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云南省曲靖市“长治”工程建设成效和做法

2010-10-19

    【摘  要】曲靖市自1997年被列为“长治”重点防治工程项目市以来,全面贯彻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水土保持工作方针,落实各项任务,共实施治理79条小流域,完成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55.33平方公里,取得了显著的治理成效。

    【关键词】“长治”工程  建设成效  做法

    1项目区概况

    曲靖市地处云贵高原,位于云南省东北部,地理坐标:东经103°03'~104°50',北纬24°19'~27°03',西与高原湖盆区紧紧镶嵌,东部逐步向贵州高原倾斜过度,具有典型的高原地貌特征。全市国土面积28904km2,占云南省的7.54%,辖九个县(市)区;中部为长江、珠江流域分水岭地带,高原面保存较好,形态完整,顶部平缓,呈较大的块状分布;北部和南部受河流强烈切割,地形比较破碎,尤其是西北部山地,断块抬升隆起,河流急剧下切,形成高山深谷;东南部岩溶地貌发育,具有典型的岩溶景观。

    长江流域覆盖本市西北部,包括马龙、沾益、宣威的部分地区和会泽县。

    曲靖市多年平均降水量1081.3mm,雨量充沛,干湿分明,降雨主要分布特点是水平分布复杂,垂直分带明显,降水时空分布极不均匀,5~10月降水占全年的88%,单点暴雨突出。

    曲靖市土壤类型多种多样,大致可分为14个土壤类,35个亚类,273个土种,分布最广的是红壤土,占62.8%,其他土壤占37.2%。其次主要有紫色壤、棕壤、黄壤、水稻土壤等。

    2水土流失现状及成因

    2.1水土流失现状
    根据云南省2004年土壤侵蚀现状遥感调查,曲靖市长江流域轻度以上土壤侵蚀面积为4763.77 km22,占曲靖市长江流域总土地面积9417.05 km2的50.59%。其中轻度2048.5 km2,占侵蚀面积的43%;中度1964.22 km2,占41.23%;强度569.42 km2,占11.95%;极强度162.96 km2,占3.42%;剧烈18.67km2,占0.39%。曲靖市长江流域强度以上土壤侵蚀面积主要分布在会泽县、宣威市、沾益县的部分乡镇,其中会泽县有642.08 km2(全省第一),宣威市69.38 km2,沾益县39.59 km2。

    2.2水土流失特征及成因

    曲靖市长江流域水土流失表现为量大面广、侵蚀强度大和危害严重三个特征。主要的侵蚀形式有面蚀、沟蚀、滑坡、崩塌、泥石流以及开发建设造成的工程侵蚀。其主要成因有:

    2.2.1地形、地貌、地质因素。曲靖市西北部,也是“长治”工程项目区,是本市强度、极强度、剧烈土壤侵蚀集中分布带,会泽县的大海、驾车、老厂、火红、纸厂、五星、上村等地,宣威市的热水、务德、阿都、文兴等地,沾益县的德泽等地,受牛栏江、小江及其支流的强烈切割,地形破碎,沟深坡陡。另一方面,岩石裸露,风化严重,形成复杂的、持续的侵蚀过程,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

    2.2.2气候、土壤、植被因素。项目区干湿季节分明,降雨时空分布极不均匀,5~10月降雨占全年的88%,特别在6~8月,强降雨集中,单点暴雨突出,极易形成爆发性山洪,对地表冲刷严重;项目区内红壤为主的地表土壤土质疏松,抗蚀性差;项目区疏幼林及低覆盖度的荒草地比重偏大,有林地树种单一。这些条件都构成了曲靖市水土流失的重要成因。

    2.2.3人类活动因素。项目区人多、山高、地少,人地矛盾突出,坡耕地面积占耕地面积75%以上,为解决温饱问题,群众大量开荒种粮,滥砍滥伐,过度樵采,超载放牧。据调查资料,山区每增加一人需新增耕地0.06~0.1 hm2,结果垦荒率越来越高,开垦坡度越来越陡,水土流失越来越严重;曲靖市是云南的人口大市、工业大市、资源大市,近年来开发建设项目密集上马,一方面给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机遇、创造条件,另一方面也给当地水土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压力。据统计,2003年至2008年曲靖市长江流域范围内有各类开发建设项目269件,一些项目特别是采石、采砂、露天采矿和乡村公路建设,大量破坏扰动地表、大量产生弃渣,却忽视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护,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加剧了江河泥沙淤积、洪涝灾害和地质灾害的发生。

    3“长治”工程治理成效

    曲靖市实施 “长治”工程以来,治理了79条小流域,共完成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55.33 km2,其中:坡改梯7146.04 hm2,水保林22062.76 hm2,经果林7647.51 hm2,种草427.41 hm2,封禁治理49753.78 hm2,保土耕作48494.93 hm2。新建小型水利水保工程7872处。排灌沟渠527.3 km,沼气池665口,省柴灶220口,道路191.99 km。共完成投资19341.63万元,其中:国家投资5890.58万元,地方配套投资1826.22万元,群众自筹资金11624.83万元。通过近13年的综合治理工程已经发挥了明显的效益:

    3.1水土流失得到初步控制,生态环境显著改善

    通过综合治理项目的实施,曲靖市”长治”工程项目区的水土流失面积由治理前的1406.16平方公里,下降到治理后的506.61平方公里,新增林草措施面积102.44平方公里,植被覆盖率提高了12.2%。土壤侵蚀模数由治理前的2236t/km2.a,下降到治理后的1271t/km2.a,年减少土壤侵蚀总量99.61万t,减沙效率达52.2%,年拦蓄径流量6072.28万m3, 生态自我修复的条件基本具备,生态趋于良性运行。通过对宣威市杨梅山、沾益县小卡郎、马龙县中和、会泽县大坪子四条小流域典型调查,土壤侵蚀模数由治理前的2332t/km2.a,下降到治理后的825t/km2.a,减沙效益达到63.1%。坡改梯每公顷蓄水3390m3,拦沙19.2t,经果林每公顷蓄水2145m3,拦沙16.5t,水保林每公顷蓄水2115m3,拦沙21.15t,种草每公顷蓄水1995m3,拦沙16.5t,保土耕作每公顷蓄水1095m3,拦沙8.1t,封禁治理每公顷蓄水3075m3,拦沙30t。开展治理的小流域基本都建立了有效的水土流失防治体系,促进了水土资源的合理保护和开发利用。

    3.2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加强,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在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过程中,结合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农田建设,把解决群众关心的生产生活问题作为治理的重要任务来抓,把农民增收与加快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经统计调查,治理区农业人均基本农田由治理前的0.067hm2,增加到现在的0.085 hm2,农业人均经果林由治理前的0.003 hm2,增加到现在的0.028 hm2,粮食单产由治理前的3480kg/hm2,增加到现在的4635kg/hm2,农业人均粮由治理前的428公斤增加到523公斤,农业人均产值由治理前的1479元增加到1995元,农业人均纯收入由治理前的881元增加到1316元,比同类地区平均增长水平高出30%以上。

    3.3新农村建设得到促进,社会效益充分体现

    通过“长治”工程的实施,促进了项目区水土资源的综合治理开发利用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使农业人均基本农田达到0.085 hm2,解决了4308户、17098人的饮水困难,解决了3917户、15292人的温饱问题,贫困人口数量由治理前的7.66万人,降至5.59万人,2.07万人脱贫。发展沼气池536户,初步改善了农村能源结构,使现有林地得到有效保护,增强了环境对人口的承载能力,有效缓解了人地矛盾。老百姓在“长治”工程建设中受益匪浅,环境意识明显增强,人为活动对环境的扰动得到基本控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局面初步形成。 “长治”工程制度建设与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和农民用水户协会有机结合,建立了“施工计划制,重点工程招标备案制,工程进度周报制,工程项目督察制”,同时结合“群众参与规划制、群众投工投劳承诺制、工程建设公示制”等制度的施行,使农民成了“当家人”,有效调动了群众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积极性,对公益事业建设的资金预算、资金筹集、资金使用、工程结算及工程的建设工期和质量形成有效的监督,从而推动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进度,对加快项目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4防治对策及技术措施

    曲靖市“长治”工程总体原则是全面贯彻“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水土保持工作方针。

    4.1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原则,全面加强水土保持监督管理,遏制人为水土流失发生

    在开发建设规模不断加大、进度日益加快的情况下,曲靖市采取有力措施,加大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力度,努力控制和减少人为水土流失,巩固治理成果,避免出现边治理边破坏,甚至破坏大于治理的问题,避免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曲靖市各级地方政府及其水行政主管部门,坚持把预防监督作为水土保持工作的首要任务,落实机构、人员、健全配套法规体系,保证工作经费,为预防保护和监督管理工作奠定了基础。坚持以开发建设项目为重点,以落实“三同时”制度为核心,以编报水土保持方案为切入点,不断深化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工作,使水土保持工作走上了规范化、法制化轨道。

    4.2坚持全面规划,实施分区防治,构筑生态安全保障体系

    曲靖市“长治”工程治理规划全面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以保障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统筹兼顾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以改善生态环境、保障生态安全为根本和切入点,突出重点,实施分区防治战略;以小流域为单元,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工程、生物和农业技术三大措施科学配置,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统筹兼顾,优化不同类型区域水土流失治理措施和治理模式,构筑曲靖生态安全保障体系,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4.3优化治理措施配置,建设高效水土保持综合防治体系

    曲靖市多年来在“长治”重点水土保持治理中,根据各地实际,始终贯彻因地制宜、综合防治的原则,不断优化各项措施的配置,做到人工治理和自然修复统筹布局,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有机结合,以生产用地整治和小型水利水保工程为重点,以水为主线,形成配置合理,层层设防的水土保持综合防治体系。

    4.3.1转变技术路线,强化自然修复理念。曲靖市坚持生态优先的治理思路,以建设良好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作为水土保持治理的根本目标。其将水土流失地划分为生产用地和生态用地,使自然修复理念具体化。通过落实封禁治理的资金、措施及各项管护制度,有计划实施沼气池、节柴灶和大力提倡发展圈舍饲养、生贮饲料喂养等辅助措施,从技术路线上、具体措施上保证了自然修复理念的贯彻落实,同时保证了将有限的财力、物力集中用于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水土保持人工治理上。

    4.3.2重点推进生产用地改造,实现水土资源集约化利用。针对曲靖人口多、耕地面积少,且坡耕地面积比重大的实际,明确坡耕地改造为工程治理的重点,增加基本农田建设。坡耕地治理中,坚持高标准整治,一是配套完善坡面水系工程,科学配水、管水、用水,研究和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做到既能排,又能灌;既可蓄水,又可流沙;宜池则池,宜窖则窖。有水源的地方,大力推广田间取水桩供水灌溉技术。二是重视田间机耕道建设,为农业机械化打基础。三是重视护埂技术,普遍采用植物护埂,兼可创造经济效益;有条件的地方搞石埂,一方面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提高坡改梯治理标准,另一方面在地块中取石后还可增加耕地面积。

    4.3.3突出治水,系统推进小流域治理。治水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在坡耕地改造中建立完善的坡面径流截排水体系,提高坡面径流水资源利用率。二是整治塘堰,塘堰是曲靖市山区农业生产不可缺少的重要水源工程,将塘堰整治纳入小流域治理范畴,清淤堵漏,疏通涵管,恢复其应有功能,是保证农业生产增收,保证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发挥最大效益的主要措施。三是溪沟整治,曲靖市一些山丘区,一个小流域内的山下川地部分,往往是该流域最为肥沃的土地,开发利用程度很高,这部分土地产出率大小、抗御自然灾害能力高低,与小流域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好坏、生态状况优劣有着密切关系。因此我市各项目县都把有类似条件的小流域的溪沟整治纳入综合治理范畴,加固溪堤,疏通沟道,提高防洪保标准,保护山下农田,显著提高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水平和效益,扩充了治理的内涵。
4.3.4注重科技创新和成果运用,提高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平。一是花大力在取水、用水、管水上做文章,研究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有条件的小流域都要求采用取水桩供水,直接把水供到田间地头。二是在坡耕地施工技术和护埂措施上进行有效探索。坡改梯地块整形全部采用机械施工,地埂采取人工修整夯实,优化坡面截排水沟断面,逐步推广现浇素砼沟代替浆砌石沟;根据各地实际,优化护埂植物选种,选用适生的优质饲料植物,药用植物和其它一些经济植物护埂。三是不断优化植物措施种植技术,在挖塘规格、苗木质量、移栽时间三个环节进行严格把关;经果林种植引进推广实用技术和新品种。

    4.4坚持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原则

    曲靖市始终把治山治水治穷结合起来,着力培育项目区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采取租赁、承包、出让等方式引进大户,大力发展经济林、果、草,发展“猪沼果”、“猪沼菜”、“猪沼花”等综合经营模式。以开发促治理,以良好的经济效益激发、带动群众治理水土流失的积极性。建立和完善水土保持治理工程建设各项管理制度,全面推进落实项目法人制、工程项目及苗木采购招投标制、群众投工承诺制、项目公示制、资金管理使用县级报账制、配套资金承诺制。同时建立和完善水土保持工程建后移交制度,明确工程管理责、权、利,落实后续管理资金,完善后续管理制度,确保水土保持治理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4.5搞好监测工作,为水土保持管理和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水土保持监测预报作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和“四大任务”之一,愈来愈受到各级的高度重视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按照新一期“长治”工程有关监测工作的要求,曲靖市落实监测经费、办公场所、监测场地和人员,积极开展监测工作,为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服务,确保曲靖市“长治”工程达到预期目标,为项目竣工验收、管理决策提供依据和服务。

    5结语

    曲靖市实施“长治”工程,坚持科学发展观和人与自然和谐理念,落实预防监督、综合治理、生态修复、监测评价四项工作任务,不断调整完善防治思路,突出工作重点,探索治理技术,总结防治经验,加大投入力度,加快了传统水保向现代水保的转变。通过“长治”工程的实施大大改善了项目区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夯实了农业发展后劲,促进了当地农村经济发展,加快了群众脱贫致富步伐,推动了生态文明进程。

    在取得经验的同时,也清醒的认识到,曲靖市水土流失的状况依然严峻,水土保持治理的任务十分艰巨,必须按照“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建设要有新局面,工作要有新举措”的要求,进一步理清思路,统一认识,转变工作方法,坚持科学、务实、严谨的工作态度,把曲靖市水土保持工作推上新台阶

作者:何 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