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渠时远作交流发言
我国小水电资源十分丰富,广泛分布在全国的2000多个县(市),有1500多个县有可开发的小水电资源,其中可开发量在1万千瓦以上的县有1100多个。小水电的特点与优势在于:①小水电资源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边远山区、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在西部大开发中具有突出的区位优势;②小水电投资省,工期短,见效快,适合集体、企业和个人投资开发;③小水电资源可以就近供电,就近消纳,不需要高电压大容量远距离输电,发电成本和供电成本相对较低;④小水电是大电站的有益补充,可为“西电东送”提供有力的支撑;⑤小水电与其他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相比,技术比较成熟、造价低,非常适合为分散的农村供电及电气化建设。
尽管我国小水电建设几十年来取得了很大成绩, 但是我国小水电开发程度占可开发资源的42.5%,发电量占全国水电总发电量的22%。在发展过程中还面临着种种困难和挑战。因此要完善可再生能源法规,促进小水电快速健康发展。
一是制订规划,加强管理,严格掌握准入门槛,避免无序开发。
二是完善可再生能源法规,制订实施小水电发展法规体系。(1)激励法规政策体系。减免税收、价格补贴、低息贷款、灵活的融资机制等激励政策;国家和地方国有股所得利润应作为以电养电资金;制定支持小水电并入大网的优惠政策;建立可再生能源配额制,可再生能源全额上网权,上网保护电价等。建立发电排放污染物折算加价制度,加价收入用于环境保护。(2)约束性法规政策体系建设包括市场准入标准、技术标准、设备标准等。
三是理顺小水电与大电网的外部关系。(1)制订促进小水电发展的政策,如对小水电实行上网电量配额制,保证全额上网;坚持“小水电供电区”的政策,“以电养电”政策。(2)加快电力体制改革,实行“ 厂网分开、竞价上网、输配分开、竞争供电”;建立电力市场政府监管机制,规范监管程序;纠正对小水电自发自管县的代管。(3)建立科学合理的电价形成机制。
四是保护生态环境。(1)做好小水电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按照“统筹兼顾、科学论证、合理布局、有序开发、保护生态”的原则,严格小水电项目建设程序和准入条件,要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依法实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并按规定程序审批。(2)强化后续监管,落实各项生态保护措施。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规范工程建设管理各项活动,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运行。(3)扩大公众参与,强化社会监督。对涉及公众环境权益的小水电开发规划和建设项目,规划编制机构和建设单位应当在报批开发规划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前,采取便于公众知悉的方式听取公众意见。
五是确立小水电可持续发展的内部机制。(1)加快小水电经营机制的转换,实行小水电企业资产组合,充分发挥地方水电公司的优势,通过资产运作,在龙头电站的基础上实行集团化、集约化经营,实现优势互补,发挥规模经营效益,转换企业经营机制,降低市场风险,增强竞争力。(2)对产业政策进行修订,将小水电与大中型水电区分开来,进一步理顺小水电管理体制。(3)加强新技术研发,改善技术装备水平,促进新技术商业化。(4)坚持厂网分开、竞价上网、输配分开、竞争供电,建立起公平、公开、公正的电力市场。
六是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扶持力度。制定和落实有利于民营水电发展的优惠政策;水电主管部门要增强协调意识,及时解决上下游之间、部门之间、行业之间的矛盾;要增强管理意识,在加强水能规划的基础上,对水能资源开发利用中的使用权出让、水能资源开发许可、水电前期工作进行规范化管理,努力为民营资本进入农村小水电领域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七是加强行业管理,提高管理水平。水电部门应加强行业管理,转变职能,提高管理层次,对行业发展做好指导和规划、协调、服务:(1)加强政策研究,为水电行业依法、健康、有序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和法制环境。(2)严格行业监管,防止“四无”水电站的产生。(3)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加强技术指导,确保施工、运行和人生安全。(4)充分发挥行业主管部门在企业与政府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加强信息沟通,实现水电行业不同生产商、投资者和资产所有者及经营者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的行业发展模式,实行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农村电力市场的繁荣和稳定。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09年12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