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要讲话 | 会议报道 | 讲话解读 | 会议交流 | 图片报道 | 特别报道
河北省水利厅:积极破解水资源短缺难题 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009-01-06

 

积极破解水资源短缺难题
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河北省水利厅

 

    河北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平均值的1/7,缺水已成为我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面对经济快速发展与水资源严重短缺、整体性缺水与局部水患、地下水超采与用水浪费、优化水资源配置与体制机制障碍等一系列矛盾,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实践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在积极破解我省水资源短缺难题上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创新节水新机制


    2008年,我们把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重点放在总结经验、建章立制上来,依靠创建节水机制促进全社会节约用水。一是探索农业“提补水价”机制。针对农业灌溉用水浪费严重和农民用水不花钱的传统习惯,我们在衡水市桃城区摸索“提补水价”制度,即:农业灌溉用水价格统一提高,提高部分加政府补贴,通过农民用水者协会按灌溉面积直补农户,超定额用水户不得补助,节水户得到奖励。这一做法,公开透明,简便易行,便于操作,为解决农业用水不提高价格农民节水动力不足、提高水价又增加农民负担这一难题提供了经验,得到了水利部领导的肯定。二是探索工业万元增加值约束性指标机制。从2006年开始,省政府把工业万元增加值取水量指标纳入节能减排考核体系,将取水量指标层层分解到设区市各用水企业,采取严格监管措施,促使各级千方百计地节约用水。全省工业万元增加值取水量,由2005年的77立方米减少到2008年的59立方米。三是探索污水排放生态补偿机制。我省每年排放污水约20亿立方米,经处理可利用中水约10亿立方米,目前利用中水不足1亿立方米。为此,省政府采取了两条有效措施:(1)三年内每一县城必须建污水处理厂;(2)对河道排污实行限排,超标的处以高额罚款补助下游区域。2008年,我厅配合省环保局对子牙河流域实行排污生态补偿监管,取得了初步成效。四是探索同区同价水费机制。为充分发挥南水北调引江水的效益,省政府组织有关部门正在着手研究本地水外来水、地表水地下水、常规水非常规水的水价,对城市供水实行同区同价,引导城镇用水户优先使用地表水、外来水、非常规水。


    二、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主要通过四种途径节约保护、合理开发、充分利用水资源。一是大力发展节水型农业。我省农业用水是大头,占全省用水量的70%。多年来,我们多措并举大力发展节水型农业,农业用水量呈逐步减少的态势。目前,全省耕地有效灌溉面积6800万亩,其中节水灌溉面积3700万亩。2008年井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7,每亩小麦灌溉用水约160-180立方米。二是大力推进水土保持工程。2000年以来,依托国家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21世纪初期首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土保持工程、太行山国家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工程,我省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9万平方公里。治理后的小流域,既涵养了水源,又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三是大兴小型集雨工程。“十一五”以来,省财政共投资6250万元,建成塘坝、水窑等集雨工程39万处,总蓄水能力达8300万立方米。四是积极开发利用非常规水。大力推广咸淡混浇技术。2008年,我们投入2000万元,用于黑龙港地区开发利用微咸水。目前,共发展咸淡混浇灌溉面积280万亩,年减少开采地下水2亿立方米。同时,在城镇鼓励使用中水,在采矿区积极推广利用疏干水,在沿海地区结合重点工业项目开发利用海水资源。五是利用现有工程尽可能多拦蓄洪水。2008年,我省降水量比常年偏多。在确保安全度汛的前提下,我们适度承担风险,科学调度,充分利用雨洪资源。汛期,全省大中型水库蓄水30多亿立方米,是1996年大水以来蓄水最多的一年,为保障我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和向北京应急供水提供了宝贵的水源。


    三、构建水资源配置体系


    我省是资源型缺水的省份,实施外流域调水势在必行。近年来,我们按照国家跨流域调水总体规划和省委、省政府经济发展的总体部署,围绕利用好引江水、引黄水,加快了水资源配置体系建设。一是依托国家南水北调中线、东线工程,构建“两纵、六横、十库”供水骨干网络,编制了京津以南7个市、66个县的配套工程规划。为解决我省配套工程建设资金缺口大的问题,省政府支持我们水利厅成立水务集团,搭建面向市场的投融资平台,保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如期建成,发挥效益。二是巩固完善引黄入冀工程,加大引黄力度,提高保障黑龙港地区和白洋淀的供水能力。在水利部、国家防总和山东省的大力支持下,我省连续14年引黄河水,保障了衡水市和沧州市的用水,维护了白洋淀的水生态环境。2008年我们继续实施了引黄入淀工程,给白洋淀补水1.57亿立方米,给衡水湖、大浪淀补水1.13亿立方米。在抓好引江、引黄水资源配置体系建设的同时,我们抓紧省内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目前,着手实施从石家庄岗南、黄壁庄水库向衡水湖调水工程,规划论证从保定王快水库向廊坊调水工程。一些市也积极开展区域水网建设,如邯郸市先后投资1.2亿元,建成了南部水网一期工程,受到人民群众的赞扬。


    四、强化水资源管理


    重点抓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保护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建立了保护水源地联动机制,形成了政府牵头、部门互动监管城市饮用水水源地的格局。2008年,为确保奥运会在北京成功举办,关停了饮用水水源地的排污口,对环京津8个饮用水水源地安装了水质自动在线监测系统。二是下决心关停城市自备井。2006年以来,我们有计划地开展城市自备井关停与地下水限采工作,做到深入宣传、区别对待、政策激励、依法关停、严格监管,确保关得住、不反弹。截止2008年底,全省关停城市自备井1979眼,年减少地下水开采1.8亿立方米。三是严格水资源论证。对全省新上项目一律进行水资源论证,没有通过水行政主管部门论证评审的项目,不得开工建设。2008年我们对30多项水资源论证方案予以否决。通过严格水资源论证,促进了水资源合理配置,保障了曹妃甸等一批重大建设项目的供水需求。


    解决我省缺水问题是一项长期艰巨任务。我们坚信,只要我们按科学发展观要求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推进水利工作,在水利部和有关省市的大力支持下,我们一定能够破解河北缺水难题。

作者: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网管信箱:webmaster@chinawater.com.cn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