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首页 ]
 


春深情更深——四川震区农村饮水工程灾后重建一年侧记
——四川震区农饮工程灾后重建侧记

2009-05-11



  晚春的暖风,吹开了红花,吹绿了枝头。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禹里场镇傍晚的街头巷尾,乡亲们安逸地围坐在门口的小桌旁,端起茶碗,聊着家常,逗着娃儿,眉宇间透露出的春风般的微笑,已渐渐冲淡了一年前地震给他们带来的创伤。

  “接盆水来!”屋里正在做饭的女人一声大喊,男人赶紧跑进屋内,拿上盆,打开门口的自来水龙头,水哗啦啦地流了出来。水滋润着乡亲们的心,更滋润着灾后重建中付出心血和汗水投入农村饮水工程建设的北川县水利人的心。看着汩汩清流方便了乡亲们的生活,北川县水务农机局水利股股长张大洪脸上的笑容,像春花一样灿烂。

  喝的水很甜,但工程建得很苦。在从擂鼓镇去禹里场镇之前,北川县水务农机局局长邓跃明简单地介绍了这一年农村饮水工程灾后重建的艰辛历程。

  “一年来,我们从未休过节假日。”邓跃明说,地震过后,山体垮塌,地形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原本作为农村饮用水水源的山泉被掩埋或干涸,即使还有泉水的,水质也难以保证。水源奇缺,余震不断,道路中断,水务局职工冒着生命危险,背着管道等设备,徒步翻山越岭找水源,最终基本解决了全县农村吃水问题。



  没有过多的话语,但简单朴素的表述,让人从邓跃明稍显凝重的脸上,看到了水利人在灾后重建中情系百姓、不畏艰辛、不怕吃苦、勇于奉献、敢打硬仗的坚定信念。正是这种信念,促动着灾区水利人抹平创伤,前行在灾后重建的艰辛之路上。

  从擂鼓镇到禹里场镇,窄窄的盘山沙石路,崎岖险恶,蜿蜒曲折,陡起陡落,大部分路段只能过一辆车,稍有不慎,便会滑落峡谷山涧。这是擂鼓镇唯一一条通往禹里场镇的山路,也是禹里场镇连通外界、运输生活生产物品的“生命通道”。

  一同前往禹里场镇的张大洪,坐在颠簸的越野车上,沿途不断地指着窗外的山体,向记者介绍哪一处是险段,哪一处易滑坡,哪一处较稳定。他对这条“生命通道”的了解,已经如同熟悉自己的身体一样。“生命通道”修通不过两个多月,他怎么会如此熟悉呢?

  “停车!”在距禹里场镇一公里多的山坡上,张大洪突然对司机说。下了车,来到距山路100多米的一处经过人工平整、大概60多平方米的坡地,张大洪说:“这是灾后修建的禹里场镇农村饮水工程供水站。”供水站日供水能力达到120立方米,解决了附近街道、中小学校5100多人的吃水问题。

  山坡上除了水泥衬砌修筑的蓄水池和长长的引水管道外,还有一顶蓝色的救灾帐篷。“这里怎么会搭着帐篷呢?”记者心生疑惑。“供水站职工日常工作生活、看护供水设施,就住在帐篷里。”张大洪解释说,由于目前山体还不是太稳定,所以未在山坡上修建管理厂房。

  阴冷的山风吹着单薄的帐篷,在如此艰辛的工作环境中,水利职工却始终怀着一颗炽热的心,一颗用清流温暖百姓的心,令人感动,令人敬佩。

  乡亲们吃水易,水利人找水难。“这里是芝麻窝,村里祖祖辈辈吃山涧的泉水。地震后山体垮塌,泉水干涸了,我们从山的另一侧引来了泉水。”在禹里场镇通往唐家山堰塞体的湔江上,张大洪坐着快艇,看着两岸支离破碎的山体,如数家珍般地介绍着山村的饮水情况。他说,北川县大多数山村都和禹里场镇的情况一样,村民居住分散,长年以山泉水为饮用水水源。但地震后,泉水干涸了,村民还得吃水。怎么办?水利职工就冒着危险,踏石探路,翻山越岭寻找新的水源。

  谈起山里乡亲们的吃水问题,张大洪总有说不完的话,但跑了多少趟“生命通道”,爬了多少山路,摔了多少个跟头,流了多少汗水,他却记不清楚了。然而,灾区的山山水水,村村落落,都已铭记在水利人的心里,只为了早一天让乡亲们吃上甘甜的水。

  “一年来,家里的生活还好吧?”晚上,在返回擂鼓镇的路上,记者的一句话却让张大洪顿然沉默,越野车里一时安静下来。



  夜色有点凉。

  一股浓浓的酒香,突然在车里飘荡着。张大洪猛吸了一口烟,拿起一个纯净水瓶子,略带腼腆地说:“你也来一口吧,这是我返回时从禹里场镇打的米酒,是北川的‘五粮液’,好喝得很哈。”原来瓶里装的是酒!

  张大洪紧接着又喝了一口酒,伴着淡淡的忧伤,再次打开了话匣子:“再过10多天就是我娃儿的生日,但却见不到人了。去年5月19日,我在北川中学瓦砾下,找到了他。”

  总以为坚守职责是天经地义,总以为只要坚守原地,就可以看到所有,怎么会想到有突如其来的悲痛呢?谁也参不透生死的玄机,谁也说不清命运的不公,谁都知道生命的珍贵。但是,命运给予人们的,人们也只能承受。

  一个心里装着巨大悲痛的人,却如此热爱自己的工作。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他呢?“过去了,一切都过去了。看到乡亲们有水吃,我就安心了。”张大洪淡淡地说道。

  一种精神,一种“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给了他止住悲痛不断前行的力量。

  其实,在四川灾区还有许许多多像张大洪这样的水利人。在四川省水利厅,负责农村饮水工作的省农田水利局宋跃处长给记者讲了许多同样感人的故事。

  正是这样一群水利人,推动着四川农村饮水灾后重建工作不断取得新的进展。截至4月底,四川农村已有194万人得到了饮水安全保障,占灾后重建任务数的近1/3。

  为解决灾区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四川灾区各级水利部门,不畏艰险,勇于奉献,因地制宜,科学组织实施:靠近城镇的农村,延伸城镇供水管网,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过渡安置区,采取应急管网建站,保障饮水安全;山村居住分散区域,引泉水或外出拉水吃,对特别困难群众,水利等有关部门送水吃。

  四川省水利厅坚持以人为本、科学重建的方针,在灾区过渡保障供水期间,优先恢复重建关系灾区群众生活、生产的水利基础设施,坚持水利灾后重建与灾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相结合,坚持以地方为主、中央支持与对口支援相结合,引导社会各界参与,共同推进水利灾后重建工作。

  未来的困难,过去的悲痛,却是灾区灾后重建征程中更进一步的动力。正如《春天的情怀》所云:“我熟悉的往事/令我怀念/令我伤感/沐浴春风春雨/静观花开花落/一如我平静的情怀/一次次荡起波的涟漪。”

  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样一群心系农村饮水安全、有着博大情怀的水利人,一定会化困难为机遇,化悲痛为力量,又好又快地推进灾区重建工作。

作者: 贾君洋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 编辑部电话:010-63205285,010-62980955 业务联系:010-63205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