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强化预警预案应急管理 提高乡村防灾减灾成效
福建省水利厅
福建省是一个旱涝台风灾害频发的省份,仅2008年就有9个台风登陆或影响,防汛防台风及其引发的次生灾害任务历来十分繁重。在党中央、国务院和水利部的关怀指导下,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省突出机制创新、强化应急能力建设,将台风洪水造成的危害和损失降到了最低程度,科学防灾减灾取得显著成效。
一、突出机制创新,强化乡村能力
针对乡村基层应急能力弱的特点,我省全面推行“预警到乡、预案到村、责任到人”的防灾抗灾新机制。“预警到乡”就是在乡镇建立覆盖面广、针对性强的预警体系;“预案到村”就是在行政村建立防灾抗灾应急预案;“责任到人”就是把防灾抗灾每一个环节的责任落实到个人。
(一)预警到乡,构建乡镇防灾抗灾指挥决策体系
一是成立乡镇防汛指挥机构。在全省所有乡镇成立防汛指挥机构,配备办公场所和相对固定人员,明确包村包片防汛责任人。建立汛期24小时值班和应急状态下领导带班制度,编制乡镇防汛防台风应急预案,配备必要的抢险救灾物资,落实了乡镇防灾抗灾工作的责任机制和应急机制。二是建立乡镇防汛信息接收与发布体系。通过计算机、电视、传真、短信、视频等方式,主动获取卫星云图、雷达回波、台风路径、风情、雨情、水情等信息,掌握上级防灾抗灾工作部署。同时,将信息和要求传送到受威胁的群众。三是建设应急视频会商指挥系统。整合政务网和广电资源,将防汛视频会议系统向乡镇延伸,建成了覆盖省直有关部门、所有市、县、乡和行政村的应急视频会商指挥系统,形成从省应急平台到市县乡的应急视频会商指挥能力,可以进行多级、分级异地视频会商指挥,实现了防汛指挥“预警信息到乡、视频会商到乡、指挥决策到乡及视听到村”的目标,全面提升了我省乡村防灾抗灾的指挥决策和应急处置能力。2008年11月27日,省委省政府利用该系统召开了全省冬季农村农业工作会议,从省到村有20万人参加,收到了良好效果。
(二)预案到村,把防灾抗灾工作落实到最基层
我省1.5万多个行政村村级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已全面完成。应急预案采用简明的图表方式,建立了村干部包户联系制度,明确了群众转移安置点,落实了各危险区域实施转移的责任人。预案编制后,村委会广泛宣传、组织村民学习和演练。同时,还开发村级预案计算机查询管理系统,实现信息化管理,有效增强了乡村和群众的防灾意识和避险能力。
(三)责任到人,确保每一重要环节都有人把守
省市县乡四级每年都公布水库、堤防、城镇、乡村等重点防洪目标的防汛责任人,特别是落实了乡村两级防汛指挥责任人、预警信息发布人、抢险救灾人员和村级各危险区域安全转移责任人。通过责任层层分解落实,保证了防汛防台风期间每一个重要信息都有人传达、每一个层级都有人负责、每一个水利工程都有人值守,真正实现防汛责任“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确保指挥部署不疏忽,干部履职不缺位,群众转移不遗漏。
二、突出安全管理,强化人船避险
(一)强化海上管理,确保船只及时回港避风
台风来临前,我省通过单边电台、短信、广播等方式,及时对海上船只和渔排发布台风预警信息,同时利用雷达、GPS和手机对海上船只进行准确定位,确定就近回港避风的港口。海洋与渔业部门动员组织出海船只回港,海事部门及时发出防台风通告,分级启动预警,并通过甚高频(VHF)话台等岸基通讯设备对外发布预警信息,按台风影响程度划分禁航海域,适时关闭渡口。
(二)强化港区管理,确保港内船只避风安全
为确保港区内避风船只和人员的安全,港口管理部门按类别划分船只停泊区域。台风来临前,根据船只类别指挥船只由内到外依次停泊,将修造船、旅游船、客渡船、危险品船和无动力船列为重点监护对象,以确保船只和港区安全。
(三)强化人员转移,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我省在防汛防台风中突出科学防御,注重分类别、分区域、分时段转移。一是分类别转移。台风逼近时,先转移渔排上的老弱妇幼人员,再根据风力情况适时转移渔排上劳力和渔船人员;二是分区域转移。根据台风洪水影响的范围和程度,在确保安全前提下,对不同地区实施不同要求的转移;三是分时段转移。台风登陆前,先转移海上船只、渔排养殖人员和临海受威胁人员。台风带来强降雨后,再实施陆上危险区域人员转移。《福建省防洪防台风应急预案》对撤离工作做出了具体明确的规定,如在全国率先规定在14级风力到来前,船上所有人员都必须上岸避风。人员的梯次转移,既保障了群众安全,又避免了转移扩大化,大大降低了防灾减灾成本。
三、突出干部责任,强化精确指挥
(一)加强组织领导,干部到岗到位
福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防汛防台风工作,每次台风来临前,卢展工书记、黄小晶省长亲自过问防御准备工作,灾害期间,经常到省防指检查指导;张昌平常务副省长始终坐镇指挥。地方各级指挥长也坐镇指挥,市、县、乡领导分别到挂靠的县、乡、村靠前指挥。第13号台风“森拉克”影响我省期间,正值中秋小长假,沿海的7.5万名干部职工放弃节假日,以干部的辛苦换来群众的安全。
(二)强化信息发布,预警宣传到位
福建电视台各频道及时悬挂台风预警信号,通过字幕滚动播出台风动态和防灾部署要求,新闻频道全天24小时直播防灾抗灾动态,海峡之声广播电台每天18次滚动播出台湾海峡渔业气象与海况预报。福建水利信息网实时发布风雨水情动态信息。省防汛办适时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全社会发布权威防汛防台风工作动态。省通信管理部门组织运营商发送防汛防台风公益短信,在防御第8号“凤凰”台风时,共发送3010万条次短信,实现了全省移动手机全覆盖。
(三)加密会商分析,精确指挥到位
灾害期间,省防指召集水利、防汛、气象、海洋渔业、海事等部门,滚动召开会商会,分析会商台风暴雨洪水危害影响,研究防御的重点区域,提出防御具体措施。在防汛指挥中,一是分部门启动应急响应,杜绝“一窝蜂”现象;二是根据灾害影响确定防御区域,不搞“扩大化”,如防御9号热带风暴“北冕”时,只对漳州市进行部署,防御14号强台风“黑格比”时,只要求南部海域船只撤到北纬23度以北;三是人员避险实行梯次转移,避免“一刀切”。实施精确指挥,真正体现为民负责,有效地降低了防灾成本,提高了指挥部的权威性,深受基层群众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