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菜子流域综合治理技术与成效

2010-10-14

  [关键词]水土保持;流域治理;菜子;秦州区

  [摘 要]菜子流域是2004年被列入“长治”七期工程甘肃省秦南河项目区(天水市秦州区)综合治理小流域之一,在综合治理开发过程中,坚持走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林、草、梯、坝、坊合理布局的发展路子,合理配置基本农田、水保林、牧草、经果林、拦蓄工程等措施,新增综合治理面积13.62km2,治理程度达到73.82%,植被覆盖率达到23.9%,建立了水土保持综合防护体系,人均基本农田达0.12hm2,农业人均纯收入达2181元,实现了“三增加、三减少、三改善”的预期目标。

  1.基本情况

  菜子流域位于天水市秦州区西南部,是西汉水支流稠泥河的一级支沟,流域地势由西向东倾斜,介于东径105°23′30″—105°29′50″,北纬34°24′00″—34°27′46″之间,海拔高度在1652—1931米之间,相对高差279米,属黄土丘陵沟壑区,流域总面积18.45 km2,水土流失面积4.16km2,占流域总面积的22.5%,涉及杨家寺、秦岭等2个乡的12个行政村,有农业人口4186人,人口密度227人/km2。多年平均降水量625mm左右,年平均气温8.3℃,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处于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的过渡带内, 6—9月份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0.1%。治理前,流域内坡耕地较多,荒山荒坡面积大,农、林、牧比例严重失调,多年平均土壤侵蚀模数1940t/km2,侵蚀总量3.58万t,多年平均径流模数13.61m3/km2。据测定,本区域坡地每年流失全氮4.4kg/hm2,速效磷11.4kg/hm2,速效钾262.8kg/hm2,水土流失严重制约当地经济的发展。

  2.治理技术

  2004年,秦州区紧抓“长治”七期工程实施的良好机遇,全面贯彻“长治”工程工作会议精神和《“长治”工程调整改革指导意见》,以建设流域内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小康社会为目标,按照分类防治,因需施措;集约利用,强化保障;沟坡兼治,系统推进;生态辅助,严格保护;注重示范,加强监测的总体要求,坚持走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林、草、梯、坝、坊合理布局的发展路子,合理配置基本农田、水保林、牧草、经果林、拦蓄工程等措施,动员组织流域内广大干部群众大规模地开展了工程建设。

  2.1梯田措施

  按照“等高线、沿山转,宽适当、长不限,大弯就势、小弯取直”的梯田规划原则,依据地面坡度、土质情况,坚持省工省钱、机械作业的要求,打破乡界、村界、地界,集中连片、统一规划,田面宽度8——20米左右,边坡地坎按50年一遇的暴雨频率设计,埂高和顶宽不小于30cm,按拦蓄20年一遇的暴雨洪水设计,配套道路排洪系统等工程,提高耕地质量,达到稳产高产的目的。严格按照GB—T16453.1—1996《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进行施工,做到田面平整、田坎稳固、道路配套、耕作精细。流域内共新增排灌沟渠1200多米,基本农田920.1hm2,流域内人均基本农田达到0.12hm2。同时采取机耕深翻,增施化肥、绿肥、绿矾等增产配套技术,保证作物不减产。按秦州区长江流域效益监测2-5年新修梯田平均单产增加1050㎏/ hm2计算,流域内年可增产粮食96.61万㎏,增产效益显著。

  2.2经济林措施

  充分有效的利用土地及光热资源,在背风向阳、水肥土厚、光照充足、交通便利的山腰坡耕地发展经济林果,在栽植上一律实行春季水平台、方格网整地,秋季丰产坑、丰产沟栽植,栽植品种有核桃、杜仲、山杏、花椒,栽植密度核桃420株/ hm2、杜仲840株/ hm2、山杏840株/ hm2、花椒840株/ hm2。在项目区共发展经济林果面积125.6hm2。

  2.3水保林措施

  主要对25°以上的坡耕地和荒山荒沟实施水保林建设,连片治理,水保林造林整地主要采用鱼鳞坑、水平台等集流工程,根据地面坡度确定设计标准,15-25°的斜坡面水平台宽为1.4-1.5米;15度以下的梁峁缓坡部位,水平台宽为1.6-1.7米,按2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设计。在树种选择上,按照适地适树原则,选择速生、郁闭早、易成活、水保效果好的树种,阳坡主要以刺槐、沙棘、侧柏为主,阴坡主要以落叶松、油松为主,流域内共栽植水保林257hm2。

  2.4牧草措施

  为了减少因过度放牧而引起的水土流失,同时增加植被,促进生态良性循环,在流域内退耕25°以上的坡耕地内种植紫花苜蓿、红豆草,使流域内人工种草面积达到58.98hm2,推动和促进草畜产业发展。

  2.5沟道治理措施

  流域内沟壑纵横,有大小支毛沟73条。在沟道治理中,首先在支毛沟营造以刺槐、杨树为主的防冲林;在小支沟修筑土谷坊、柳谷坊等谷坊群;在较大支沟建淤地坝,修排洪渠、过水路面以及桥坝结合工程;在沟道与道路交汇处建设桥梁涵洞,起到固沟通路作用,促进流域与外界的商品流通。目前,菜子小流域保存完好的沟道工程有淤地坝3座,谷坊150道,各项工程对提高侵蚀基准线、增加沟岸稳定性、控制水土流失强度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2.6生态家园富民工程

  以农村环境清洁能源应用为重点,建立“能源生态型、能源环保型、综合利用型”工程。推广太阳能灶60户、建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75口,基本实现户均1处洁能工程。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工程,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农作物病虫害无害化防治,积极增施有机肥,促进化肥农药合理规范使用。注重畜禽粪便治理,有效改善农村“脏、乱、差”状况。

  3治理成效

  菜子流域经过 “长治”七期工程建设,新增综合治理面积13.62km2,其中:坡改梯920.1hm2,经济林果125.6hm2,水保林257hm2,草地58.98hm2,修建淤地坝3座,谷坊150座,排灌沟渠1200多米,治理程度达到73.82%,建立了水土保持综合防护体系,流域水土流失得到治理,土地利用结构进一步调整,流域整体造血功能增强,流域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人均基本农田达0.12hm2,农业人均纯收入达2181元,实现了“三增加、三减少、三改善”的预期目标,即增加了基本农田、增加了粮食产量、增加了群众收入,减少了流失面积、减少了土壤侵蚀量、减少了贫困人口,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改善了生态环境条件、改善了群众生存条件。

  3.1水土流失得到控制,生态环境逐步改善

  通过“长治”七期工程建设,区域内建立了层层设防、节节拦蓄、自上而下系统完善的水土保持综合防护体系,植被覆盖率达到23.9%。经监测和测算,各项措施年有效拦蓄径流236.33万m3,减少土壤侵蚀量2.84万t,年土壤侵蚀模数由1940t/km2下降到881t/km2,减蚀率达70%以上,蓄水236.33万m3,年径流模数由13.61m3/km2下降到12.81m3/km2,极大地减轻了稠泥河和淤地坝的淤积,保持了水土,涵养了水源、减轻了空气污染,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极大改善,人居环境步入良性循环,基本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目标。

  3.2各项工程效益凸显,建设目标初步实现

  据效益监测测定:水平梯田可拦蓄天然降水,拦蓄达到7.36t,增强作物的抗旱能力,使粮食单产提高14—44%。在2007年汛期,流域除其它措施拦蓄外,仅坝系和其它沟道工程拦蓄径流量占洪水总量的31.2%,拦泥量占总输沙量的62.8%,拦泥蓄水削洪减灾作用明显,使下游农田、村庄、交通等设施免受灾害。大中型淤地坝的建设,不仅起到了拦蓄、削减洪流的作用,坝库蓄水能有效改善区域小气候,增加湿地面积,改变了区域缺水的现状,使部分农田得到灌溉,极大地增强了作物的抗旱能力,提高粮食产量。流域内的梨树淤地坝,蓄水量达0.9万m3,灌溉面积40hm2,坝库周边区域气候湿润,林草植被明显高于其它区域,粮食增产,果园增收,起到了显著的生态和经济效益。目前,各项治理措施已经发挥效益,耕作措施提高了耕地产量,实现了粮食的高产稳产;生物措施改善了生态环境;工程措施保土拦沙蓄水,改善了生产条件。所修谷坊在拦截泥沙、抬高侵蚀基准面和稳定沟床的同时,还可淤出耕地面积,这些耕地含有大量的腐殖质、桔枝烂叶、动物粪便,相当肥沃。

  3.3产业结构趋于合理,流域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通过“长治”七期工程建设,流域内农业产业结构日趋合理,水土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利用,初步形成了立体农业发展格局,加快了该地区农村经济发展进程。目前,该流域形成了以核桃、苹果为主的林果产业,有力的促进了流域经济发展,2008年虽遇严重干旱,但粮食产量、果品产量、农业总产值创历史最高水平,粮食总产达180.22万kg,果品产量达300万kg,农业总产值达834.27万元,分别比治理前(2004年)增长了1.05倍,经济效益显著。

  3.4农业生产条件得到较大改善,促进了社会进步

  流域通过综合治理,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群众收入明显增加,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脱贫致富步伐大大加快。2009年,流域内粮食单产达到2281.65kg/hm2,比治理前的2081.85kg/hm2增长了1.09 倍,农业人均年纯收入由治理前的1714元提高到2181元,单一的粮食生产格局被打破,形成了以林果业为主导产业,农林牧副各业综合经营、协调发展的格局。流域内群众文化生活丰富,精神面貌良好,出现了进城务工农民返乡创业的可喜局面,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了小康社会建设步伐。

  4结语

  菜子流域综合治理开发的经验,为秦州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流域治理起到了以点带面、全面推进的典型示范作用,激发了广大群众参与水土保持治理的热情,使全区干部群众看到了脱贫致富的希望。

 

  [作者简介]

 

  杨兰军,1979年6月生,男,汉族,甘肃天水人,大学本科,水保助理工程师,从事水土保持管理工作

  吴萍,1979年10月生,女,汉族,甘肃天水人,大学本科,水保工程师,长期从事水土保持工作

  联系电话:0938-8363525

  电子邮箱:mantuoluo3112@qq.com

  通讯地址:秦州区水保局

  邮   编:741000       

作者:杨兰军 吴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