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害带给我们苦难,但苦难使我们变得更加坚强。4月21日在全国人民沉痛哀悼玉树大地震遇难同胞的日子里,水利抗震抢险队员们化悲痛为力量,全身心投入抗震抢险工作之中。
21日7点半,结古镇灾区夹杂着雪片的寒风疯狂肆虐,冒着阴冷的天气,58岁的西宁水利抗震抢险施工队员郑吉祥和他的队友们开始了一天紧张繁忙的工作。搬运管道、检查供水管道、洗菜、削土豆皮……从应急供水抢修到后勤生活服务,一上午干下来,已经有了一把年纪的郑吉祥气喘吁吁,在海拔3700多米的高原,同队的年轻小伙子们都出现了头晕、头痛、流鼻血等高原反应体征,而郑吉祥却不知疲倦地工作不休,是什么原因让这个年近六旬的同志冒着生命危险来到地震灾区?又是什么原因支撑着他顽强工作?
记者看到郑吉祥时,他正在和儿子打电话。“我这里都好着哩,水利厅的领导和局里的领导对我们很关心,我住的地方武警守着哩!给你阿妈说我们大家都好着……”在与儿子的通话中这个从湟水谷地来到玉树高原的汉子充满了慈祥和温情。玉树“4·14”地震灾难发生后,听到西宁市水务局要到玉树抗震救灾的消息,正在西宁市城南新区施工的他坐不住了,与同村来的6个伙伴积极请命来到地震灾区抗震救灾。一晃过去5天了,水利抗震救灾工作已经进入正常有序状态,郑吉祥还在一如既往地忙碌着。
“车来了,快来下管道!”11时48分,随着一声吆喝,刚刚忙完的郑吉祥和队员又开始了忙碌。口径31.5厘米的PE管道重达174公斤,郑吉祥和伙伴们连拉带拽、肩扛手抬,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将整整一大卡车管道卸了下来。将近中午1时,满头大汗的郑吉祥才和伙伴们歇工吃饭。
“我们就想给灾区的人们做点事!”这就是一个普通水利抗震抢险队员的心声。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0年4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