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什邡:水利、生态、新农村

2010-05-11

   2008年5月13日,暴雨。

 

    什邡市水利局工作人员顺着鸭子河逆流而上检查堤坝受损情况,在南泉镇瑞虹村看到了这么一幕:数百群众背着包裹站在村口,不少人骑在已经发动的摩托车上,做好了随时撤离的准备。“上游涨水了!”“洪水马上就到我们村了!”一点风吹草动,都会在群众中引起一阵恐慌。

 

    马井镇、隐峰镇、南泉镇位于鸭子河的沿岸,地势低洼,过去一直没有像样的堤坝,一到洪水季节很容易被淹,因此也成为水利部门防汛的重点。

 

    地震过后,由于山区植被受震灾破坏,含水量减少等原因,洪水从山区到坝区的流速陡增,过去洪峰从山区到坝区需要两三个小时,现在仅一个多小时,给防汛工作带来了更大难度。

 

    今年4月底,随着鸭子河沿岸堤防的陆续完工,这一切都成为了过去。“即使雨下再大,我们也能睡个安稳觉了。”在马井镇,村民华秀说。

 

    左边是场镇和田地,右边是奔流不息的鸭子河,中间隔着近10米来高的新建堤坝。奔涌而下的鸭子河水在堤坝有力的臂膀里转了个弯,温顺地往下游流去。

 

    投资665万建成的共长1.9公里的鸭子河堤坝,对沿河重点部位进行了严密保护,使2.8万群众和3万亩农田远离了洪水的威胁。

 

    从马井镇到隐峰镇,在鸭子河沿途可以看到,通过加高、加固堤坝,对河床进行清淤、整治,鸭子河已经形成多个人工湖,水利工程衍生出的水利景观已初见雏形。

 

    “将来计划依托对鸭子河的整治,结合城乡综合治理,形成以水利景观为主的乡村旅游资源。”什邡市水利局局长吕贤江说,在“水利旅游”日益升温的今天,这样的水利工程设施将不再只是起到防汛的作用,还可以达到改善乡村人居环境,提升乡村旅游价值的目的。

 

    在马祖镇马祖村,就可以看到什邡未来“水利旅游”一个成熟模版。

 

    在鳞次栉比的新房之间,环抱着一汪清澈的湖水——从红岩渠龙岗支渠引来的水流在这里汇聚成了一个30余亩的人工湖泊,亭台楼阁错落有致地相间其中,一座小木桥将马祖村东西两头巧妙地连接起来,形成“湖在村中卧,人在画中游”的乡村美景。

 

    人工湖的建立,为马祖村附近农田提供了应急水源,同时改善了当地水生态环境和居住环境,为其发展乡村旅游打下了基础,成为什邡城乡综合治理的一个典范。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0年5月11日

作者:
SRC-128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