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一名青年水利记者的责任》——水利报社陈洋

2010-05-04

 

一名青年水利记者的责任

 

    无数个夜深人静的夜晚,温暖的台灯下,我记录着白天的所见、所闻、所感;无数个休息假日,我背着相机奔走在一个个水利工地,了解水利人,询问水利事……也许你会问我,从事的是什么工作,我想我会骄傲地说,我是一名水利记者。

 

    有人说,记者应该是一名忠实的记录者,记录着你的所见、所闻、所感。有人说,记者应该像一名船上的瞭望者,审视着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及时发出警报。工作4年来,走在无数水利人走过的路上,我总在想,做好一名水利记者的要求,是不是应该更多?

 

    偶尔打开自己的电脑,浏览了2009年4月赴江苏采访的日志。那是一个雨天,王大妈热情地接待了我们,拿来了瓜子、花生,还有攒了许久的核桃,不只是因为我是记者,更因为我是水利工作者。时隔一年,记忆还不算久远。回忆的闸门再次被打开,心中又一次涌现了那份美丽的感动。王大妈说的每一句话都仿佛萦绕在耳边。“孩子,多吃点,大雨天就别工作了,多辛苦啊,大妈这已经用上了太阳能,也通了自来水了。”说完,王大妈开心地笑了。

 

    也还记得那一次去山东,在除险加固后的水库旁,与一位老乡的对话至今让我记忆犹新。“几年都没睡踏实了,这回可以安安稳稳地睡觉了,我只想感谢党,感谢水利部门,感谢为了修水库没日没夜辛苦的水利人。”采访的次数多了,这样的话总是不绝于耳。

 

    作为一名水利记者,行走的越多,看的越多,听的越多,对民生水利的感触就越深。

 

    饮水安全,为百姓送上了幸福水,圆了农村居民祖祖辈辈的梦想; 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的不只是一座座水库,更是一方平安;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使农民一次次体会到了丰收的喜悦,保障了国家的粮食安全。

 

    “感谢国家,感谢党”,老百姓话虽平凡,但情不凡。一段段发自肺腑的话语,一个个开怀绽放的笑容,是对水利工作者最好的褒奖,也让我深深体会到,民生水利惠泽于民的意义。

 

    把这些真情凝聚于笔端,把那些心声传送于社会,我知道,这是我,作为一名青年水利记者的责任,这份任务艰巨而又光荣。

 

    “国计民生”,“国计”与“民生”并重,“国计”要以“民生”为基础。“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民生问题,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经济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水利部党组将以人为本作为水利工作的根本要求,大力发展民生水利,体现了一种为民担当的责任。

 

    “强调民生水利,旨在树立一种发展理念,倡导一种价值取向,确立一种实践要求,实现一种目标追求。”陈雷部长的话语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也在我的心头久久回响。

 

    这是水利人对民生水利认识的新高度、新境界。民生水利发展任重而道远,需要不断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开辟兴水惠民的新领域,需要把惠泽民生作为水利工作的价值追求,自始至终,矢志不渝。

 

    青年一代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少年强则国强。” 青年时代是最富理想、最有朝气、最具创造力的时期。凡做出突出贡献、为历史所铭记的杰出者,大都在青年时代确立了伟大理想,并勇于担当。作为水利新闻宣传战线的青年一代,我们自当执笔为民,为推动民生水利的新发展摇旗呐喊,冲锋在前。让我们褪下稚嫩,走到田间地头,用我们的眼睛关注老乡真切的需求;走向城乡村落,用我们的耳朵聆听百姓心灵的呼声;走进高原深山,用我们的镜头捕捉水利人忙碌的身影;走遍祖国南北,用我们的心灵感受民生水利造福于民的意义与成果。

 

    我们要带着新闻人的敏锐、果敢与理想为民生水利的发展添砖加瓦,贡献力量;我们要带着水利人的忠诚、朴实与责任,实现社会发展、人民安康的梦想;我们要带着青年人的坚定、执着与勇气,用我们的肩膀托起中华民族振兴与富强的希望。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0年5月5日

作者:
SRC-128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