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搞好“三河”治理 建设生态家园
甘肃省水利厅
甘肃河西走廊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咽喉、欧亚大陆桥的要冲、西部生态的屏障。由于干旱少雨,水少地多,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偏高,出现了河湖干涸、植被退化、沙尘暴频发等生态问题,尤其是石羊河、黑河和敦煌党河“三河”生态问题日趋严峻,受到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近年来,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水利部党组治水新思路,着力推进流域综合治理,努力建设人水和谐的生态家园。
一、狠抓内陆河 “三河”治理,建设河西走廊生态安全屏障
(一)石羊河流域以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为主线,着力拯救民勤绿洲。一是不断完善流域管理体制机制。全面落实流域水资源管理条例、水量分配方案、地表水量调度和地下水削减责任制等规章制度,实行用水总量控制、定额管理。二是加强水资源管理与调度。落实水量分配方案,实行地表水水量调度,严格控制机井数量和地下水开采量,关闭机井1933眼,安装地下水智能控制计量设施1.2万套。三是狠抓农业用水结构调整优化。压减配水面积33万亩,建成日光温室7万多亩,引导农民选择用水少、能增收的种植方式。四是加快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建设。坚持投资、建设任务、节水量、下泄水量(或削减地下水开采量)四挂钩,改建干支渠133公里,完成田间节水30万亩。
通过三年治理,累计减少总用水量5.9亿立方米,其中减少地下水开采量3.4亿立方米。民勤蔡旗断面累计下泄水量5.4亿立方米,局部地区地下水位下降速度有所减缓,生态环境开始改善。
(二)黑河流域以落实省级分水方案为中心,扩大下游生态修复成效。一是认真落实年度水量调度计划。2008年连续4次实施“全线闭口、集中下泄”措施,调水123天,正义峡下泄水量达11.8亿立方米,下泄比例创历史新高。9年来,正义峡累计下泄水量90.8亿立方米,东居延海进水3.7亿立方米,湖面面积达42平方公里,实现了自2004年8月以来持续不干涸,下游周边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二是张掖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向纵深推进。继续完善体制机制,全面推进水权转让、水票流转等各项制度,黑河用水实行县区断面流量控制,在重点企业、校园和社区开展了节水型社会创建活动,带动了河西走廊节水型社会示范带建设。三是不断加大农业节水力度。中游建成常规节水灌溉面积223万亩,高新节水面积59万亩。每年少引地表水量4.5亿立方米,增加正义峡断面下泄水量2.15亿立方米,农业用水比重由88%降低到80%,工业用水比重由2.8%提高到3.8%,生态用水比重由7.4%提高到13.7%,促进了流域经济社会和中下游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三)党河流域以保护敦煌世界文化遗产为核心,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先期开展节水工作,实施了党河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共改建干渠72公里,完成田间配套面积1.4万亩,发展滴灌4.2万亩,干、支、斗渠衬砌率分别达到100%、88%和56%,渠系和灌溉水利用率分别达到0.6和0.56,年节水1400万立方米。启动了关井和压田等措施,已关闭各类机井167眼,压减耕地2.5万亩。农业水价由0.06元/立方米提高到0.1元/立方米,农业灌溉地下水水资源费由0.01元/立方米提高到0.05元/立方米。
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理清“三河”治理思路
在我省“三河”治理的关键时期,去年10月下旬,陈部长一行亲临石羊河、党河调研,从推进水利科学发展的战略高度,对如何搞好石羊河、党河治理做出了重要指示,帮助我们进一步理清了“三河”治理思路。
基本思路:以水资源的合理配置、节约和保护为核心,以建设节水型社会和水权制度、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保障用水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明晰水权、加强水资源管理、调整产业结构和用水结构、节约集约用水、灌区节水改造为手段,通过行政、经济、法律、工程、科技、管理等综合措施,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人与水的和谐,实现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基本原则:处理好节流与开源的关系,节流优先;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保护优先;处理好节水与增效的关系,保证农民增收优先。
工作重点:近期做好节水工作,调整产业结构,重点是调整农业种植结构,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削减农田灌溉用水,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使地下水位不再下降,生态环境逐步得到改善;远期要在充分节水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通过工程措施,补充水源,增加水资源总量,提高水资源的承载能力,保障生态用水逐步恢复和改善。
三、全力落实“三河”治理措施,努力建设人水和谐生态家园
一是扎实做好前期工作。石羊河流域完成总体规划任务的细化分解,加快年度项目前期工作,保证治理项目顺利实施;黑河流域以水利部审查的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为依据,开展干流中下游河道整治和引水口门改建应急项目前期工作;党河流域抓紧编制完成《敦煌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综合治理规划》,完善引哈济党工程前期论证工作。
二是强化各项管理措施。严格执行石羊河、黑河水量调度制度,落实水资源配置、年度调水指标、地表地下水管理等措施;进一步理顺流域管理体制,规范流域上下游和各县区的用水秩序;深入推进水权制度改革,加强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不断完善节水型社会的运行机制。
三是加快治理项目建设。石羊河流域加快西营专用输水渠和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建设进度,确保实现2010年约束性目标;黑河流域抓紧实施近期治理规划剩余项目,争取启动干流中下游河道整治和引水口门改建应急工程;党河流域重点实施好灌区节水改造。
四是完善行政保障机制。加强领导,靠实责任,全面落实各项工作制度,认真做好宣传引导工作,做到贯彻治理决策坚定不移,推进规划的决心坚定不移,实施规划部署坚定不移,落实规划目标坚定不移,完成规划任务坚定不移。
五是做好治理监测评估。加强地表水调度监测、地下水位变化监测和生态恢复效果监测,及时总结经验,完善措施,改进方法,确保治理措施科学有效,确保水资源合理利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不断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