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要讲话 | 会议报道 | 讲话解读 | 会议交流 | 图片报道 | 特别报道
全国水利工作会议隆重召开

2009-01-08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

 

全国水利工作会议隆重召开

 

回良玉发表重要讲话

陈雷作大会工作报告

 

    中国水利网站讯 全国水利工作会议1月6日在广西南宁隆重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牢固树立危机意识,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围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抓住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新机遇,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速推进民生水利建设,加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攻坚力度,着力提高水旱灾害综合防御能力、水资源配置调控能力、水土资源保护能力,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问题,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水利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水利部部长陈雷作大会工作报告。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马飚致辞。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郭声琨,国务院副秘书长张勇,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杜鹰,财政部副部长丁学东,国务院扶贫办主任范小建,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陈际瓦、政府副主席陈章良,国务院研究室党组成员黄守宏,水利部副部长鄂竟平,中纪委驻水利部纪检组组长董力,水利部副部长矫勇、胡四一等有关领导出席会议。

 

    会议旨在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落实中央关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回顾总结2008年水利工作,研究分析当前水利形势,积极推进民生水利新发展,全力打好水利建设攻坚战,安排部署2009年水利任务。

 

    回良玉充分肯定2008年水利工作成绩。他指出,2008年是我国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一年,大事多、喜事多、要事多,同时难事多、自然灾害多、突发事件多。对水利工作而言,是肩负重大任务、经受重大考验、取得重大成效的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全国水利系统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对水利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在全力夺取抗灾减灾斗争重大胜利的同时,全面推进水利建设、管理和改革各项任务,为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促进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提供了有力保障,做出了重大贡献,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各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誉。2008年水利工作突出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自然灾害历史罕见,抗灾救灾感天动地。去年,我国自然灾害出现种类之多、发生频率之高、持续时间之长、分布范围之广、危害影响之重,都是过去多年没有遇到过的。年初,我国南方遭受严重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波及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春季,黄河凌汛出现严峻险情,槽蓄量和开河水位创历史最高;4月18日,第1号台风“浣熊”的登陆时间为历史最早,汛期登陆我国的台风数量为本世纪初以来最多;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灾害,水利工程设施遭受重大损失;汛期珠江发生了流域性较大洪水,长江流域发生罕见晚秋汛;西北、华北西部和东北西部发生严重干旱,旱情为近5年来最重。在多灾连发、多灾并发的情况下,水利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坚持以人为本,及时启动应急响应,调动全行业的力量,全力以赴抗灾救灾,积极参与灾后重建,最大程度地保障了群众生命安全和生产生活,最大程度地减轻了灾害损失,并确保了北京奥运会举办城市的防洪安全、供水安全和水环境安全。

 

    特别是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发生后,水利部门视灾情为命令,视时间为生命,坚持“安全、科学、快速”的指导方针,举全行业之力,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水利抗震救灾斗争,夺取了抗震救灾的重大胜利,有效地防范了次生灾害,2473座震损水库无一垮坝、822座水电站成功排险、1229公里震损堤防无一决口、堰塞湖排险避险无一人伤亡、955.6万人口应急供水得到有效保障,创造了世界上处置大型堰塞湖的奇迹,谱写了水利抗灾史上的新篇章。

 

    二是水利投资再创新高,水利建设突飞猛进。2008年中央水利投资655.4亿元,同比增幅超过87%,为历史最高水平。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饮水安全、灌区建设与节水改造等涉及民生的水利项目建设得到加强,对2505座病险水库进行除险加固,解决了4824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重点水利建设项目进展顺利,治淮骨干工程建设接近尾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京石段开始向北京应急供水,尼尔基等重点水利枢纽工程基本建成并发挥效益,辽宁大伙房二期等重点项目深入实施,吉林哈达山等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完成投资增长较多,投入劳动工日呈现恢复性增长的良好势头。

 

    三是节水防污力度加大,生态建设成效明显。七大流域管理机构初步编制完成了流域取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全面实行了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全部完成水功能区划定并进入实施阶段,累计确定国家级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城市78个。实现了黄河连续9年不断流,黑河水连续6年进入东居延海,引江济太、引黄济淀等水资源调度成效显著。塔里木河、黑河和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首都水资源保护,保障澳门、珠海供水安全等工作深入推进。水土流失防治、基本农田和淤地坝建设取得新进展,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试点建设不断扩大,促进了边远山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四是水利管理不断强化,水利改革继续深化。水利规划编制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国务院批复了长江等6个流域防洪规划和全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重要专项规划。水资源、水能资源、河湖水域管理明显加强,重大水事纠纷得到有效调处,依法治水进程不断加快。水文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水利信息化和现代化建设迈出新的步伐。水权制度改革逐步深化,初始水权分配制度基本建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推进,良性运行机制初步形成。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逐步建立,小型农村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和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建设蓬勃发展。农业综合水价改革试点全面启动,试点项目区水费支出明显降低。水务一体化改革继续推进,全国61%的县级以上行政区域实行了城乡涉水事务一体化管理。

 

    回良玉指出,水利工作取得的重大成就,是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各地区各有关部门通力协作的结果,是改革开放以来水利建设不断加强、基础不断巩固的结果,也是各级水利部门艰苦努力、广大水利工作者顽强拼搏的结果。面对历史罕见的特大自然灾害,面对非常时期的艰巨任务,面对各方面的严峻考验,各级水利部门快速反应,果断决策,精心组织,展现了强有力的应急指挥能力、资源调配能力、科学调度能力和统筹协调能力。水利部门各级领导挺身而出,身先士卒,靠前指挥,广大水利干部职工舍生忘死,顽强拼搏,无私奉献,用实际行动深刻诠释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和“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

 

    回良玉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时期,也是水利改革发展不断深入、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和可持续发展水利加快转变的关键阶段。做好新形势下的水利工作,要牢固树立危机意识,切实增强责任意识。

 

    牢固树立危机意识,就是要清醒看到水利面临的深层次矛盾并没有根本解决,有些方面还在加剧。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土资源和生产力布局不相匹配,依然是现阶段我国的突出水情,特别是在全球气候变化和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等因素的交织作用下,我国水资源条件正在发生新的变化。资源环境对经济增长的约束,依然是我国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突出矛盾,特别是长期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还没有根本转变,一些地方水资源过度开发、无序开发、低水平开发引发一系列新的矛盾和问题。干旱缺水、洪涝灾害、水污染和水土流失等问题,依然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突出因素,特别是东中西部之间、大江大河与中小河流之间、城市与农村之间的水利建设差距十分明显,涉及民生的水利问题亟待解决。水资源管理体制不顺和水利发展机制不活,依然是水利发展的突出障碍,特别是水利改革触及深层次矛盾,利益关系更加复杂,攻坚克难任务艰巨。

 

    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就是要敏锐把握水利事业在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做到不辱使命。水利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保障。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水利始终是必须抓紧抓好的关键领域。当前,中央把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扩大国内需求的重要举措,把增加水利投入作为安排新增建设资金的重点领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此都作出了安排。因此,水利肩负着新的重大使命,既要为落实积极财政政策、扩大投资需求担当重任,又要为改善城乡居民用水条件、促进消费需求提供保障。党中央、国务院对水利工作的高度重视,全社会对水利工作的广泛关注,经济社会发展对水利工作的迫切要求,既给水利工作带来很大的机遇,也带来很大的挑战;既赋予很大的动力,也增加很大的压力。我们要牢牢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现阶段的基本水情,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抓住时机,乘势而上,全力谱写新形势下治水兴水的新篇章,努力开创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的新局面。

 

    回良玉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抓好四方面工作:

 

    第一,进一步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在提高水利保障能力上有新跨越。按照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注重效益的原则,推动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持续提升水利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要围绕提高水旱灾害综合防御能力建立健全防灾减灾体系,继续加强大江大河大湖及其重要支流治理,抓好重点防洪工程建设,启动中小河流治理,建立健全重点地区山洪、泥石流灾害的防控体系,搞好易涝地区综合治理,抓好抗旱水源工程建设和雨水集蓄利用,提高防洪抗旱监测预警水平和指挥调度能力。围绕提高水资源配置调控能力建立健全供水安全保障体系,加快在建骨干水利工程和重点水源工程建设步伐,抓紧开工建设一批大型骨干水利工程,提高对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调控水平。围绕提高水土资源保护能力建立健全水生态安全保障体系,加快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的治理,尽快启动坡耕地综合整治试点工程和南方崩岗治理,实施水资源保护工程和生态补水工程,搞好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逐步恢复受损生态。

 

    第二,进一步解决涉及民生的水利问题,在推进民生水利上有新成效。要把大力发展民生水利作为水利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快解决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生活保障、生产发展、人居环境、合法权益的民生水利问题。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步伐,调整规划,扩大范围,确保2013年年底前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加快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步伐,确保2010年年底完成规划确定的6240座大中型和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择机启动大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推进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优先安排支撑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的大型灌区改造项目,启动实施大型灌溉排水泵站更新改造,推进牧区水利和高效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建设。努力改善城乡水环境,加大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和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建设力度,加强水利血防建设,搞好县乡河道疏浚、村庄河塘整治。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构建以蓄滞洪区运用补偿、大中型水库移民安置和后期扶持、农民用水权益维护为重点的群众利益保障体系,保障人人共享水利发展与改革成果。

 

    第三,进一步加强水资源管理,在促进水资源集约开发、节约利用和有效保护上有新举措。从我国的基本水情出发,必须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对水资源进行合理开发、综合治理、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要强化规划的指导和约束作用,抓紧完成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七大流域综合规划修编,明确水资源开发利用和节约保护的控制性指标。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加快建立用水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相结合的用水管理制度,推动各行业各领域全面开展节水。认真抓好水功能区管理,建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管理制度,保护好地下水。切实加强依法行政,加快制订和修订相关法律法规,严格执法监督,健全水事纠纷调处机制。

 

    第四,进一步加大水利改革攻坚力度,在构建水利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上有新突破。要建立健全流域与区域相结合、城市与农村相统筹、开发利用与节约保护相协调的水资源综合管理体制,强化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水资源管理与监督职能,继续推进城乡水务一体化。建立健全水利投融资机制,提高水利投资在各级政府基础设施投入中的比重,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多渠道筹集水利建设资金。建立健全既保障水利工程安全又发挥水利工程效益,既有政府扶持又有市场活力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对水管体制改革进行全面系统评估,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提出深化水管体制改革的意见。建立健全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加大对农村水利建设的支持力度。建立健全既充分体现水资源紧缺状况又兼顾社会承受能力的水价形成机制,促进用水效率与效益提高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建立健全水资源生态补偿机制,促进水资源集约开发、节约利用和有效保护。

 

    回良玉强调,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是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第一年,也是推进“十一五”规划顺利实施的关键一年,是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最多的一年。做好今年的水利工作,意义非同寻常。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只争朝夕的状态和求真务实的作风,抓好各项任务和措施的落实,推进水利改革发展再上新台阶。

 

    一要切实强化组织领导。当前,水利工作任务繁重而艰巨,特别是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大、项目多、时间紧、要求高。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构和专门工作班子,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要强化各项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层层落实前期、计划、资金、建设、管理等各个环节的任务和责任。要细化工作目标,分解工作任务,把任务落实到每个项目、每个标段、每个单位。要切实落实地方配套资金,做好移民安置、征地工作,协调解决工作中的突出问题,保障工程施工环境和条件,确保项目及时启动、顺利实施、加快建设、尽早见效。

 

    二要切实强化协调配合。水利建设、管理和改革涉及部门多、工作环节多,需要有关各方树立全局意识,做到既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齐心协力、密切配合。水利部门要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积极向党政领导建言献策,主动与有关部门联系和协商,争取有关部门的理解、支持;切实履行行业管理职责,加强大规模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前期工作、技术指导和各项服务;配合有关部门,加强对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管理、质量管理和资金监管、安全生产监管,确保“工程安全、资金安全、干部安全”;建立项目建设周报、月报制度,加强监督检查和工程稽察,对关键环节和重点难点问题要一抓到底,不留死角,不留隐患;统筹安排各项工作,推进水利建设、管理、改革协调发展。有关部门要加强支持,努力形成工作合力,切实做到工作责任到位,政策落实到位,措施保障到位。

 

    三要切实强化基层水利。水利工作的根基在基层,服务对象在基层,政策落实更要靠基层。当前,一些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基层水利单位普遍存在人才紧缺、经费紧张、设施简陋、待遇偏低、队伍不稳、机制不活、发展困难等问题。要结合水管体制改革和乡镇机构改革,落实基层水利单位公益性管理人员基本支出经费和公益性工程维修养护经费,强化基层水利公共服务职能。加大基层水利人才培养和在职培训力度,进一步提高基层水利职工的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

 

    四要切实强化队伍建设。人才是水利发展最宝贵、最可持续、最具潜力的资源,是支撑水利发展的第一要素。要切实加强水利系统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进一步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公务员队伍、专业技术和技能人才队伍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着力营造人才脱颖而出、奋发有为的良好环境,在实践中发现人才,培育人才,凝聚人才。广大水利工作者要大力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和水利行业精神,努力担当推进水利科学发展的历史重任。有关方面要切实关心他们的工作生活,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陈雷在大会上作了《打好水利建设攻坚战开创水利发展与改革新局面》的工作报告。报告共分五个部分:一、全面回顾2008年水利工作。二、准确把握水利工作新形势。三、积极推进民生水利新发展。四、全力打好水利建设攻坚战。五、统筹做好2009年水利工作。 (详见全文)

  在会上,北京市房山区等100个单位被水利部、财政部授予“2007—2008年度全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先进单位”称号。回良玉等领导为全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先进单位代表颁奖。

  水利部规划计划司、珠江水利委员会、广东省水利厅等15个单位作大会交流发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水行政主管部门,水利部机关各司局、各流域机构和部直属单位的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09年1月8日

作者: 李先明 陶丽琴 李坤 张智吾 李洪宇
SRC-128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网管信箱:webmaster@chinawater.com.cn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