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昌明:对长江黄河开发治理中科技问题的思考

2011-04-19

中国科学院院士:刘昌明

 

 

    对于像长江和黄河这样的大流域来说,由于水源多种,生态和环境条件多样,水情变化大、行政分割,区域间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平衡等原因,必须对水资源实行统一管理。从科技方面看,这是一个多目标的系统工程问题。必须全面分析跨自然与社会的多层次状态变量与多维参数向量及众多的约束条件。 

    长江和黄河以及我国其他大江大河的治理和开发涉及很多科研问题。这里就水生态与水环境的主要问题提些个人思考: 

 

    第一,创新的基本理念是人与水的和谐,特别是长江中下游与黄河下游滩区的洪水防治以及生态保护问题。必须明确河流健康目标,制定评价指标体系并维系生态最小需水量,这也是目前国际的前沿热点。 

 

    第二,对长江与黄河这样的大流域来说,由于水源多种,生态和环境条件多样,水情变化大,行政分割,区域间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等,必须对水资源实行统一管理。从科技方面看,这是一个多目标的系统工程问题,必须全面分析跨自然与社会的多层次状态变量与多维参数向量及众多的约束条件。水资源统一管理的模型的多目标求解,不可能有最优解,只能寻求满意协调。如何创建适合我国国情的这种大流域模型,是对我国水利科技工作的一个挑战。

 

    第三,水资源系统是社会、经济、环境、生态共享的系统。它的功能结构包含被利用的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以及难被利用的灾害(洪)水,如何对它们进行转化调控,是一个尚未解决的科技难题。

   

    第四,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包括源区冰川的退缩,是当今水利科技研究不可忽视的问题。由于长江与黄河流域幅员辽阔,区域径流对气候变化的不同响应与非线形变化问题研究,方兴未艾。日益增长的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的交织影响如何区分也是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

   

    第五,水利科技创新的问题十分广泛。我们必须突出当前国家的需求,在全面开展水利科技创新的同时突出重点。关键问题是解决两个明显的水危机问题,一是水污染的严重蔓延,二是北方地区和部分南方城市地下水水位下降的问题。近年来长江与黄河以及我国其他大江大河的水环境状况日趋下降。如去年太湖和其他水域的蓝藻暴发令人惊心,据悉太湖流域河流水质全年期综合评价Ⅰ~Ⅲ类水的河长仅占评价河长的6.5%。长江流域的“三湖”的内源污染问题远未解决。地下水超采在黄河流域及其相邻的华北地区业已出现地下将被疏干的危机。这些问题都是水利科技创新的关键和当务之急。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08年3月28日

作者: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网管信箱:webmaster@chinawater.com.cn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