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旱魔,广西依托现有的水利工程,科学调配水资源,抗旱保民生。在大旱面前,水利工程充分发挥了抗旱减灾效益。
应急水源工程及时保证了城区居民的基本供水。地处广西大石山区的南丹县,遭遇了自1963年以来最严重的干旱灾害,供水水源水量急剧减少,城区近6万居民面临集体缺水的紧张局面。严重的旱情面前,去年11月动工兴建、今年1月中旬正式完工并投入运行的城区应急供水工程,发挥了重大作用,及时保证了城区居民的基本供水。在大旱之时,南丹县未出现因缺少水源造成县级城镇断水的状况。
水库工程发挥了关键的调水作用,保障了灌区春耕生产。地处广西左江旱区的扶绥县,是广西甘蔗、粮食作物主产区之一。去年秋冬季以来,降雨量比往年偏少了五成以上,大旱之时,扶绥县新安水库工程发挥了关键的调水作用。新安水库的总库容为1800多万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为2.7万亩,是整个扶绥县蓄水量第二大的水库。在水库蓄水量仅有586万立方米的严峻形势下,为了使宝贵的水资源发挥最大的作用,水利部门从9月份就停止利用水库水发电,加强水库蓄水、保水工作,同时根据农民用水需要,统一调配放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使灌区春耕生产用水基本得到了保障。在抗旱斗争中,占据广西地方电力市场近半壁江山的广西水利电业集团有限公司,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急旱区群众所急,想旱区群众所想,把确保生活、生产用水安全置于企业利益之上。自去年年底以来,该集团公司所属的发供电公司的73座水电站相继停止放水发电,全力保水、蓄水,最大限度地确保旱区农村饮水和春灌生产用水需求。
一大批新建水利工程投入使用,有效提高了水利抗御干旱灾害的能力。去冬以来,在广西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八桂大地掀起了近几十年来投资规模最大、发动范围最广、建设成效最好的冬春水利建设新高潮。截至3月中旬,全区共完成冬春水利建设投资54亿元,清淤渠道3万多公里,新建防渗渠道2400多公里,完成水库除险加固170多座。大批新建水利工程,新增恢复灌溉面积70多万亩,改善灌溉面积300多万亩,解决了230多万农民群众的饮水困难,在广西抗旱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0年3月25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