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彤:推进科技创新实现防汛抗旱现代化

2011-04-19

 

国家防办常务副主任:张志彤

 

  近年来,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我国局部暴雨、超强台风和极端高温干旱等极端灾害性天气事件多发、并发,防汛抗旱工作面临着严峻的形势。为此,必须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广泛运用高科技手段,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装备,提高防汛抗旱技术水平,减轻水旱灾害造成的损失。

  水旱灾害是我国频繁而严重的自然灾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是不断提高防汛抗旱工作水平、推动防汛抗旱事业不断前进的重要动力。近年来,各级防汛抗旱部门在相关科研机构的大力配合下,根据我国水利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积极推进防汛抗旱科技创新,以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为龙头的各项科技创新工作取得重大进展,有力地推动了防汛抗旱工作的顺利开展。
近年来,国家防汛抗旱科技创新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防汛抗旱面临的科技创新问题依然比较突出。因此,要不断加强防汛抗旱的科技创新。
  

  近年来,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我国局部暴雨、超强台风和极端高温干旱等极端灾害性天气事件多发、并发,防汛抗旱工作面临着严峻的形势。为此,必须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广泛运用高科技手段,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装备,提高防汛抗旱技术水平,减轻水旱灾害造成的损失。

  一是要进一步提高水旱灾害预测预报水平。要应用卫星遥感、雷达探测等技术,不断丰富预报手段,完善预报模型,提高预报精度,延长预见期。

  二是要进一步提高水旱灾害信息处理能力。要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仓库技术、GIS技术,开发先进实用的应用软件,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提高信息化水平。

  三是要进一步提高水旱灾害调度指挥水平。要制定和不断完善防汛抗旱各类预案。运用现代化的通信传输手段,建立和完善异地会商系统,开发决策支持系统和智能化专家系统,提高调度指挥的科学性。

  四是要进一步提高水旱灾害抗洪抢险能力。要研究应用机械化抢险堵口技术、电子化险情探测技术、数字化远程监控技术等,对重大险情能及时有效地抢护。

  五是要进一步提高水旱灾害评价水平。要应用航测、遥感和模拟技术,对灾害进行实时监测和科学评估,准确判定灾害的范围和程度,并开展水旱灾害评价指标体系和制度的研究。

  六是要进一步开展水旱灾害社会管理。要进行洪水和干旱风险研究,制订洪水和干旱风险图。在此基础上,强化水旱灾害的社会管理,增强防灾减灾能力。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08年3月28日

作者: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网管信箱:webmaster@chinawater.com.cn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