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水利厅:强化水利重点项目建设 确保国家粮食生产安全

2008-01-24

强化水利重点项目建设
确保国家粮食生产安全


吉林省水利厅

   粮食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基础。吉林省始终高度重视粮食生产能力建设,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针对目前全国粮食增产难度越来越大、保持粮食供求平衡任务越来越艰巨的客观实际,吉林省全面分析了全省粮食生产的资源禀赋、现实条件和增产潜力,制定了通过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等措施实现5年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的建设规划。


    对于吉林省来说,实现增产百亿斤商品粮的目标,解决好水的问题至关重要。吉林省水资源总量少且时空分布不均,作为全省粮食生产核心区和后备区的中西部地区水资源总量相对匮乏,但可开发利用的过境水资源相对丰富。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大型控制性水利工程,导致水资源调控能力低,水利基础设施的现状与粮食生产安全的要求之间存在明显差距,农业生产一直受干旱的困扰和威胁。为解决这一问题,吉林省规划了老龙口水利枢纽、引嫩入白、哈达山水利枢纽、中部城市引松供水、大安灌区等五个重点水利项目。这五个项目总投资208亿元,建成后可调剂水量60多亿立方米。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409.6万亩,其中:新增水田灌溉面积301.5万亩,改善水田灌溉面积55.5万亩,改善旱田灌溉面积52.6万亩。新增粮食生产能力30.15亿斤。对确保国家粮食生产安全,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在水利部的大力支持下,吉林省围绕这五个项目,从四个方面开展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使项目启动和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一是着力抓前期。根据水利重点项目前期工作任务较重的实际,吉林省成立了由分管副省长任组长的水利重点项目建设推进领导小组,为项目前期工作顺利推进提供了组织保证。从2005年开始,省政府每年落实水利重点项目前期工作经费5000万元,为前期工作顺利推进提供了资金支持。与此同时,进一步改进前期工作方式,在完成项目规划的同时,提前编制完成项目建议书和可研报告,有效缩短了前期工作周期。截至2007年8月,老龙口水利枢纽、引嫩入白和哈达山水利枢纽工程已由国家发改委正式立项,中部城市引松供水工程项目建议书上报国家发改委待批,大安灌区工程已由省内自行立项。


    二是着力抓投资。进一步完善了水利重点项目政府财政投入机制,明确重点项目受益区政府作为项目业主,由相关财政拿出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项目建设,调动其加大项目投入的积极性。搭建了政府与水利重点项目间的融资平台,组建了省水务投融资集团公司,省政府注入5.8亿元作为启动资金,增强从社会融资的能力。同时,扩大水利重点项目的经济效益宣传面,采取多种方式招商引资。截至目前,吉林省水利重点项目建设已累计实现投入18.2亿元,为项目顺利启动和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是着力抓建设。省政府于2007年把水利重点项目建设纳入了重点工作目标责任制,加大了督促、检查、协调和调度力度。各项目建设单位克服资金、季节、施工等方面的困难,全力加快工程建设进度,确保在预定的阶段工期内完成相应的建设任务。截至2007年底,5个重点项目中,老龙口水利枢纽工程已实现主河道截流;引嫩入白泵站工程完工,输水总干渠具备通水条件;哈达山水利枢纽工程进场道路开工建设,一期围堰达到闭气高程;中部城市引松供水主体工程前期工作有效推进,两条支线工程完成总工程量的90%;大安灌区渠首泵站建设进展顺利。


    四是着力抓管理。为使项目建设与管理在高起点上进行,吉林省建立并完善了水利建设的规章制度,规范净化了水利建筑市场。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全面推行了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和监理制,建立了较为完善、符合吉林省实际的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体系、工程质量控制体系、工程验收管理监督体系和工程检查稽察体系,提高了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水平。


    今年是吉林省水利重点项目建设的高峰年。我们将在水利部的强力指导和全力支持下,全面加快项目建设。其中,老龙口水利枢纽主体工程基本完工,引嫩入白完成灌区输水工程,哈达山水利枢纽主体工程全面开工,大安灌区完成引水干渠工程,中部城市引松供水工程完成现有两条支线建设并启动一条新的支线工程。按照项目规划,到2010年,这五个重点项目的大部分将完成主体工程建设,投入运营并发挥效益。届时,将极大增强吉林省农业发展的潜力和后劲,巩固和增强吉林省的粮食生产能力,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充分供给做出新的贡献。

 

    (图为吉林省水利厅厅长张德新发言)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08年1月24日

作者: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网管信箱:webmaster@chinawater.com.cn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