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滋润那些期待眼神——贵州抗旱现场直击

2010-04-01

 

六盘水市盘县板桥镇薛官屯村村民泼水浇地

 

 

六盘水市盘县板桥镇薛官屯村村民用水利局免费提供使用的抗旱抽水机,抓住供水时机,实施抗旱自救。

 

 

    “从去年7月到现在,贵州遭遇了历史罕见的特大干旱。据气象资料分析,这场百年一遇的旱灾是自明朝以来最为严重的!”

  3月27日傍晚,我们还在云南的旱区,贵州省水利厅前来迎接的同志就已经开始宣传贵州大旱的情势了。

  “我们这里地处云贵高原中部过渡地带,是珠江水系南北盘江的分水岭,去年7月以来降雨持续偏少,全县都是喀斯特地貌,留不住水,四季连旱,全县118万人,65万多人饮水困难!”

  28日上午8时,盘县一县之长王刚向记者们介绍抗旱情况。

  山地多、平地少、石头多、土地少,是贵州一个基本特点。遭遇如此大旱,抗旱的难度一定不小,抗旱的现场一定丰富多彩。如果说在云南留给记者最深的印象是色彩的变化,那么贵州又有什么最为吸引记者的眼球呢?

  水龙头:滋润那些期待眼神

  飘动的抗旱标语和旗帜,疾驰的送水车辆,快速充水的水枪……在贵州采访的过程中,明显地感觉到需要送水的人群比云南要多。

  上午10点50分。盘县板桥镇银汞山村一个难得的平场地上,停着两辆消防车,旁边排了并不十分规则的一大片水桶,其中第一辆车已经开始放水。各大媒体的记者们散开去,各找对象采访。记者正想拍一个放满水桶的“盛大场面”时,却发现几个水枪已经把水桶分成了几个部分,只几分钟工夫,原本一堆的人群马上变成一个个两只水桶的挑夫,带着满意的笑容开始回家了。记者发现几个小朋友格外引人注意,其中一个男孩子默默地背守着自家领到的两桶水,问他也不答话,但那眼神充满了对水的渴望。

  中午在板桥镇政府机关吃饭的时候,记者注意到一条挺粗的水管,它的旁边写着“抗旱水源点,不许停车”。盘县水利局副局长蒋先祥告诉记者,为了确保送水质量,各地都选择最可靠的水源给群众送水。据盘县副县长张毅介绍,消防车送水,一车有3.5立方米,运费加水费110元左右,平均每立方米水30多元。对那些山高路远的村子,费用会更高。但为确保“不让一个群众没有水喝”的要求,各有关方面不计成本、不讲价钱,全力保证群众饮水。

  下午1点多,采访组顺着一条小河来到薛官屯村一块颇有规模的菜地,这里彩旗飘扬,机声隆隆,水龙翻舞,人们正在抓住上游水库放水的时机抢种蔬菜。在这里,镇水利站站长伍庆德告诉记者,县水利局发了一批水泵,在这里供大家免费使用,也不要油费。怪不得记者看到一位老太太高兴的和孙子一起举着水龙头在洒水泼地呢。伍庆德还高兴地告诉记者,他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在大旱的时候受到群众的如此欢迎!

  下午2点30分,采访组来到民主镇小白岩村,正赶上一批送水车在村口向村民分水。记者在接水的人群中发现一个小女孩,一对明亮的眸子一直盯着哗哗出水的龙头,那眼神让记者不由自主地举起了相机。而一位长者似乎特别悠闲,一直小口地抽着烟袋,其实仔细看,可以看出老人家的眼神重点还是落在面前满满的水桶上。有人告诉记者说他80岁了,记者称赞他身体棒时,他却幽默地说他老父亲还在家等着喝他挑的水呢。说罢轻松地挑起满满两桶水,边抽着烟边向村子方向走了。

  民主镇伍镇长告诉记者,他90%的精力全都放到了抗旱上,“这一次对水的认识特别强烈,保证老百姓吃水就是最大的政治,修水利的愿望特别迫切”。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先。手上有水才能心中不慌。水利民生,在这里得到了最生动的体现;民生水利,在这里得到最深刻的诠释。在这个大旱之年,记者深深地感受到旱区群众那种期待的眼神,知道那眼神里面蕴藏着怎样的力量。

  哮天龙:黔西旱区最美丽的眼神

  在北京出发前,记者就曾追问水利部负责中央媒体西南抗旱行的同志,此行都要看哪些地方或项目,曾经在贵州挂职工作过两年的办公厅巡视员郭孟卓告诉记者,因为时间太急,行程还很难确定,但贵州哮天龙水库肯定要看。

  哮天龙究竟是一座什么样的水库,能让主办方毫不犹豫地纳入抗旱采访的首要目标呢?

  3月28日上午10时30分,记者在一道峡谷里终于目睹了哮天龙水库的芳容。水库大坝显得格外高,走近了可以发现采用楼梯式渐高渐收的大坝并不算长,但借着两岸大山,这道坝显得稳稳当当地挡住了一泓碧水。细看这水,在两道黄色的山体夹持之下,显得格外宁静,格外清澈,格外透亮,就像一位美人的眸子。看惯了其他地方硬邦邦的石头和干枯打蔫的灌木植物,再来看这泓碧水,登时觉得来了灵气,整个山也跟着活跃起来,那么充满朝气。

  “哮天龙水库坝高56米,总库容233万立方米,年供水量750万立方米。”盘县水利局办公室的吕文春给记者提供的信息:哮天龙水库工程未实施以前,由原一期工程供水,只有拦水坝,因无调节功能,在每年枯水期日供水仅为3000~4000立方米,无法满足盘县城区供水需求,特别在2005年盘县持续干旱时城区缺水非常突出,干部群众都十分期盼能够尽快上马建设。

  哮天龙水库由盘县县财政自筹资金6131万元投入建设,工程于2007年10月20日开工建设。建设者强化建设管理,优化建设方案,调整工期,提前14个月完工蓄水,抢在本次大旱之前的2009年8月6日蓄水到正常高水位,保证了新老县城18万多人大旱之年供水没有受到影响,当地生产、生活的平稳有序进行,彰显了水利工程的活力。

  自筹资金、决策上马、提前完工——这些关键环节,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不可能是今天这样一个化大旱于无形的局面。旱魃来了,当然要抗击,但抢在旱魃的脚步之前,能够主动化抗旱于无形,岂不是更高一筹?!

  小龙潭:聚起那些期待眼神

  3月29日,连续四天紧张的采访就要在今天画上句号了,由于赶时间,还要急着发稿,采访组决定调整采访目标,只采访一个对象。记者揣测,是不是就采访一个离回程最近的目标呢?

  结果出乎意料。这天比平时提前出发,而且赶路的时间特别长。采访车下了公路进入了崎岖的山路,颠簸得后面行李直“跳舞”。车子钻进了山林里,俯仰得有些吓人,最后直到前面带队的车子进入了一片菜地,实在没路走了才停下来。记者看了一下表,跑了近两个小时,已经是9点10分了。

  黔西南州水利局局长刘光学一下子精神起来:“请大家下来跟我一起步行,走!”

  这里是一条贴着陡峭山体的小路,只能容一个人走,记者们跟随刘局长小心地鱼贯而行。不多一会儿,刘局长有些兴奋地朗声说道:“这就是小龙潭水库的坝址了!在这里我们将建起高58.2米的大坝,库容可达1090万立方米!但是真正的龙潭不在这里,而在上面。请大家继续跟我走!”

  记者们继续往前走,听到哗哗的水声,是一个小瀑布;登上瀑布顶,只见一条小河,两边是长势喜人的麦田;穿过麦田,在一个山体挡住去路的地方豁然亮出一潭碧水。

  “这就是真正的小龙潭了!”

  这时有人递上一份材料:规划中的小龙潭水利工程位于兴义市西南部,坝址以上流域控制集水面积35.9平方公里。该流域属于岩溶发育的山区性河流,境内多喀斯特地形,漏斗、溶洞、洼地、暗河常见,明暗交替……

  “哎,这就是我们的龙潭!”突然,一个浓浓的地方口音响起来,“谁也不知道它有多少年喽,谁也不知道它有多深,水很清,一直流,流不完。我们就是想用它,请你们帮帮我们!我给你们鞠躬喽!”

  说这话的是兴义市猪场坪乡龙潭村村委会主任向禄祥,这个龙潭正是在这个村。记者注意到,向禄祥激动得眼睛直眨巴,应该是眼睛已经湿润。记者发现,短短几分钟,竟然有村里的几十个百姓围上来。一个学生模样的村民告诉记者,村里所有的人都盼着能建设这座水库。因为村里守着这样一潭水却还有600多人吃水困难,80%的土地还浇不上水!就要离开龙潭时,记者发现有几位村民还拿着一份材料盯着仔细研究呢,那眼神仿佛要那些规划的文字立马变成能抗旱的大水库。

  记者注意到一份材料,标题是《黔西南州急需建设水源工程以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里面列了16座拟建的水库和一项引水工程。记者也想起了黔西南州委书记陈敏的话来:“黔西南有的是水,可分布不均,有水也用不上,看着干着急,是典型的工程性缺水!我们准备下决心建设覆盖全州的水网!”

  致此,记者才完全明白黔西南州安排此次采访的目的,是已经建成的水利工程发挥的作用让黔西南人在大旱之年尝到了水利的甜头,也正是没建起来的水利工程让上上下下有了要建设这座水库的期盼!

  贵州之行,记者发现了那些眼神,读懂了那些眼神,也记住了那些眼神。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0年4月1日

作者:李先明 陈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