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吉林省大安市太山镇高家村的农民洛久朋,最近正积极考虑自己以后的种植种类,因为一项土地开发整理工程正在紧张的施工中,不久后他家十年九旱的土地就要变成水田。“如果改成水田,产量、收入都会增加,现在我已经开始学习水田种植技术了!”洛久朋高兴地说。
吉林省抓住国家重视农业、重视粮食主产区发展、重视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加大水利投资拉动内需的有利时机,启动和实施了一批水利基础设施项目,水利建设呈现前所未有的好形势。正如副省长王守臣说的那样,吉林省将积极谋划项目,推动水利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再上一个新台阶。
项目储备足 发力正当时
吉林省是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的省份,不仅总量不足,而且时空分布也不均,水资源承载能力不强,多年来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吉林不断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特别是投资不足,水利建设滞后的问题始终没有解决。
国家及时果断地采取了拉动内需的一系列重大举措,也给吉林水利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把水利基础项目搞好,是保持全省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需要,是夯实农业基础、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需要,是着力保障民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是改善水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吉林省今后将重点抓好六项水利建设工作。一是加快推进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总体规划中的重点水利项目建设。到2012年,除中部城市引松供水工程外,老龙口水利枢纽、引嫩入白、哈达山水利枢纽、大安灌区等重点工程将全部竣工,并投入运营,发挥效益。二是涉及民生的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据悉,吉林省坚持规划指导,加强资金支持,大力推进农村集中式供水,5年内彻底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涉及659.4万人,其中,到今年年底基本完成231万人,其余428.4万人要争取后三年完成。三是关系到上下游人民财产安全和水库安全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目前,吉林省列入国家专项规划的193座病险水库,已下达投资计划123座,下达投资7.9亿元,开工建设94座,有20座水库主体工程已基本完成。四是全力推进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吉林省已有11座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1个节水农业示范区工程纳入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规划。五是大力推进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完成吉林省当前黑土区水土流失治理和主要江河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整治,可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5万亩。六是扎实抓好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采取强有力措施,保证明年3月底前全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现大的推进。
把握新机遇 实现新发展
吉林省农业优势突出,每年生产全国二十分之一的粮食,提供十分之一的商品粮,是全国唯一人均占有吨粮的省份和6个粮食调出省之一,粮食商品率全国第一。因此,粮食对吉林省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吉林省在解放思想、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坚持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用现代化观念武装农民,把粮食由包袱变成了资源优势,粮食不仅成为现阶段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同时已经成为畜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吉林省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精心谋划、加快项目建设步伐,而且落实责任,加强了检查监督。吉林省各有关部门细化工作目标,分解工作任务,落实各个层次、各个环节、各项任务的责任制度,形成工作有人管、责任有人负、任务有人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把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保持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政策措施落实到位。
吉林省各级水利、纪检监察、财政和审计部门将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项目、重点环节的资金监管:在资金的分配上规范透明,确保资金安全、合规、有效;做到有效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等四项制度,严格建设程序,确保质量安全。
加强水利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是促进吉林省经济持续增长、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和扩大需求的重要举措。吉林将高标准、高质量地做好各项工作,全力推进水利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如期完成这一轮投资拉动任务,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08年12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