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污染防治首先要做好水环境的监测,只有做好了水环境监测才能给污染治理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有了这个在线连续自动监测系统,一方面可以分清责任,分清废水排放口、污水处理排放口等是否达标,对此起到监督的作用。另一方面还可以预警预报,提示相关部门重视注意,提前进行防治,不至于造成严重的后果。
无论是水的污染还是水环境的污染,从国际经验来讲,大约要经过包括局部地区的重金属污染、耗氧污染和营养源的污染以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污染在内的三个阶段。
目前,我们国家正处在耗氧有机物污染和营养源污染阶段,各地湖泊河流的COD、氨氮、总氮、总磷超标,断面或者点位较多。当然,当前持久性有机污染也在一些地方呈现。可以说,目前我国水环境污染呈现出一个很复杂的复合型污染状态,对水污染的防护和水质的改善都增加了难度。
控制污染关键是控制污染源,加大污染的防治力度。防治污染首先需要包括水利、工业、城市建设、林业、环保等各个部门协调一致,既要有明确的分工又要密切配合才能把这些工作做好,还需要上下游同治同防和各行各业的共同努力。
从水污染防治科技方面看,我认为首先要做好水环境的监测,只有做好了水环境的监测才能给污染治理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现在的水环境监测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做:第一是水质的重要断面。如一个省的出入境的断面和一个市的出入境的断面应该安装包括溶解氧、COD、氨氮、总氮、总磷等污染物在内的在线连续监测系统。目前省市之间因为污染发生的矛盾,大多数是上游不承认自己污染了下游,下游怪上游。如果有了这个在线连续自动监测系统,一方面可以分清责任,分清废水排放口、污水处理排放口等是否达标,对此起到监督的作用;另一方面还可以预警预报,提示相关部门注意,提前进行防治,不至于造成严重的后果。
第二个方面,要对水系有毒有害物的持久性污染进行监测,要摸清污染的水平和污染的来源。只有摸清楚这些,才能淘汰产生这类污染的相关产品、工艺路线,推行清洁生产技术,对国家的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技术的升级都会提供有力的支撑。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08年3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