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台新政策 采取硬措施
奋力破解水利基础设施的瓶颈制约
云南省水利厅
近年来,云南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把解决水的问题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始终坚持把深化水管体制改革作为推进水利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来落实,有力地促进了云南水利又好又快地向前发展。
一、坚持把解决好水的问题作为云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头等大事
云南是水资源“富省”,也是水资源开发利用“穷省”。全省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仅为6%,现状水资源年供需缺口达42亿立方米。为尽快破解我省水利基础设施的瓶颈制约,云南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把解决水的问题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头等大事,每年都有新政策、每年都有硬措施。2003年,省政府召开全省水利工作会议,作出《关于加快水利发展与改革的决定》和《关于加快中小水电发展的决定》。2004年,省政府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对在滇电力企业全面征收水资源费办法》,3年共征收水资源费8亿多元。2005年,省委、省政府作出“烟草反哺水利”的重大决策,从我省烟草行业筹集6亿元资金专项用于烟区水源工程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有效地缓解了我省在建水利工程资金严重短缺的被动局面。2006年,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水源工程建设与改革的指导意见》,严格区分了水源工程建设的公益性和经营性两类投资,并按不同地区类别确定了省州市投资分摊比例;作出《关于进一步加快农田水利建设的意见》,将“十一五”期间全省每年建成100万亩高稳产农田和100万亩基本农田的任务,分解到水利、农业、发展改革、国土资源、扶贫、农开办、烟草等部门,由过去的“整合资金”转变为现在的“整合项目”,从机制上解决了资金分散、重复投资等弊端。2007年,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全省水利建设动员大会,省委书记、省长到会作了重要讲话,发出了大兴水利的号令,并决定在保持原有投入增加的基础上,从2007年起连续4年每年再筹集10亿元资金,加快以“润滇工程”为重点的水利建设。同时,省委、省政府每年召开2至3次省委常委会、省政府常务会或省长办公会专题研究水利工作;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经常深入视察水利,并对抓好水利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批示。
省委、省政府坚定不移加快推动水利发展的决心和举措,赢得了中央更大的支持,推动了地方各级更多的投入,形成了左右联动、上下互动、齐抓共管、大干水利局面,2007年全省完成水利水电投资突破100亿元,相当于我省“十五”完成投资的40%,新一轮水利建设高潮正在全面掀起,水利基础设施对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开始逐步得到缓解。
二、坚持把深化水管体制改革作为推进云南水利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2006年我省就基本完成了水管体制改革任务,并探索积累了一些有效的做法和经验。一是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省委、省政府把水管体制改革作为全省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予以推进,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部署这项改革,在省党代会、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对水管体制改革提出了工作部署,省政府成立了分管副省长任组长的水管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政府研究室。领导小组针对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先后15次召开会议研究解决的办法和措施,坚持每年由省政府或领导小组主持召开一次由各地政府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水管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同时,省水利厅成立了由厅长任组长的改革工作指导小组,并争取省编办批准设立了云南省水利工程管理局。二是建立激励约束机制。省、州、县每年层层签订水管体制改革目标考核责任书,并实行改革效果与水利建设项目安排挂钩的奖惩机制,对水管体制改革进展快、效果好的州市,在水利投资和项目上给予倾斜,反之予以扣减。三是千方百计落实资金。从2004年起设立了省级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岁修资金,每年从省水利建设基金中拿出30%重点用于全省中型及以上公益性水利工程和部分贫困县小㈠型水利工程的维修养护岁修补助。各地普遍建立了水管单位资金投入、管理、使用和监督机制。全省水管单位公益性人员支出基本落实,维修养护经费落实比例达70%
(图为云南省水利厅副厅长杨荣新发言)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08年1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