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三套组合拳 决不能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
甘肃省水利厅
甘肃干旱缺水、生态脆弱,水的问题十分突出。近两年来,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水利部党组治水新思路,在深入推进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一、实施石羊河流域治理是抢救民勤绿洲的重大举措
石羊河流域是甘肃河西走廊三大水系之一,流域总面积4.16万平方公里,水资源总量16.59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775立方米,耕地亩均水资源占有量仅298 立方米,是我国内陆河流域人口最密集、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最高、用水矛盾最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最严重的流域之一。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已高达172%,年超采地下水4.32亿立方米,其中下游民勤盆地超采2.96亿立方米,生态环境问题十分突出。民勤绿洲是阻止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会合的生态屏障,区位十分重要,直接关系到整个流域乃至河西走廊大通道的安全。实施石羊河流域治理,抢救民勤绿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确定正确的治理思路是推进流域治理的根本前提
流域治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处理好生态、生活、生产之间的和谐共存关系,又要解决好过去、现在、将来的深层次利益矛盾。如何治理,各种观念和设想众说纷纭、矛盾交织,曾经走过一段弯路。对此,水利部党组高度重视,科学指导,及时帮助我们理清治理思路。温总理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并亲临石羊河流域视察指导工作,提出了 “决不能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的目标要求和“三套组合拳”的流域综合治理战略思路。通过不断深化认识,我们确立了以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为主线,以生态环境保护为根本,以水资源的合理配置、节约和保护为核心,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立足本流域水资源、辅以适量的外流域调水,立足流域管理、辅助工程建设,立足节水、确保向下游分水,上中下游统筹兼顾,工程与非工程措施结合,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统一的治理思路。去年,《规划》通过国家审批。
三、落实管理先行为搞好流域治理奠定基础
一是建立健全法规制度,去年省人大颁布了《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管理条例》,省政府出台了《石羊河流域地表水量调度管理办法》、《地表水量调度和地下水消减开采量实行地方行政首长责任制的规定》等多项规章制度。二是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全流域完成了初始水权分配和水权证颁发工作。三是关井压田等难点工作取得突破,两年来关闭机井1194眼,压减灌溉面积15万亩,年减少地下水开采量4800万立方米。四是大力发展以日光温室为主的设施农业,从源头上大幅度减少农业用水。五是组织实施了水量调度,2007年向民勤输水8826万立方米,蔡旗断面过水量超过2亿立方米。六是实行用水精细化管理,以人定地、以地定水、以电控水,安装地下水计量设施2600套,全面推行水票制,农灌用水同比减少0.9亿立方米。七是完善责任体系,流域内各级政府建立了严格的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对治理任务和责任人进行公示。坚持治理资金、建设任务、节水量、下泄水量(削减地下水开采量)四挂钩,流域治理取得了初步成效。
四、打好三套组合拳,确保实现流域治理目标
石羊河流域治理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有信心、有决心全面落实好各项治理措施,按照上游保护水源、中游强化节水、下游修复生态的要求,打好“三套组合拳”,确保实现治理目标。
一是细化规划实施方案。抓紧制定重点治理规划总体实施方案,以灌区为单元,编制节水改造、减少配水面积等专题报告和规划实施工作方案,进一步细化分解各项治理任务。
二是强化各项管理措施。按照规划确定的各项节水指标、分水任务,认真落实水量调度方案,采取坚决措施关闭机井、压缩配水面积,削减地下水开采量,逐步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
三是加大流域节水力度。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加大产业结构特别是种植结构调整力度,强化水资源统一管理,建立健全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促进节约用水,提高用水效率。
四是积极推进生态建设。上游保护和建设祁连山水源涵养区,严格实施“三禁”政策,中游建设农田防护林网体系,扩大生态修复范围,下游建设绿洲生态体系,实施退耕封育。
五是加强治理责任落实。强化组织领导,实行流域治理水量目标和农民增收目标地方行政首长负责制。全面落实政府责任人公示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干部考评和部门协作机制,形成推动治理工作的合力。
(图为甘肃省水利厅厅长许文海发言)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08年1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