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要讲话 | 会议报道 | 讲话解读 | 会议交流 | 图片报道 | 特别报道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水利(务)局:统筹城乡水利发展 夯实基层水利基础

2009-01-06

 

 

统筹城乡水利发展 夯实基层水利基础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水利(务)局

    武进区面积1246.6平方公里,户籍人口近100万人,外来人口50万人。2008年,全区GDP达到850亿元,财政收入136亿元。


    1999年武进区被江苏省水利厅确定为第一批水务一体化试点单位以来,我区在探索城乡水务一体化改革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人水和谐”的治水理念,始终坚持“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四位一体、协调推进的治水思路,始终坚持“安全为重,环境为先,城乡一体,建管并举”的治水方略,积极探索城乡水务一体化改革。通过9年的实践,我区已基本建立了城乡防洪除涝、集中供水、排水治污、水资源保护和利用、水环境治理一体化的水务保障体系,使武进水利(务)事业走上了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一是理顺了水行政管理体制。解决了过去城乡涉水事务政出多门、执法管理难、办事效率低等方面的问题,使区域管理和流域管理有机结合起来,提升了水行政管理的效率和效能。二是实现了供水集约化。通过采用区域集中供水、城乡统一管理的自来水供应方式,整合了供水设施资源,建立了供水集约化运作的新机制,促进了水源地保护,提高了城乡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和环境用水的安全保障程度。三是创新了排水管理模式。在理顺污水行业管理体制的基础上,组建成立了专业污水处理公司,统筹收购全区已建投运污水处理设施的所有权,实现了全区污水处理工程的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经营和统一管理。四是完善了工程运行机制。通过内部改革、定编定岗、落实经费等举措,解决工程运行维护“管养难”的问题,使水利工程运行经费逐年递增,水利工程运行效益不断提高。五是改善了水生态环境。通过防洪与排污、引水与排涝、道路与堤防、生态与景观相结合,建设了一批“亲水生态型”水利工程,有效提高了城乡人居环境质量。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统筹水务“一体化”


    通过聚合水利、供水、排水三大行业,归并城市防汛、城市供水、污水处理、水资源管理、水环境整治五大职能,于2001年10月18日成立水务局,实现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


    二、理顺体制 “两步走”


    第一步,理顺了供水管理体制。1999年以来,我区先后将隶属于建设部门的自来水公司、污水处理厂和隶属于卫生部门的农村改水办及其下属的镇村自来水厂成建制划归水利部门,实行统一管理。同时,通过调整城乡供水管理体制,由区自来水公司直管到终端用户。第二步,理顺了排水治污管理体制。为统一全区污水处理工程的行业管理,区政府协调将全区污水处理工程的规划、建设、运行及管理职能划归水利部门,发改、环保等部门予以配合。


    三、规划先导“三部曲”


    结合武进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制订三大规划,确定了“十一五”及今后一个阶段武进水利(务)事业发展目标。一是制订水系发展规划。先后组织编制了武进水系规划、片区治理规划和城镇治理规划,重点推进区域、城市和城镇防洪工程建设。二是制订供水规划。结合武进水资源状况、供水现状,编制了《武进供水规划》,并依据规划加快推进城乡一体供水工程建设,形成了“一线、两源、三厂、五站”的集中供水格局。三是制订了城镇排水治污规划。我区的污水处理工程实行雨污分流的排水体制,统筹兼顾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集镇和农村的污水采用集中处理与点源治理相结合的方式。


    四、全面发展“四举措”


    一是财政导向,加大对城乡水务一体化政策支持力度。按照“谁受益、谁出资”的原则,采取“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多元投入、市场运作”的多渠道筹资方式,打破了政府“大包大揽”,在宣传上全区动员,鼓励全民参与,在财政上予以倾斜,制定优惠政策,并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对供水和污水处理项目进行补助,从而有力地推进了供水和污水处理工程建设步伐。二是搭建平台,完善城乡水务一体化投融资机制。在推进水务一体化的九年中,累计投入超过50亿元,其中水利工程21.787亿元,供水工程15.16亿元,污水处理工程13.85亿元。为解决投入问题,我们先后搭建了三个融资平台,较好地解决了水务发展的资金瓶颈。组建成立了常州市武进供水总公司和江苏大禹水务股份有限公司,分别承担供水工程和污水处理工程的投资、建设和运行管理;组建成立了常州市武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承担全区重点水利工程的投资和建设。三是建好工程,提高城乡水务一体化服务能力。我们通过实施环太湖控制线工程,开挖武南河,打通了滆湖与太湖过水通道,初步具备了“三纵三横”的水系格局;通过建设达标圩堤,有368公里圩堤达到50年一遇标准,从而提高了全区防洪除涝综合抗灾能力。我们通过实施长江引水一期工程、湖滨水厂、区域供水二期工程、区域联网供水工程和镇域供水管网改造工程,目前集中供水能力达到32万吨/日,其中应急备用水10万吨/日,现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长江水普及率达到97%。通过建成15座污水处理厂,41座污水提升泵站和约600公里的污水收集主管网,现日处理污水能力达到27.2万吨,实现了各镇污水均有处理的目标,全区污水处理率达到82.05%,提前两年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四是加强管理,提升城乡水务一体化整体水平。水务一体化后,在行政审批办文过程中,实现了由纸质文件材料流转变为自动化办公流转的“一条龙”服务,规范了办事程序,简化了办事流程,使供水审批时限从过去的30天办结缩短为7天办结;涉及取水许可、岸线占用等审批事项,审批时限由过去的30天办结缩短为20天办结。我们通过中国水网在全国范围内公开发布招标公告,将城镇污水处理工程的委托运营管理职能推向市场,实行建管分离的市场化运作新机制,从而真正实现污水处理工程科学化规划、专业化建设、规范化监管、高效化运作的目标。


    实行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涉及经济、技术和社会的各个领域,涉及多个部门、多个层次、不同阶层的利益,改革的任务十分艰巨。我区在水务一体化改革的进程中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就目前进展情况来看,全区投融资机制还不完善、市场运行机制还不健全、水务一体化政策还不完备。我们将认真贯彻全国水利工作会议精神,学习借鉴兄弟单位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加快全区水务改革步伐,让全区人民在水务改革中得到更多实惠。

作者: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网管信箱:webmaster@chinawater.com.cn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