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什邡:站在新起点,做好重建“水文章”

2010-05-11

    中国水利网站讯 公墓志水库重建工地上,一台台挖掘机正加足马力,将石块和泥土挖掘起来装上汽车,一辆辆汽来回奔跑忙着将石块泥土运到坑口填埋;刚刚建成的大寨渠,平整光滑,从石亭江引来的江水正“哗——哗——哗——”欢快地流向一块块口渴的农田……

 

    在“5·12”地震两周年之际,巍巍蓥华山下,悠悠石亭江畔,章洛大地上一个又一个靓丽的水利工程已经展现在了众人面前。

 

    “顺应发展民生水利的新要求,牢牢抓住水利灾后重建的新机遇,努力站在新的起点上,做好‘水文章’,这是什邡水利灾后重建的立脚点和着眼点,也是科学规划水利灾后重建的核心所在。”什邡市水务局局长邓英华表示。

 

    加强组织制度建设 确保重建强劲有力

 

    “5·12”汶川特大地震中,什邡水利工程受损惨重,重建难度大,任务艰巨。

 

    在严峻的重建形势和繁重的重建任务面前,什邡水利人按照中央和省市“三年重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总体要求,着力在组织建设和制度配套上下功夫,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提速建设”和“提速不越轨”的要求,及时成立了“水利局扩大内需和灾后恢复重建监督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局长、党委书记双组长制,一手抓项目建设,一手抓思想建设。下设综合协调、目标考核、质量监管、督查问责、宣传报道五个工作组,并明确了各自的职责。

 

    牢牢抓住重建主线,注重民生,实行倒排工期,锁定竣工时间,并将重建目标任务全部分解细化到所属部门各岗位及人头,让每一个水利员工在重建战场上冲锋陷阵,建功立业。同时,主动把重建指挥部办公室由城区搬到施工现场,在重建灌溉渠系工程项目集中的地震极重灾镇洛水镇和重建堤防工程项目最多的马井镇,分别设立了工地指挥部,指挥长及全体管理人员在第一线监管督战、协调解决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等,保证工程建设质量和进度。

 

    廉洁高效的工作机制,使重建工作一直处于分级负责、齐抓共管的良性运行状态。

 

    突出民生水利优先 突出地方未来发展

 

    按照省水利厅和什邡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要求,水务局领导班子在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基础上,确立了水利灾后重建“先民生、保安全”的指导思想,同时兼顾什邡经济社会未来发展的需要。

 

    “5·12”特大地震中,什邡损毁干、支、斗渠1633公里,渠系建筑物6255处,骨干桥梁18座,堤防6.5公里,护岸28.5公里,小(二)型水库一座,山坪塘3口,提灌站16座;震断供水管线1847公里,33.94万人的饮水受到影响;22座电站受损,8座被埋;损毁鱼塘3232亩。

 

    鉴于此,在项目的拟定上,该市充分征求镇、村和基层群众的意见,把群众所急所盼作为工作的方向。通过集体审定,将农村安全饮水、水库重建、防汛保安、灌溉渠系建设、水土流失治理等项目,列为了水利灾后重建的重点,首先加以安排落实。

 

    截止2010年4月底,中央基金安排的32个水利灾后重建项目中,已开工15 个,完工6个,开工率41.45%,完工率18.8%。在建的水利灾后重建项目中,重建重点工程之一,投资5396.10万元的公墓志水库重建已于4月15日正式动工,计划今年10月30日前完成主体工程施工,12月30日前竣工。涉及红白、八角镇、蓥华镇、洛水镇、湔氐镇、师古镇六个极重灾镇的农村供水灾后重建工程(第一批),总投资5561.05万元,目前已完成招投标,工程将于4月底全部开工。中央下达的3个扩大内需项目,已完工2个,开工率66.7%,完工率66.7%。

 

    “灾后重建结束后,什邡将建成防洪、灌溉、水产业和安全饮水为一体的水利基础设施,总投资达6.51亿元的38个水利基础设施重建项目,将全面提高全市的水资源利用能力,其中八角水库的修建将改变什邡缺少自主水源的历史,重点河段堤防建设提高了全市抵御暴雨洪灾的能力,大型灌区工程的修复全面提升了农业综合用水水平。”

 

    强化工程项目监管 保证工程和干部安全

 

    灾后重建项目众多,资金巨大,能否保证水利灾后重建资金安全、工程安全、干部安全,是摆在水务人面前的课题,也是必须要做出的回答。

 

    “只有强化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监管,才能保证万无一失。”邓英华认为。

 

    于是,他们在重建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坚持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这四大管理监督原则;在项目建设管理中,充分利用合同这个工具,把建设质量和工期放在重要位置,明确业主与施工方的责任义务,严厉打击转包、分包行为。

 

    同时,重申并严格执行三项资金管理制度:一是集体决策制。局行政班子对水利建设资金负责,局长办公会是资金安排使用的最高决策机构,一切重大支出和预算均须经过办公会集体决策,有效防止了资金安排上的随意性。二是计划管理制。从市级财政、局级财务到项目主体间,均实行严格的计划管理,并由监理或项目建设负责人审查签后签署意见,再呈报分管和主管局长签字,手续齐备后方才支付工程预拨款,有效保障了资金使用上的安全性。资金拨付后,现场监理或负责项目建设的相关人员主动与民工联系,了解施工单位有无拖欠工程款的现象,掌握他们的建设和生活情况,使整个项目建设一直处于有效监控状态。三是事中监察制。在工程建设中,主动邀请财政、审计等监督部门提前介入,加强对工程建设期间的现场监督,有效提高了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和时效性。

 

    加强检查监督 严防腐败现象发生

 

    针对扩大内需和灾后恢复重建量大面广和时间紧任务重的实际,什邡水务局一方面努力抓好建设,确保资金安全、工程安全、干部安全为确保监督管理起到真实效果,防范未然,什邡水务局坚持内部管理和外部监督两手抓。

 

    对内进一步落实了“一岗双责”。在明确工作职责的同时,明确每个人的廉政责任。每位科室负责人和项目责任人均与局班子签订了“廉政责任书”和“廉政承诺书”;所有的水利重点工程均建立了“廉政台帐”。从项目立项到实施,局领导班子成员亲自深入到每一个环节,定期或不定期进行集中交叉检查,互相督促,取长补短,严密防范以权谋私和贪污腐败现象发生。

 

    对外采取请进来的方式,一方面主动申请上级监督,聘请该市纪委有关负责同志作为水利重点项目廉政监督员;一方面加强社会监督,聘请来自社会多个层面的人士担任第三方评价代表,对水利各项工作进行监督评价。通过与第三方评议代表面对面地征求意见,向他们介绍和沟通水利重建各项制度和工作程序,直接听取他们的意见和看法,并及时落实到重建工作当中。同时,主动征求各镇和服务对象、基层群众的意见,发现不足及时调整工作方案。通过与基层群众面对面的交心谈心,及时掌握了群众心声,既助推了查错纠错机制的运行,又及时地调整工作重心,促进了灾后恢复重建等建设项目的落实。

 

    日前,笔者穿行于重灾区什邡这片重建的热土上,耳闻目睹的是首都大爱犹如潺潺流水般滋润着什邡人民心田的一幕幕人间真情;所见所感的是灾区人民不屈不挠、自强自立重建家园的一幅幅动人画卷,这其中,就有什邡水利人交出的一份答卷。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0年5月11日

作者:易延端
SRC-128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