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利厅副厅长束庆鹏发言
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新疆以其特有的地缘优势和独具特色的资源优势,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最具潜力的热点地区。近年来,新疆水利建设紧扣中央西部大开发战略,认真贯彻落实水利部新时期治水思路,紧密结合自治区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布局,形成了以“三河一区一带”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快速发展的新格局。水利建设新形势对水利科技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围绕水利建设重点,水利厅党组确立了“以工程带科研、以科研促建设”的水利科技发展新思路,积极推进科研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为新疆水利建设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利支撑。
“十五”以来,由新疆水利厅主持和参与的水利科研项目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5项;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一、二、三等奖各1项;新疆科技进步奖29项,其中一等奖4项,全面提升了水利科技贡献率,为新疆水利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有力推动了新疆水利建设健康与快速发展。
一、深刻认识、准确把握新疆的主要水问题,明确科研攻关的重点和目标
新疆地处欧亚大陆腹地,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时空分布差异悬殊,区域分布与经济社会发展布局极不匹配,客观上决定了西水东引、北水南调的水资源配置战略目标。必须研究解决基于资源优势转换战略、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合理配置宏观格局和重点工程布局等重大问题,突破实施跨流域长距离调水中的关键技术难题;必须研究解决干旱区灌溉农业条件下农业节水、盐碱地治理、绿洲生态环境保护等影响绿洲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诸多重点问题;必须研究解决维护河流健康生命、保护和改善下游生态环境中涉及的诸多科学问题,研究基于水权理论的水资源管理新模式,突破流域综合治理措施的关键技术。因此,针对上述科学问题和重大技术难点,高度重视科研工作,明确科研工作思路、主攻方向和目标,发挥科技的先导支撑作用,成为新疆水利建设的重要任务。
二、从体制、机制建设入手,强化组织领导
近年来,在水利部大力支持下,新疆水利建设投资大幅增加。水利厅党组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科技为先导,从体制、机制建设入手,加强对科技工作的领导。
1、坚持以科研为先导,科学决策,把科研工作贯穿于水利建设始终。一是在规划等前期工作中,先期开展重点科研项目,如获得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的《新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及重点工程布局综合研究》项目,为新疆“十一五”及今后大规模水利建设提供了关键性技术支撑;二是在建设项目立项审查中,高度重视科技成果推广利用,在审定大型灌区改造、灌区开发、节水灌溉项目时,规定必须尽可能采用新技术、利用新成果。
2、为了调动科技创新的积极性,我们组织开展了年度水利科技论文、青年水利科技论文的评选、表彰奖励活动,同时,在职称晋升评审中,将发表科技论文作为硬条件,规定晋升高级职称必须在省级专业刊物上发表两篇以上论文,有效强化了广大专业人员研究、创新意识。
3、由自治区科技厅批准、科技部备案,设立了“新疆水利科学技术奖”,根据新疆水利科研工作实际,制定出台了奖励办法,成立了奖励工作委员会和办公室等相应机构,并由水利企业赞助,建立了“新疆水利科技奖励基金”。科教处对新疆水利行业科技成果进行鉴定、登记,水利厅每年在全疆水利工作会议上对获奖成果的单位和个人实行隆重表彰奖励。水利厅出台了“关于对获得国家及省部级科技进步奖项目实行奖励的决定”,要求有关单位按1:1比例配套奖励资金,对获奖人员实行奖励,使有突出贡献的个人真正得到重奖。
通过以上措施,在全区水利系统营造了强化科技意识,重视成果推广的良好工作氛围。
三、以工程带科研、以科研促建设
在新形势下,我们及时转变科研工作思路,将重点放在“以工程带科研、以科研促建设”上。一是围绕新时期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宏观战略,对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重点工程布局等重大问题及时开展研究,为全疆水利建设宏观决策提供技术支撑;二是针对在建水利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难点、热点问题,提早介入,与工程建设同步开展相关科研工作。在工程建设初期,在组建建设班子的同时,组建相关科研课题组,在工程建设中,同时开展科学研究工作,收集相关资料,取得一系列科研成果,推广实践于后续的工程建设。在工程竣工后,经过系统总结和理论分析、提高,形成系统性的重大科研成果。三是高度重视对以往工程建设中创新性技术的挖掘、总结与提炼。通过调研,发现、确定一批在已建工程中的创新性技术措施,进行理论上的再探讨,形成实用性强的科研成果。在一大批重点项目中,工程建设同科技攻关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工程带科研,科研促建设,效益十分明显。
——针对新时期新疆治水思路、宏观布局开展深入系统研究,其成果《新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及重点工程布局综合研究》得到自治区人民政府和中央有关部委的认同,成为新疆十一五规划的组成部分和重点工程立项、审批的重要依据;获得2005年度新疆科技进步一等奖、200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子课题《干旱内陆河流域水盐监测与模型研究及应用》成果统一了新疆平原区水资源评价方法,获新疆科技进步二等奖。
——针对引额供水工程开展的高寒沙漠区长距离调水工程关键技术研究,解决了沙漠明渠建设、长距离输水工程自动化控制、输水系统安全与风险等重大难题。研究成果《新疆北疆供水工程关键技术研究》获2007年水利部大禹水利科学技术一等奖,其子课题《新疆额河供水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研究与应用》成果获2006年度新疆科技进步一等奖;子课题《大型倒虹吸设计施工关键技术研究》突破了亚洲综合难度系数最大的倒虹吸工程的关键技术难题,获2006年度新疆科技进步二等奖;
——围绕大型灌区节水改造,积极申报、开展国家863项目《干旱内陆河灌区节水农业综合技术体系研究与集成》课题,在优化组装膜下滴灌和改进地面灌技术、灌区管理、水价改革、效益转移、节水灌溉技术推广机制及技术服务支撑体系方面实现了创新,形成干旱内陆河灌区农业节水技术集成体系,开创了干旱内陆河灌区水资源管理的新模式。成果累计推广应用111万亩,年节水约1亿立方米,实现经济效益1.18亿元,获2006年度新疆科技进步一等奖;
——针对国家重点工程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中的水权管理、应急输水及生态响应、干流地表水、地下水监测方法等关键技术问题,开展了《塔里木河流域水权管理研究与实践》(水利部948项目)、《塔里木河下游应急输水与生态改善监测评估研究》、《塔里木河干流地表水、地下水监测实施与水均衡模型及模拟研究》科研项目。将水权理论首次应用于干旱区内陆河流域水资源管理中,为内陆干旱区解决水问题提供了新方式,产生了极大的社会、经济效益;摸清了输水模式与生态响应的关系,为塔河综合治理提供了技术支撑;建立了干流地表水、地下水监测体系,为干流水量管理提供依据。以上成果分获2006年度新疆科技进步二等奖,2003年大禹水利科学技术二等奖,2006年度新疆科技进步二等奖;
——针对新疆跨界国际河流开发中的重大问题开展研究,为跨界河流开发及生态保护提供依据。结合流域规划修编进行的《典型流域水资源利用及耗水机理研究》成果获得新疆科技进步二等奖;与吉尔吉斯共和国水利部门合作,积极开展跨界河流上游开发对新疆的影响;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西北跨界河流水资源开发跨境生态影响评估及保护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已经立项,正在开展有关研究工作。
四、加强科研管理,强化服务意识
为了促进行业水利科研工作进展,我们从强化服务职能入手,大力加强科研管理工作。围绕“以工程带科研、以科研促建设”新时期工作思路,分析研究当前新疆水利科研工作面临的形势和重点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确定科研管理工作的着力点,重点抓了以下工作:
1、与科技厅联合,集中全疆水利科研学科带头人,组建了自治区农业科技专家委员会水利组。有针对性地研究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新疆水利科研的发展方向,研究重点,提出科研课题框架、为管理部门制定项目指南、科研发展规划提供技术服务。通过专家对厅科技计划项目立项、科技成果评审、鉴定进行咨询评估,使水利科技项目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化。
2、加强调研、指导,发掘、培育优质科研项目。经常组织专家深入基层、重点水利建设工程和水电设计院、水文局等技术密集性生产单位,与技术骨干座谈交流,及时发现生产活动中具有创新性的亮点,协助他们搞好科研课题设计,及时开展研究工作。
3、高度重视、周密组织科研项目申报工作。申报科研项目技术性强、竞争激烈。我们认真研究水利部、科技部及自治区等有关部门制定的科研项目指南及有关政策文件,针对新疆水利建设中的热点、难点技术问题,突出干旱区特点,组织相关单位编制水利科研课题任务书,认真组织专家预审,做好项目储备,确保及时申报,提高了申报成功率。去年共申报项目47个,其中水资源优化配置宏观研究项目8个、农业节水科研项目15个、新材料新产品研发项目10个、科研成果转化基地建设项目6个,水产项目8个,国家“863”农业节水示范项目、大型灌区节水改造技术支撑项目等一批国家和自治区重点项目申报成功。
4、抓好科研成果报奖工作。针对以前在科研成果申报中由于申报材料质量不高,评审答辩准备不充分造成获奖率低的情况,我们重点抓了科研成果申报材料的预审、评审答辩策略及汇报多媒体的审查修改等环节,组织专家组审查申报材料,进行汇报答辩预演,严把质量关。由于深入细致的工作,在科技厅组织的全疆2006年科技进步奖评审中,我厅申报的十个项目,六个获得了自治区科技进步奖,其中两个项目获得一等奖。今年我厅申报国家科技进步奖一项,目前正在审理中。
五、今后工作重点
我们将继续坚持以科技为先导、“工程带科研、科研促建设”的方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水利部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水利的六个方面,进一步研究和完善新疆新时期治水思路;研究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的关键水问题;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节约与保护问题;水利体制、机制、法制改革创新问题;研究新疆特色的水利现代化问题。
近期,我们将结合新疆水利建设亟需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以下工作:
1、继续围绕“三河一区一带”的水利建设总体布局,紧扣当前的工程建设重点,结合工程中的重点技术难题,开展科研工作。依托工程建设开展创新研究,要抓一批具有干旱区特点、对新疆今后水利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和推广价值、在国内外能产生较大影响的科研课题。针对宏观水资源合理配置中提出的南疆调水、东疆调水工程中涉及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为完善新疆水利建设宏观布局提供技术支撑;以《西北跨界河流水资源开发跨境生态影响评估及保护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为重点,继续深入开展国际河流开发的相关重点问题研究;以继续深入研究维护干旱区河流健康生命、绿洲水盐运移机理、绿洲生态保护、节水灌溉新技术、盐碱地改良技术、地下水开发利用等新技术,取得创新性成果,为建设和谐流域、和谐绿洲提供技术支撑。
2、认真贯彻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的意见》,进一步强化“科教兴水”制度建设,推动全行业“科教兴水”工作,形成全面开展科技兴水的大气候,促进水利建设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3、要通过强化项目管理,特别是加强行业化管理,通过积极协调整合,充分合理利用科研资源,组织一批关系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水利科研课题,积极在自治区和国家申报立项。
4、认真贯彻水利部《关于加强水利科技创新的若干意见》的文件精神,加大水利科技投入。积极组织好科研项目的前期工作,形成高质量的项目贮备,提高课题申报成功率,从国家科技部、水利部、自治区科技厅争取更多的科研资金。要切实落实工程项目中列入的专题科研经费,建立工程科研项目管理机制,通过“以工程带科研”实现工程和科研双赢。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08年4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