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山东省水利厅:力求实效 锐意创新 为山东水利科学发展提供有力的舆论支持

2009-11-03

力求实效  锐意创新

为山东水利科学发展提供有力的舆论支持

山东省水利厅副厅长  曹金萍

(二〇〇九年十一月二日)

 

同志们:

  近年来,山东省水利宣传工作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求实务实,开拓创新,把实效作为衡量宣传工作成果的重要标准,以创新作为开创宣传工作局面的主要手段,着力加大水利宣传工作力度,着力拓展水利新闻宣传领域,着力提升水利宣传工作水平,为全省水利发展与改革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提供了有力的舆论支持。

  一、创新体制和机制,在求“长效”上下工夫

  水利宣传为水利发展鸣锣开道、擂鼓助威,单位领导就要为宣传工作壮胆撑腰、优化环境。多年来,山东省厅党组一直高度重视宣传工作,为开展水利宣传工作创造优越条件。一是将宣传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厅党组坚持把宣传工作与其他业务工作一同研究部署、一同督促落实、一同检查考核。厅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班子成员一起抓。主要负责同志既给位子、压担子,也定调子、指路子,带头研究宣传工作,带头运用宣传成果指导工作。二是把解决实际问题当作要务。近几年,厅里为宣传部门更换了车辆,筹措经费更新了微机、打印机、传真机等工作设备和摄像机、照相机、扫描仪等宣传设备,今年又添置了摄像、摄影的备用设备和非线性编辑机等。对水利报刊读者服务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厅领导亲自出面解决。三是为构建大宣传格局提供支持。我省水利宣传工作实行了归口管理,建立起覆盖全省的水利宣传工作网络,不断完善规章制度,形成了宣传工作的规范、长效运行机制。由于政策限制,新发展报社通联组织难度很大,我们提出了“在体制内做好体制文章”的思路,积极探索符合实际的组织模式,于2007年在全省建立了26个水利新闻宣传工作站,既实现了通联组织的全面覆盖,也推进了对内管理与对外协调的有机对接。今年出台的《水利新闻宣传工作考核细则》,将水利报刊读者服务工作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这是我们为建立水利报刊订阅工作长效机制进行的又一次新探索。

  二、创新载体和途径,在求“广效”上下工夫

  水利事业的发展必须有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这就少不了卓有成效的宣传,离不开强大的宣传平台。为此,我们着眼于增强水利行业的社会影响,把推进由“鲜为人知”到“广为人知”的转变作为关键环节,努力创新水利宣传载体和途径,增强社会辐射力,扩大社会覆盖面。一是形式多样“活”起来。近年来,我省水利部门越来越多地组织集中宣传和充分运用书、画、展等多种形式开展水利宣传,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省水利厅组织开展了“民生水利齐鲁行”采访宣传活动,编辑出版了大型图书《盛世兴水》、大型画册《巨变》,开办了“水利讲坛”,制作了专题电视片,在山东卫视黄金时间播出了展示建国60年山东水利成就的专题片《盛世兴水》。各地结合实际组织开展了水保教材进课堂、评选节水形象大使等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滨州市组织了有10余家中央新闻媒体参加的“民生水利看滨州”采访活动。二是广开渠道“请”进来。2007以来,山东省水利厅每年都组织一次“水利好新闻评选活动”和“优秀水文学作品评选活动”;2007年聊城市举办了“全国首届江北水城‘水利杯’漫画大赛”;2009年滨州市举办了“‘滨州水文化馆’楹联征集大赛”,邹平县举办了“‘水务杯’楹联书法大赛暨名人书画邀请展”。这些活动的过程和成果,成了水利联系社会的新渠道、新纽带,成功吸引了社会关注水利的目光,广大参赛者因深度研究水利而长期关注水利,全社会关心、重视、支持水利工作的力量得以壮大。三是眼睛向外“借”过来。加强社会宣传,水利部门面临的最大困难是阵地小、人才少,我们便在社会新闻媒体上做文章,想方设法利用社会媒体成熟的平台和专业的人才,借水利发展引外力,借社会平台造声势,借专业人才上台阶。各级水利部门经常与媒体合作,以专栏、专版、专题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省水利厅在组织拍摄制作电视专题片《齐鲁水歌》和筹备制作电视系列片《问水齐鲁》时,坚持面向社会,向专家、学者等“高手”问计,请新闻、电视等“能人”助阵。今年,我们又通过积极运作,借助山东电视台这一阵地,借助社会专业团队的力量,开办了每周一期的电视栏目《人与水》,实现了全省水利系统社会宣传固定节目由无到有的跨越,实现了内外宣传力量由分兵作战到联合行动的提升,一年能生产出近9个小时的电视节目。

  三、创新策划和内容,在求“增效”上下工夫

  水利宣传的战斗力、辐射力不能等同于影响力,只有使读者、观众、听众既入眼、入耳,又入脑、入心,水利宣传才是真正取得了实效。近几年来,我们积极响应中国水利报社的倡导,坚持策划为先、内容为王,从社会关心的角度、用易于为人接受的方式进行宣传,坚持不懈抓质量,扎扎实实做精品。在实施精品带动的基础上,今年又在品牌建设上进行了大胆探索,全省水利宣传工作继续向纵深发展。

  在精品带动方面,我们坚持求“新”、求“深”。求“新”,即创意新。精心选择材料、提炼主题、确定角度、推敲标题,力求抓住受众心理,增强宣传的效果。求“深”,即挖掘深。对信息进行深度加工,对事物进行深入思考,通过探索现象背后的本质,强化思想性和渗透力。2008年初,我省启动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及重点河道治理工程,山东记者站在当年5月份采写的系列稿件,分别从临沂市为什么进度最快、青岛和日照两市先行一步的影响、政府的执政理念等角度进行了深度报道。文章在《中国水利报》发表后,得到了省委、省人大、省政府和水利报社领导的好评,促进了我省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的平衡、快速开展。近几年,中国水利报社驻山东记者站精心策划、精心加工,把新闻宣传的重点放在展示工作中的最大亮点、挖掘具有普遍意义的经验、探讨水利发展方向和趋势上来,他们采写的《山东:城市水系化蛹为蝶》《山东水利风劲帆满正远航》《山东水利驭势转型》以及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等专题稿件,不仅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影响,而且在行业内带动形成了深入思考的好风气。

  在品牌建设上,我们坚持求“高”,即标准高。将思想深度、人文精神、文化内涵融入到宣传作品中,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做到起点高、立意高、品位高,出精品,树品牌,带动宣传工作能力和水平的跨越式提升。在开办电视栏目《人与水》之初,我们杜昌文厅长就明确要求办成一个高品位、有特色的水利宣传品牌。为此,该栏目定位于以人与水关系为主线,秉承现代新闻传播理念,从水、水利和水文化的多维视角,传播治水知识和理念,展现治水进程和变化,力求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的有机统一,从而有效地引导公众和全社会更加关注水、爱惜水和关心水利、支持水利。目前,该栏目已成功播出22期,社会反响良好。按照计划,省水利厅正在制作系列电视片《问水齐鲁》。这部电视片的基本定位是:从全国乃至全球的视角,理清有关水及治水的深层次问题,创作拍摄一部关于水问题的政论性、思辩性电视专题片。我们提出的目标是:努力制作出一部能够让社会大众喜欢看、看得懂,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的精品电视片,引导全社会都来关心水、爱惜水,以此来凝聚全社会的力量支持各级政府下大气力科学治水。

  山东省水利宣传工作虽然在规范化、外向化、精品化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点成绩,但与快速发展的水利事业还不相适应。我们一定以这次会议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学习借鉴各地的好做法、好经验,进一步做好新时期水利宣传工作,为水利改革与发展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谢谢大家!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09年11月2日

作者: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