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陕西省环境科学院院长熊良虎作主题发言

2009-10-18

 

陕西省环境科学院院长熊良虎作主题发言

 

 

以国家水专项为契机,坚持治理,再现渭河生机

 

陕西省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 熊良虎院长

 

    一、国家水专项简介

 

    水专项是为实现中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缓解我国能源、资源和环境的瓶颈制约,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设立的十六个重大科技专项之一,旨在为中国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为中国"十一五"期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化学需氧量减少10%的约束性指标的实现提供科技支撑。

 

    水专项是建国以来投资最大的水污染治理科技项目,总经费概算三百多亿元。基本设计是循序渐进,用13年时间,分三步解决中国水环境的健康发展问题。第一阶段目标主要突破水体"控源减排"关键技术,第二阶段目标主要突破水体"减负修复"关键技术,第三阶段目标主要是突破流域水环境"综合调控"成套关键技术。

 

    水专项将通过攻关与示范结合,中央与地方配合,行政管理与技术指导结合,严格监督检查,保证目标实现。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要求,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环境科技指导方针,水专项从理论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集成创新出发,立足中国水污染控制和治理关键科技问题的解决与突破,遵循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的原则,选择典型流域开展水污染控制与水环境保护的综合示范。针对解决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水污染科技瓶颈问题,重点突破水污染控制与治理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同时,将通过一系列工程示范,实现示范区域水环境质量改善和饮用水安全的目标,有效提高我国流域水污染防治和管理技术水平。

 

    二、渭河水专项介绍

 

    在省委省政府和省环保厅的领导下,省市各级政府机构和部门的大力支持配合下,陕西省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联合国家地方多家科研单位、高校和企业公司,通过多方努力,终于争取到将渭河水环境治理列入国家水专项之中。2007年12月26日,在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的“重大水专项”实施方案中,“渭河水专项”以“西北缺水污染河流”的代表,被列入河流主题之“特殊类型河流”研究项目之内。国务院批准的特殊类型河流项目要求:选择西北缺水地区、黄河上游灌区等典型河流为研究对象,针对上述流域(区域)由于水资源短缺、生态基流缺乏保障等问题所带来的河流特殊污染控制与治理需求,综合分析河流水污染类型与成因,根据河流不同水质、功能目标与协调、管理支撑需求,研究制定特殊河流水污染综合防治方案和管理支撑体系;研发河流污染控制的负荷削减、水质水量调控、生态治理与修复等关键技术;选择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河流(段)开展工程示范,为我国特殊污染类型的河流污染控制与治理提供技术基础。2008年10月,渭河水专项实施方案通过了国家水专项办组织的专家论证。在今年2月份的国家水专项启动会上,国家水专项领导小组正式确定渭河水专项2009年1月1日启动实施。“十一五”期间,渭河水专项共申请到中央财政3600多万元的科学研究投入。十二五科研设想正在准备过程中。预计渭河水专项将产生一大批研究成果,这对渭河治理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同时,连续13年的参与国家高水平课题将锻炼、形成一支高、精、专的环保队伍、大大提升陕西省水环境治理的科研水平。

 

    (一)、渭河水专项的牵头单位及参与单位

 

    有幸的是,我们陕西省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被国家选作渭河水专项的牵头单位,这是我们国家水专项众多项目中唯一一个由地方单位作为牵头单位的项目。项目建立了中央地方合作机制,由陕西省环科院、西安理工大、建大等地方环保专业研究院所与中国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等国家级科研部门、设计单位联合申报项目,合作完成科技攻关、示范推广,确保实施效果。项目主要参与单位有:北京师范大学,中科院生态中心,中科院水利部水保所,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理工大学,长安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

 

    (二)、渭河水专项的设计

 

    渭河水专项的研究思路是渭河水专项课题组在司全印技术总司带领下,认真调研渭河现状,分析渭河水环境问题与原因,通过认真探索、总结,精心设计而成。

 

    1、渭河流域简介

 

    渭河是黄河最大的一级支流,发源于甘肃渭源县,流经甘、宁、陕3省。流域面积13.48万km2,干流全长818公里。流域人口约3300万,城镇化率29.7%。流域内GDP约0.52万亿元,人均GDP为全国平均水平的90%。

 

    渭河关中段占渭河总流域面积之一半,是中央确定的西部关中—天水经济开发区的核心地区。渭河养育了八百里秦川,堪称关中的“母亲河”。聚集了陕西省全省56%的耕地、2/3的人口和生产总值。

 

    2、渭河污染概述

 

    常规监测资料显示,渭河流域水污染严重,10个主要国控断面中6个达不到功能要求。2个跨省界断面中甘肃省入陕西省断面水质达标,陕西省出境断面水质超标。“十五”期间,渭河关中段13个监控断面有9个属劣Ⅴ类水质,有10个超过水域功能标准。

 

    关中年排放污水约7.5亿吨,COD约28万吨,工业与生活负荷大体相当;工业COD排放主要集中在造纸、果汁、食品加工、化工等行业,占工业总排放的70%以上。

 

    关中地区COD的排放量超出环境容量2.7倍。

 

    ——水污染问题已经严重制约陕西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3、渭河关中段主要水环境问题与原因

 

    渭河关中段水环境存在的问题,用当地百姓的话说,叫“上游水干了、中游水脏了、下游塞满了”。即缺水、污染、淤积。

 

    主要原因不外乎以下五点:

 

    (1)资源性缺水

 

    一是总量严重不足。关中地区水资源总量82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380立方米,相当于全国人均水平的1/6,低于世界上公认的极度缺水线人均500立方米,和我国北方水资源最贫乏的海、滦河流域相差无几,属严重缺水地区。

 

    二是时空分布不均。陕西全省水资源总量为445亿立方米,但75%分布在陕南,70%集中在汛期,如渭河年内6—10月可得60%的降水和70%的径流。

 

    三是水资源开发利用过大。渭河关中段年自产水资源量约70亿立方米,目前年用水量高达50—55亿立方米,利用率达70%以上。在枯水季及干旱时段,关中段农业、工业、生活和生态争水矛盾十分尖锐。

 

    (2)浪费严重

 

    目前,关中万元GDP用水量是东部发达省区用水量的1.5倍、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只有45%,城市中水回用仅处在起步阶段,城市供水系统管网损失率在17%左右;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只有0.5左右。

 

    (3)产业结构不合理且治理设施不足

 

    一些重污染行业几乎全部集中在关中地区。如浓缩果汁污水,农副产品加工业,如酿造、造纸、化工等,不仅企业数量多,分布集中,排污量大,而且也存在一定程度的治理技术制约,企业因为治理成本过高,不能保证污水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转。仅果汁、造纸两大行业年均排放工业废水约2亿立方米,COD达11.5万吨。

 

    关中地区城镇污水的总处理率不足30%,中水回用只有10%,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县以下城镇几乎没有污水处理厂。年均向渭河排放生活污水3亿立方米,COD 14万吨。

 

    (4)管理薄弱

 

    环境监管基础薄弱。目前,我国无论是环境保护战略和策略的研究和制定,还是科学合理的标准体系、法规和政策的完善,以及经费保障,循环改进机制的形成等,均存在诸多问题,渭河也不例外。

 

    综上所述,由于渭河生态水严重缺乏且污染严重,导致环境容量甚至不能满足城市污水处理后排放的正常稀释需求。作为关中唯一纳污通道的渭河,在枯水和旱季,河道几乎全部为污水,百姓称渭河为关中的“下水道”。

 

    4、渭河水环境综合整治情况

 

    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渭河水环境治理工作。温家宝总理曾两次做出重要批示,经全国政协多次调研,2005年,国务院批复了《渭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陕西省委、省政府对渭河污染治理工作十分重视,渭河综合治理一直是我省的重点工作之一。2004年,陕西省政府成立了渭河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在渭河综合治理上投入了很大的精力。由陕西省环保厅牵头,协调省发改委、水利厅、财政厅、林业厅、建设厅编制完成的《渭河流域综合治理五年规划(2008-2012年)》已被省政府审批。随着污染治理力度的加大,不但使渭河污染逐年加剧的趋势得到遏制,还呈现了水质好转的趋势。但是,要彻底根治渭河污染的顽疾,仍然存在一定的技术瓶颈和难题。虽然渭河水质逐渐好转,但污染问题未得到根本解决。渭河陕西省出境断面水质超标,关中地区COD的排放量超出环境容量2.7倍。

 

    5、渭河水专项课题总体设计

 

    渭河水专项按照13年持续滚动研究设计,按“节水、治污及再生水回用、管水、调水”的思路,从主要污染物大幅削减、示范河段水质明显改善入手,以生态基流保障技术、典型污染源削减技术研究和集成为突破点,创新水环境管理体系和管理模式,辅之以适当调水,形成生态基流保障为核心的西北缺水重污染河流的技术与管理体系,通过示范和逐步推广,最终达到缺水性污染河流保障基流,改善水质,全面达标,健康发展的终极目标。

 

    6、渭河水专项十一五研究内容

 

    课题第一阶段(2009—2011年)共设置5个子课题、16个子题及7项示范工程和2个河流示范区。

 

    课题一:从流域尺度上的全面认识入手,开展以产业结构调整和政策调控为重点的环境应对措施研究,用以指导和保证其它子课题研究内容的选择、研究重点的确定和研究技术路线的可行性;以渭河排污负荷限值和减排方案、总量控制研究为基础,开展排污负荷限值行政区域的分配(环境与产业布局差异)和行业分配(鼓励、限制、淘汰)研究;以智能动态污染源管理为核心,开展水环境管理技术创新研究;完成管理技术、点源削减技术和生态基流保障技术的集成,提交西部缺水且污染严重河流污染综合治理方案和管理体系,即完成对渭河课题的集成与总结。

 

    课题二:针对渭河关中段水污染以点源污染为主,工业污染负荷居半,而果汁与造纸占工业污染负荷70%以上的特点,开展果汁和造纸行业的清洁生产技术、节水技术以及污水高效低成本处理技术体系研究和示范;

 

    课题三:本课题在污水资源化和广泛节水的基础上,以保证渭河枯水期纳污稀释水量为前提,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合理确定能满足渭河课题第一阶段目标要求的渭河生态基础流量,二是在诸如城镇节水、农业节水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渭河农业用水量大、地表地下水力联系密切等水环境特点,开展可用水资源联合调度及其保障技术的研究、集成和示范。保障河道生态基流,提供河流水质达标的基础。

 

    课题四:依托渭河关中段“重大水专项”第一阶段研究集成的污染治理技术、水环境修复技术和业已成熟、高效技术,选择渭河典型重污染支流—沣河为样板,在开展渭河课题攻关技术的综合应用示范,同时开展影响水质达标问题的技术研究和示范,实现沣河水质和流域生态环境的显著改善,为渭河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提供成熟案例。

 

    课题五:针对黄河中上游水污染防治规划要求和课题第二阶段目标,结合渭河一些特殊性环境问题,适当开展一些特殊性问题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危险污染物及非点源污染等问题。

 

    7、渭河水专项十一五预期成果

 

    1)、提交果汁加工行业,包括清洁生产工艺——废水处理——排放标准——行业政策等整套管理与技术体系;

 

    2)、完善废纸造纸行业节水及废水零排放技术,包括生产用水网络优化、高效厌氧反应器为核心的水处理技术、以及厌氧甲烷气体用于纸张干燥等技术;

 

    3)、西部缺水河流河道生态基流的科学界定及其计算模式;

 

    4)、多目标生态基流保障的联合调度方案及示范;

 

    5)、西部缺水重污染河流水污染综合整治方案;

 

    6)、示范项目目标污染物削减量达到70%以上;示范河流或河段达到水质标准或明显改善。

 

    8、渭河水专项十一五考核指标

 

    1)、针对西北典型缺水重污染河流,开展渭河流域污染控制与治理关键技术研究与综合示范,提出渭河流域生态基流保障和污染防综合治理方案和管理技术体系。

 

    2)、建立以生态基流保障为核心的国家典型缺水重污染河流生态基流保障和水质改善技术体系框架。包括:造纸行业清洁生产与水循环利用技术1套,食品加工行业废水资源化与高质利用关键技术1套,河道水质生物-生态强化净化关键技术1套,河流健康河流岸态构建与生态修复技术1套,重污染河道底泥修复关键技术1套。

 

    3)、国家典型缺水重污染河流生态基流保障和水质改善集成报告。

 

    4)、研究解决西部缺水重污染河流生态基流保障机制与水质改善的耦合机理;突破关键技术15项。

 

    5)、建立渭河流域生态基流保障机制与水质改善综合示范区1个,示范区面积不少于20平方公里,水质改善综合示范河段不小于15公里,减少入河COD排放量约50%,综合示范区水质功能达标。

 

    6)、建成渭河流域果汁等重点污染行业清洁生产与污染控制示范工程6个,示范工程规模大于4000吨/日,削减COD70%以上,增效10%以上,节能10%以上。

 

    7)、建立渭河流域河道生态基流保障与生态修复示范工程1个,提高渭河干流生态基础流量的保证程度。

 

    8)、完成渭河流域生态基流保障机制与水质改善地方法规草案3项,缺水重污染河流水质与沉积物有毒有害污染物环境质量基准等地方标准建议稿3项。

 

    9)、开发我国缺水重污染河流生态基流保障机制与水质改善模型系统2套以上(在综合示范区全面应用示范)。

 

    10)、在渭河流域建成1个河流污染控制与水质改善的研发实验室、工程中心或野外台站,初步形成渭河流域水污染控制与治理的理论和技术的研发平台。

 

    11)、申请20项以上国家发明专利。

 

    12)、培养1支国家级河流污染与水质改善技术领域的科研队伍,培养1个以上河流污染控制技术领域的高水平科研团队,培养25名以上研究生。

 

    三、渭河水专项实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机遇

 

    2008年初,《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启动,今年6月25日国务院正式发布了《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当前,渭河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转变增长方式、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升综合竞争能力的关键时期,为推进建设节水防污型社会提供了条件,也为水环境治理体制和机制创新,为水污染防治科技加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动力和外部环境。

 

    (二)、挑战

 

    渭河水环境治理面临的挑战一是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模式给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带来了新挑战;二是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保障需求给流域生态水需求和水资源调控工程体系建设带来了新挑战;三是流域经济社会的超前发展给流域涉水事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带来了新挑战;四是流域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和多元化需求给水环境发展的体制和机制带来了新挑战,给机构能力和队伍建设带来了新挑战。渭河流域水资源调控能力不足,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不足,且存在一定的水资源管理的体制、机制性障碍。但是我相信,在省委省政府和省环保厅的领导下,省市各级政府机构和部门的大力支持配合下,我们一定能够战胜一个个艰难险阻与挑战,给陕西三秦父老提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最后,预祝这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09年10月18日

作者:
SRC-128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