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和大理:取水不易须严管
3月27日,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南华县二街村。只见一瓢瓢的水从沙井中舀出,灌进水桶里,前来挑水的二街村村民正在有序排队取水。
有水吃,心不慌。当地政府和水利部门通过科学严格管理饮用水水井,强化水质监测,确保了大旱之年村民的基本生活用水。
二街村生活饮用水水源地石丫口水库受大旱影响,蓄水量已降至死库容以下,水位低于水库放水闸,无法供给当地饮水。从今年2月初起,在县防汛抗旱指挥部、水利局的支持下,村里打井解决饮水难:有的农户采取打深井的办法,抽水解决饮水难;有的沿河挖沙井,挑水解决饮水难。截至目前,全村累计打井101口。
“我们把保障城乡饮水安全作为抗旱工作的核心,作为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线’工程来抓,实行最严格的用水管理制度。”楚雄彝族自治州州长杨红卫表示。全州按照“先生活、后生产,先节水、后调水,先地表、后地下,先重点、后一般”、生活用水“一城一策、一镇一策、一村一策”和农业灌溉用水“一灌(区、片)一策、一库一策”的原则,编制了2010年上半年供用水应急方案。
方案规定,采取行政、法律、经济等手段对水资源进行科学统一调度,总量控制,定额用水,严格管理,计划用水,节约用水,强化水质检查监测,确保大旱之年城乡供水安全。
楚雄市城市实行分片、分时段供水,限制或暂停部分高耗水工业、服务业用水,城市绿化、建筑、消防等行业使用污水处理后的中水,缓解城市供水压力。南华县成立农村饮用水水质及环境卫生监测监督组,取水样到水质部门化验,向群众提供可饮用水水源情况,重点对学校集中式供水和农村新增临时供水水源水质进行监测。目前,共检测农村集中式供水水源水质40份,县水利局送检水样99份,水源水环境监测2处。县疾病控制中心及时给每个乡镇发放漂白粉100公斤、消毒灵1000袋,用于饮用水消毒。
大理白族自治州实行“五包一公示”制度,落实各项责任,补助打井抗旱,严格用水管理,确保城乡饮水安全,即州级领导包县(市)、县(市)级领导包乡镇、县(市)直部门包挂钩村、干部包重点县,对干部挂钩包重点户的情况进行张榜公布。祥云县对农村饮水水源井给予2000元资金补助,发动农民打井抗旱自救,解决饮水困难。3月1日,县城开始分时段限制供水,在乡镇建立供水台账,以村、组为单位细化量化供水方案,科学用水,节约用水。加大对水井等水源地污染物的监管力度,确保城乡集中式供水水质达标和水环境安全。
祥云县北淜村通过政府补助,村里新打一眼300多米深的机井,满足了村民正常生活用水需求。正午时分,村民排队来到机井供水管道边,车拉肩挑取水。县政府有关负责人表示,深机井充足的水源,为建设集中供水工程创造了有利条件,加快了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步伐,不久,水就会通到村民家里的灶台旁。
保山:水因工程而流长
一眼眼机井,一口口水窖,一座座水库,流出的是农民群众饮用的生命水,蓄集的是大春作物灌溉的命脉水,保住的是灾区度过大旱之年的救命水。
“今年这么旱,自来水到家后,吃水不愁,用得也方便。”3月28日,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汉庄镇龙潭村村民赵芹兰一边说话,一边拧开了家里的水龙头,水哗哗地流了出来。她介绍,去年年底,村里打深井建成饮水安全工程,使全村726户3015人吃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
而在同一乡镇的团山村核桃箐组,村民们带着标有“保山水利”的塑料水桶排成了长队,有序接取政府送来的一车车水。由于尚未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村民的饮水水源小塘坝已经干涸,无水可用,每天只能靠送水、挑水维持基本生活。为解决农村群众的挑水储水难题,保山市水利部门购买了2.8万多个水桶,发送到农民手中。
一车车水是从哪里拉来的呢?“多亏龙塘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一举增加蓄水50万立方米,解决了部分村庄的饮水难题,还满足了春灌急需。”隆阳区委副书记李冬伟说。龙塘水库是一座小型水库,去年8月完成了除险加固,在今年抗旱中发挥了显著的减灾作用。
在龙塘水库,一辆辆水车停在坝顶道路上从水库里往外抽水,村民们沿着大坝迎水面台阶下到库岸边,用水桶取水挑回家吃。水库有水也让平场子小学用水不愁,拉水车把水送到了学校的水窖中,保证了全校师生日常基本生活用水。
饮水有保障,春灌也无忧。送水车把水送到了汉庄镇农田里的一口口水窖中,保证了春播育苗用水急需。
大旱当前,国家近几年大力推进的以农村饮水安全、灌区节水改造与续建配套、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为重点的民生水利工程,发挥了显著的减灾效益。保山市水利局局长彭小庆表示,保山市近几年重点实施的农村饮水安全、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民生水利工程,有力保障了大旱之年的饮水和灌溉。
据了解,截至去年年底,保山市共有31座重点小型水库列入全国病险水库加固专项规划并得以实施,累计投入资金1.7亿元,恢复和新增灌溉面积5.5万亩,解决了3万农村人口的饮水不安全问题。“十一五”以来,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共解决了32.7万多人的饮水困难问题。随着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列入国家投资规划并得以全面实施,到2013年,保山全市饮水困难和饮水不安全人口的饮水问题将得到基本解决。
祥云:旱焦土地水金贵
3月27日,记者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祥云县相距3公里左右的两个村庄看到,大旱面前它们有着不一样的景象:一个有大型灌区的水,耕地湿润松软,庄稼长势喜人;一个完全靠天,耕地干旱板结,庄稼枯死绝收。
看着干旱枯死发黄的又矮又无穗子的小麦,祥云县沐滂村村民正在田地里绝望地用手掐拔小麦,绝收已成定局。而在不远处祥云大型灌区铁路河尾端的赵营村,绿色的小麦因灌区水的滋润,秆高穗大,麦浪翻滚。
据了解,祥云灌区兴建于上世纪50年代,近几年通过5期节水改造与续建配套,畅通田间末级渠系,增加节水灌溉面积25万多亩,在大旱之年发挥了水利工程灌溉效益,深受灌区群众好评。
事实证明,大型骨干水利工程抗旱减灾效益显著,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适时对年老失修工程进行更新改造,完善田间灌溉体系,是提升农业抗御旱灾能力的重要途径。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10年4月9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