与抽查表填写,这些都是必须遵守的工作流程。尤其是大量的外业调查和内业填表工作,对抽查组的体力和耐力是巨大的挑战。
记者在尚未拆封的文成县抽查对象数量清单上看到,仅水电站工程的抽查数量就37个,其余近20个抽查对象的数量大部分也都是10个左右。如此大的工作量要在3天左右完成,没有紧凑的进度和较大的工作强度是不可能做到的。
“我们抽查组采取‘一县一清’的工作方针,尽量不把任务带到下一个县。在离开抽查地之前及时将抽查结果封装,邮寄上报给国普办。”第十一抽查组副组长孙岩告诉记者,因工作内容是现场拆封,工作量无法提前预估,开封后发现有的县市现场采集工作量很大。有些抽查对象很偏僻,分布在乡村或者小岛,给抽查工作也带来了一定难度。
而此次事后质量抽查时间要求紧,工作连续性强。白天奔走于各抽查对象,晚上挑灯填表至深夜,已成为抽查组的工作常态。10天下来,抽查组中便有几位组员出现了身体不适的情况。其中负责水利工程专项的山西普查员刘俊霞,因长时间高强度工作而引发高烧。但即便如此,她还坚持与其他组员一道,现场采集,填表录入,一处都没落下她的身影。
敬业的精神和饱满的状态,为此次水利普查事后质量抽查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石。随着抽查组从岱山县的离开,抽查工作已经完成了桐乡市300个抽查对象、嘉善市203个抽查对象和岱山县88个抽查对象的内外业调查填写和资料录入。
雨点越来越密,距离此行的最后一站——文成县也越来越近了。将近六个小时的车程本来是件很辛苦的事,但对抽查组的人来说,却是调整工作状态的大好机会。因为他们心里清楚,必须抓紧时间恢复精力。在文成县,还有繁重的抽查工作等待他们完成。他们现在的目标,就是以最好的精神面貌和工作状态,站好此次事后质量抽查工作的最后一班岗。
来源: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网站 2012年11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