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民生 强基础 促发展
——全力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和水资源保障工作
浙江省水利厅
近年来,我省积极践行科学发展观和水利部可持续发展水利的治水思路,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注重民生,加强基础,促进发展的要求,在全面做好水利工作的同时,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大力推进水资源保障工作。
一、扎实推进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切实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为解决全省农村1300多万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从2003年开始,我省组织实施“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被列入省政府为全省群众办理的十件实事之一。在今年的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明确要求,力争在全国率先基本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为此,我们着重做到“四个坚持”。
一是坚持责任到位,任务到位。省、市、县、乡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纳入各级政府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内容。各地党政主要领导挂帅,成立工程建设领导机构。水利部门把饮水工程作为水利工作的首要任务来抓。有关部门通力合作,积极支持。
二是坚持政府主导,多方落实资金。省财政设立专项资金,逐年增加投入,提高补助标准,并从2007年起将省补资金标准提高了一倍。各市、县积极增加财政投入,提出要“舍得把钱扔到水里”,至今全省已投入60多亿元资金。同时,鼓励、引导民间资本投入达6亿多元,企业和社会各界也积极捐资。
三是坚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制定建设方案。先后组织8次普查,因地制宜,总结推广“平原地区城市自来水管网向农村延伸,丘陵山区以乡镇或若干个村为单位独立建水厂,偏远山区和海岛以一个村或几个村联合兴建简易供水设施”等3种主要建设模式,确保自来水“进村入户”。坚持高标准建设,确保工程质量,保证水质达标。
四是坚持建管并重,建立工程长效运行机制。在明确产权的基础上,采取成立农民用水户协会、股份合作制经营和实行现代企业制度等形式,落实工程运行管理主体。按照不高于城镇水价的原则,合理制定水价。市、县、乡建立管理队伍,落实了管理资金,确保工程长效运行和发挥效益。
至目前,已解决9213个行政村、833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农村安全饮用水覆盖率已提高到86%。
二、加大力度、加快进度,全力推进水资源保障工作
我省人均水资源量相对不足,同时也存在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等问题。省委、省政府特别强调,不能让水资源成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要全力推进水资源保障工作。为此,我们着重做到“四个突出”:
一是突出优化配置,完善水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规划体系。围绕“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中心任务,组织编制了《浙江省水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总体规划》、《钱塘江河口地区水资源配置规划》、《浙江省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等一系列规划,为做好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突出合理开发,加快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的建设。为切实提高我省水资源的保障和支撑能力,省委、省政府决定从2006年起实施水资源保障百亿工程,用5年时间,通过22个重点水库和引调水工程项目建设,新增年供水量23.9亿立方米。成立了以省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在加大财政投入的同时,利用BOT等各种方式筹集建设资金,加快了建设进程。
近三年来,还通过海水淡化新增供水能力12600吨/天,有效改善了海岛地区用水条件。
三是突出有效保护和科学管理,水资源保护工作进一步强化。基本完成了全省八大水系水功能区纳污能力核定工作。对全省取水口开展实时监控,对入河排污口加强监管。加强水资源质量监测,定期发布《重点水功能区水资源质量通报》。加快推进地下水禁限采工作。建立了钱塘江等重要流域源头生态保护机制,并设立了省级财政专项。
四是突出节水为先,节约用水工作不断推进。节约用水不但可以保护水资源,还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加快推进水价改革,实行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相结合,完善取水许可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大力推广节水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推进“千万亩十亿方节水工程”建设,积极开展农业灌溉节水定额管理,进一步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做好节水型社会试点,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陈雷部长的重要讲话和会议精神,着力提高全省防灾减灾综合能力和水资源保障能力,突出抓好农村饮水安全和水库除险加固,全面推进新农村水利建设,保障我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图为浙江省水利厅厅长陈川发言)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08年1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