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科技管理 推动水利科技工作再上新台阶

2011-04-19

  现代水利周刊:要推进水利科技创新,下一步应从哪些方面具体着手?
  高波:
实现水利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支撑和引领,要坚持把推进自主创新作为转变水利发展模式的中心环节,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今后一个时期,要从以下六个方面推进水利科技创新:一要全面构建科技创新体系。这个体系分成三部分,包括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体系、科技推广与技术服务体系、科技管理体系。围绕这三个方面,我们将构建科技创新的完整体系。二要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机制,主要是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加强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三要深入研究重大科技问题。力争在50个重大水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方面取得突破,提出一批事关水利发展全局性、方向性的宏观战略研究成果,获得一批原创性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成果,研发一批面向水利行业技术更新改造和现代化的水利高新技术。四要积极引进国际先进技术。进一步做好国际先进水利科技成果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五要大力推广优秀科技成果。加大科技推广的资金扶持力度,制定有效的制度与办法,依法促进先进实用技术推广应用。同时做好水利科学技术普及推广工作,提高社会公众的水利科技水平。六要加速培养高素质科技人才。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规划和使用管理办法,通过各种形式切实加强高层次科技人才的培养与选拔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大力弘扬科学求实的精神,坚决抑制学术浮躁和浮夸行为。

  现代水利周刊:如何有效加强水利科技管理,保障科技项目的顺利实施?
  高波:
近年来,国家为了进一步加强科技工作,出台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纲要》把发展能源、水资源和环境保护技术放在优先位置。根据《纲要》,在“十一五”期间,国家级科技计划对水利科技给予了重点支持。因为水利科技是能源、水资源和环境三个领域的交叉点。目前,由我部牵头或参与组织的“十一五”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共14项,总经费超过4亿元,这都是空前的。此外,国家财政还新增设了“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等渠道,年新增经费2亿元左右。这些新增的渠道解决了水利科技多年想解决而未能解决的一些问题。现在看来,水利科技的投入有了一个较为稳定的渠道。相信通过这些计划项目的组织实施,将会大大提升各个单位的科研水平,促进水利学科的发展。面对这样的大好形势,加强水利科研项目管理是当务之急。需要在三个方面做好管理工作。
  一是在健全体制、完善机制上下工夫。目前,我部已经成立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领导小组和专家委员会、行业科技专项管理咨询委员会,设立了相关办公室,要充分发挥这些机构的作用,实行统一管理和专项管理相结合、行政管理和业务指导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努力提高管理的科学性。
  二是在制定完善各种规章制度上下工夫,试行科技项目公示制度和科技诚信制度,为加强科技项目管理建立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我们在这方面作了一些探索,对一些项目完成不好、进度严重拖延的科研单位和个人,我们谢绝他们再承担新的项目,通过制定完善各种规章制度,进一步加强项目储备、征集、立项、执行、验收等各个环节的管理,严格相关规章的执行,做到有章可循、按章办事。
三是在管理手段和方式上下工夫。我们充分利用水利部政务内网和综合办公系统以及水利国际合作与科技信息网这个外网,逐步实现科技项目管理的系统化、规范化和网络化。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注重加强科技管理人员的培训,努力提高管理水平,杜绝科技腐败。
今年,我部还将组织开展对“十五”以来所有在研的中央财政资金立项支持的各类科技计划项目进行联合检查,及时发现并解决水利科技项目管理、经费执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保证科技项目执行规范,多出成果,出好成果。

  现代水利周刊:科技在推动中国水利登上国际舞台的过程中发挥了什么作用?
  高波:
“十五”以来,我国水利积极实施“引进来、走出去”战略,大力开展国际科技合作和技术交流,取得显著成效。中国水利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日趋增大,中国的治水思路和实践也越来越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科技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是科技在国际合作中的先导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现在以科技为主的国际合作与交流越来越多、越来越频繁,领域越来越广阔。通过举办国际灌排大会、国际水土保持大会、黄河国际论坛、长江论坛等一系列以学术交流为主的国际会议,为国际合作提供了更广阔、更直接的交流平台。一些优秀水利专家已经在一些重要的国际组织中担任要职,在国际水事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是通过技术交流不断深化国际合作内容。“十五”以来,通过实施国际先进水利科技成果引进计划,引进了500余项适合我国水利行业特点的先进、适用技术,外资引进也逐步转变到利用国外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能力建设上来,为水利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这是“引进来”;“走出去”主要是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推动雨水集蓄技术、水电站机电设备和农村小水电设备等先进技术、设备出口,走出国门。前些年,主要是我国一些大型施工企业承担国际水利水电工程,近年来,我国水利科研、规划、设计单位也已经走向世界,并且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越来越强,我国水利专家在国际水利水电工程和援外项目建设中发挥骨干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国际声誉。
  三是通过人员交流着力加强复合型水利人才的培养。“十五”以来,通过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和人才交流培训渠道,先后选派2000余名科研骨干到国外留学、工作和培训,其中300余人在国外获得硕士、博士学位。另外,还聘请国外优秀专家到国内举办讲座、培训班。通过科技人员的交流,培养了一大批熟悉国情水情、熟练运用国际惯例的复合型水利人才。
今后,水利国际合作要密切追踪国际水利科技前沿的发展趋势和先进成果,进一步提高技术引进的质量和水平,同时大力推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继续加强科技人员交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水利科技创新人才队伍。以更积极的姿态参与重大国际水事活动,进一步提升中国水利在国际舞台的地位和作用。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08年3月28日

作者: 李 平 谢 群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网管信箱:webmaster@chinawater.com.cn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