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网站讯
前言
“5·12”特大地震,什邡市水利遭受直接经济损失10.8447亿元,三十多年稳步扎实的水利发展成果付诸东流。农田灌溉渠系、江河堤防、人畜饮水工程等水利工程和水利设施严重损毁;渠系损毁1633km,渠系建筑物损毁6255处,使得什邡工程蓄水量和渠道输水能力较正常年份大为减少,影响灌面20.5万亩。
当前什邡正值农田水利灌溉用水高峰,同时也进入防汛的关键时期。在不利的局势面前,什邡市水利部门将怎样保证大春用水、农田灌溉和防汛安全?
由于地震破坏,全市有5万亩渗漏严重的“漏斗田”已不适合种植水稻,如何对其进行修补、调整,保障粮食生产?
灾后水利恢复重建,关系着群众生活、工农业生产,以及未来的水利现代化发展,这对什邡是一个前所未有的考验,什邡将以何种姿态迎接挑战,重建进度如何?
科学用水
“让每一滴水流到最需要的地方”
“水来了,大家快放水灌田!”随着水声由远及近,潺潺清流奔涌在干涸多日的渠道里,在田边守候已久的洛水镇五堰村村民顿时来了精神,迅速打开入水口,把水引进田里——这是2009年5月27日上午10点,在什邡市红岩渠尾水片区五堰村上演的一幕。
下午3时许,五堰村2400亩秧田大半得到了灌溉,村民们挽起裤脚,迫不及待地下田插秧。邻村的秧田里,水早已灌得满满当当,秧苗也长到有小腿高了。
一方面是工程蓄水量减少和持续近1个月的旱情影响,一方面是原有渠系受地震破坏,渗漏加剧,使得什邡大春灌溉面临着水少、灌溉水利用率低的双重困境,在尾水片区和旱片死角,这一问题更加突出。
为了让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最大效益,什邡市水利部门“综合调配”和“高效利用”双管齐下:对来水量进行科学预测,合理确定可供综合调配的水资源总量;赶在春灌之前对全市大春用水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制定出农水调配计划;由水利局负责督促、指导、协调用水,实施跨流域和跨区域调水,按不同批次、时间段、流量对全市农田进行有序灌溉。
按照用水调度计划,5月27日上午水利部门从距五堰村10公里的前进渠进行跨区域调水,借道红岩渠,对五堰村2400亩秧田进行突击灌溉——这正是文章开头出现的一幕。
在实行综合调配的同时,淤塞、坍塌渠系的抢修工作也在加紧进行,通过技术改造提升渠系的输水能力。
同时,什邡境内原有的不少高架渡槽现已改造成为低压管道。“这样做有几个好处,一是消除了高架渡槽倒塌的危险隐患,减少占地,减少维修成本,更重要的是避免高架渡槽存在的灌溉水渗漏、蒸发损失,提高输水效率和灌溉水利用率。”什邡市水利局党委书记张云贵说。
在张云贵的手上有一份《泡田栽秧进度对比表》,上面有每个乡镇水田面积和已完成泡田亩数、已栽秧亩数,截至6月上旬,全市26万亩稻田已全部完成灌溉任务。
综合调配和灌溉用水的高效利用,使什邡在受供给条件约束的情况下维持了水量供需平衡,发挥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益,保证了全市26万亩稻田的灌溉。
巧化逆境
“今年粮食将继续增收”
“上午才灌满了水,吃了午饭回来就剩下不到半田水了。”师古镇九里埂村,村民范恩发有些无可奈何地指着自家的田说,地震后,这块田就存不了水,更不要说插秧了。
从什邡市水利局了解到,由于受地震影响,地下水位下降,土壤墒情变差,什邡有5万亩水田蓄水能力遭到破坏,成了群众俗称的“漏斗田”,如果不进行整治,根本不具备种植水稻的条件。
在解决了泡田插秧的难题后,整治“漏斗田”又成了水利部门重头戏。
“通过技术改造和调整粮食结构,这个问题已经基本解决,我们有把握今年粮食还将继续增收!”在水利局工作人员说。
在九里埂村,村民杨继才正驾驶着旋耕机在自家田里来回翻耕,大块的泥土在旋耕机的机轮下被打成了泥浆——通过旋耕,泥浆沉淀到田里,形成“保护膜”,可以有效地减轻水田的渗漏。
在渗漏更严重的田里,村民则在水利局技术人员的帮助下采用敲窝播种法——用敲窝机在田里打上酒杯大的泥窝,再将水稻载进泥窝中,因为泥窝具有蓄水功能,即使田里的水干了,也能满足水稻生长对水的需求。
对不具备改造条件的水田,杨继才通过“水改旱”改种了玉米、花生和蔬菜——早在今年4月初,什邡市水利局就专门召开了通报会,向全市农民通告了今年的用水形势,并根据气象资料分析,做出了今年春灌期间会有20天干旱天气的预测,给农民改种旱地作物留下了充裕的准备时间。
据了解,什邡市5万亩“漏斗田”中,80%通过旋耕法和敲窝播种等技术进行修复、改造,其余20%渗漏特别严重的,则通过“水改旱”改种其他粮油作物——有条件的农田种水稻,条件不利的先改造土地再种,没有条件的提前做好其它选择,保证土地充分利用,保证粮食产量。
【链接】
什邡市水利部门目前正加紧对渠系进行清淤、维修,截止目前,共投入600万元,对全市受损严重的渠系进行了恢复重建,预计2010年前可完成全部维修工作。
据了解,什邡市农业灌区灌溉灾后重建项目分为灌溉渠道、小型灌区和微型水利工程三类。全市农业灌溉灾后重建落实中央重建基金22010.3万元,包括灌溉渠道工程和微型水利工程共18个项目,目前已完成3个项目,其余正处于设计阶段。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0年5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