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山独秀林不老 大江浩荡水长流——沉痛悼念长江委原主任林一山同志

2008-01-07

一山独秀林不老 大江浩荡水长流


——沉痛悼念长江委原主任林一山同志


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 


  冬日的北京,天气格外寒冷。一代水利英豪、被毛泽东主席誉为“长江王”的原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林一山同志,在人们的万般不舍中,于2007年12月30日14时55分,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7岁。

  噩耗传来,江河凝滞,天人悲痛!在大江上下,在林老长期工作过的长江水利委员会,人们默默传递着消息,传递着悲伤和怀念。人们深感失去了一位伟大的水利事业家和导师,失去了一尊屹立在心中的精神象征。林老传奇而辉煌的一生,让人景仰,让人追忆。

  他是一位出生入死的革命活动家

  林一山同志1911年6月出生于山东省文登县。1931年在济南上中学期间,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1934年6月参加革命工作。1936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任中共山东省工作委员会委员,从事党的地下革命活动。1935年9月进入北平师范大学读书,曾任北平师大地下党中心支部书记,积极组织参与“一二·九”爱国学生运动。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时任北平学生大军训地下党总支书记的林一山同志,受山东省委指派,于同年9月前往胶东组织领导抗日武装起义,历任胶东特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统战部部长、特委书记和胶东区游击司令员。1942年,面对日寇的铁壁合围,林一山同志按照八路军总部和山东军区的命令,积极组织反扫荡斗争,粉碎了敌人围剿胶东抗日根据地的图谋。

  解放战争时期,林一山同志先后任青岛市委书记兼市长、辽南省委书记兼军区政委、辽宁省委副书记兼军区副政委、第四野战军南下工作团秘书长。

  新中国成立后,林一山同志先后担任中南军政委员会水利部副部长兼党组书记、中南军政委员会财经委员会副主任、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兼党委书记、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主任兼党委书记、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顾问、水利部顾问,是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他戎马倥偬前半身,转而从事水利事业后,勤于学习,刻苦钻研,深入实践,勇于创新,不仅成为一名德高望重的领导,更成为一代水利泰斗。

  他是一位筚路蓝缕的水利事业家

  新中国成立初期,时逢长江发生大洪水,林一山同志亲眼目睹了长江、汉水破堤溃垸的惨状,深感长江洪水灾害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认识到长江水利事业对国家经济发展的极端重要性。按照党的安排,他毅然投身治理长江的大业。1950年2月,林一山同志白手起家,组建了“长江水利委员会”,积极研究探索中国水利发展和长江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他认真研究历代治江经验,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广泛收集基础资料,迅速掌握了我国第一大河长江的基本特性。

  林一山同志以战略家的眼光提出,治江必先进行全面科学规划。在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直接关怀和支持下,他组织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历尽艰辛,费时三年,编制了以防洪为重点、以水资源综合利用为主体、涵盖经济社会建设各个方面的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提出了以防洪为中心的治江三阶段的战略方针:第一阶段以培修加固堤防为主;第二阶段以兴建平原分、蓄洪工程为主;第三阶段兴建山谷水库,以进一步控制和调节洪水,并发挥水利枢纽防洪、发电、灌溉、航运、引水和养殖等综合效益,兴利除害。这一规划思想得到了党中央、毛主席和周总理的充分肯定。1958年,党中央成都会议就此作了专门决定。半个多世纪的实践证明,这个规划是正确的,它对推动长江水利建设和长江流域经济社会建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当今水利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林一山同志也成为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的首倡者和重要奠基人。

  林一山同志以咬定青山的精神,促成了一大批骨干工程的建成。在林一山同志的领导和倡导下,从1950年开始,就着力加固长江堤防。1952年,他又积极建议和组织,仅用75天时间就建成荆江分洪工程,创造了水利工程建设史上的奇迹,并且当年就发挥了巨大的防洪效益。林一山同志把建设长江三峡水利枢纽作为治理开发长江的关键工程。为了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动三峡工程的兴建,1958年他组织建设汉江丹江口水利枢纽,该工程不仅是汉江的重要防洪工程,也是今天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工程。

  1972年,作为三峡工程重要组成部分的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建设面临重大困难,当时林一山正患癌症(眼色素瘤)住院治疗,为顾全大局,他不顾个人安危,临危受命,遵照周恩来总理指示,担任国务院葛洲坝工程技术委员会负责人。在他的具体组织领导下,历经艰辛,排除万难,终于把这项濒临失败的工程建设成为享誉世界的优质工程,从而奠定了他作为水利事业专家的坚实基础。

  林一山同志为南水北调,呕心沥血。早在20世纪50年代,他就带领长江委选好了从丹江水库自流引水华北、直达京津的引水线路,也就是现在正在建设的“中线调水”工程。他还多次深入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区,寻找一条从西南向西北调水的线路,并提出了西部调水方案。

  林一山同志以深邃的远见卓识,开创了水利理论和工程技术创新的崭新境界。他以自然辩证法为指导的治水理念,在半个多世纪的治水生涯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还在水利工程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基础上,提出了水文与气象相结合进行防汛预报和水库预报调度,通过合理调度运用使水库长期得以利用,通过做好河势规划为确定水利枢纽、特别是低水头水利枢纽工程总体布置方案打好基础,以及以河流辩证法指导平原河道治理等一系列新的理念。

  林一山同志在1953年就提出了水库移民工程的新理念,1975年率先成立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专门机构,并对基础资料的收集、科学试验和人才建设十分重视。他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并身体力行。20世纪50年代,他组织职工学习《实践论》和《矛盾论》,用以指导治江事业,把长江水利委员会逐步建设成为一支思想过硬、技术精湛、专业齐全的治水队伍。林一山同志还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特别是在双目失明的艰难条件下,先后完成了《林一山治水文选》、《葛洲坝工程的决策》、《中国西部南水北调工程》、《高峡出平湖》、《林一山论治水兴国》、《河流辩证法与冲积平原河流治理》等著作,成为一代水利理论大家。

  他是一位呕心沥血的品德锤炼家

  林一山同志在近80年的革命生涯中,始终以党的事业为重,把个人得失置之度外,对党、对人民忠心耿耿,对共产主义事业充满信心,具有伟大的人格魅力和献身精神。他探索真理、追求进步;他崇尚科学、重视人才;他豁达大度、顾全大局;他讲究民主、集思广益;他严于律己、作风朴实;他淡泊名利、无私奉献,在水利界享有崇高威望和广泛赞誉。他的光辉业绩和精神风范,值得我们每一名治江工作者永远敬仰和铭记,更值得我们努力学习和实践。

  我们要学习林一山同志始终忠于党和国家、忠于水利事业的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他以对党、国家和人民无限忠诚的赤子情怀,把自己的一生义无返顾地交给了伟大的革命事业和治江事业。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他都立大志、做大事,以无所畏惧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克难攻坚,勇往直前,奋斗不止,在他的身上集中体现了“知行合一”。即使在他的右眼确诊患癌症需摘除的时候,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他也没有丝毫的退缩,他心中想的只有祖国的水利事业,水利事业需要他。他鼓励医务人员:“你们大胆地挖吧……我瞎了一只眼睛,能把葛洲坝修起来;两只眼睛全瞎了,我闭着眼睛,照样把葛洲坝修起来!”这是何等的责任心、何等的豪情壮志!

  我们要学习林一山同志胸怀全局、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他总是把水利、把长江放在全国视野的大背景下来审视和思考。他站得高,看得远,常常见人所未见,想人所未想,发人所未发。长江委建立之初,千头万绪,百废待兴。治理长江从何着手?林一山立足当前,放眼未来,紧紧抓住治江工作的“牛鼻子”,为治江事业科学、快速、健康、协调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善于运用唯物辩证法,抓主要矛盾,在处理治江重大决策和复杂的技术问题时,总能抓住问题的关键,并做出正确的决策。他在领导治江规划工作的过程中,辩证地对待流域总体规划和局部规划的矛盾统一关系,推动了工作协调有序向前发展。

  我们要学习林一山同志勤勤恳恳、孜孜以求的学习态度。林一山终身奉行“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行为准则。他好学不倦,“朝闻道,夕死可矣”;他勤于思索,大脑处于无休止的学习和辩证思考中,并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他注重调查研究,善于向实践学习,为了解决水库使用寿命、三峡、南水北调等“天字号”的难题,他的足迹遍及大江上下、长城内外,遍览祖国大江大河。天道酬勤。由于他的勤奋努力,他在农、林、水、交通等方面都有了独树一帜的见解,真正成了一名著名的水利专家。有人曾形象地评价林一山:“天上知一半,地下全知道”。听过他讲话、报告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如沐春风,妙不可言。

  我们要学习林一山同志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科学思想。林一山同志崇尚科学,坚持真理,勇于创新,不崇洋迷古,不盲目随从,不人云亦云。实事求是的路线正是他领导治江事业取得一个又一个巨大胜利的“法宝”。为掌握第一手资料,他常常不畏艰险,去重点河段查勘,指导原型观测和资料分析,从而掌握了长江从江源到江口全流域的系统资料。在不断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他推翻了国际首屈一指的专家对三峡选址的权威性结论,举世为之震惊!他运用“河流辩证法”与“河势规划”理论,采取挖除江心小岛葛洲坝和“一体两翼”枢纽布置等措施,将一个陷入困境的工程引向了成功之路。他通过对国外上百座水库进行研究,形成《水库长期使用问题》一文,打破了“水库必淤,淤而必死”的极限,不仅对三峡工程上马至关重要,对河流的开发也具有普遍意义。他积极倡导并身体力行技术民主,讨论技术问题,不以职位高低、年龄大小、工作经历为依据,形成了不唯上、不唯书、不唯洋、只唯实的民主作风,带动了无数水利人。

  我们要学习林一山同志以苦为乐、淡泊名利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林一山同志在抗日战争中右手负伤残疾,20世纪70年代右眼患癌被摘除,左眼视力仅为0.1—0.2,但他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始终保持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奋发向上的良好心态,是不折不扣的精神巨人。三年自然灾害时期,长江委面临着“技术人员分散到各地安家落户,其户口及粮食关系迁至地方管辖”这种即将人才流散的严重形势,林一山创造性地开展大办农业,终于化险为夷,职工渡过了暂时困难,技术力量也全部得以保留,把长江水利委员会逐步建设成为一支思想过硬、技术精湛、专业齐全的治水队伍。文革期间,由于受人迫害,年近花甲的他每天除了被押去开批斗会外,还要打扫红楼的两层楼。每天凌晨4点起床,上班前完成。他右手伤残,动作迟缓,其中艰辛可想而知。然而他并没有被打倒,仍然积极地面对生活。林一山在建国前曾任辽南省委书记兼军区政委和辽宁省委副书记兼军区副政委,建国后定为七级高干。在解放后的数十年历程中,他献身长江,埋头苦干,级别一直没有升迁。但他淡泊名利,从不因为自己“资格老”而向组织提个人要求,相反他几次放弃了升官迁调的机会,直到2000年,组织上决定给予他部长级待遇。他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他矢志不渝的伟大的治江事业。

  “沉乌落月水停流,痛失英豪泪载舟”。林老走了,但他的风范永存!他开创的事业,正欣欣向荣走向新的时代;他崇高的品格,正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长江人;他未竟的事业,将由我们继续去完成。大江上下的广大水利工作者将牢记林老的嘱托,化悲痛为力量,认真学习林老的革命精神、崇高品德和优良作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可持续发展水利和新时期治江思路,努力推进长江水利事业向前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近百年岁月 叱咤风云 十五载戎马生涯 求索北平 驰骋齐鲁 鏖战辽沈 南下荆楚 壮志冲天 矢志不渝也 情操高尚矣 大禹传人难忘林一山

  逾万里巨川 奔腾浩荡 六十个治江春秋 辩证问水 三段固本 高峡平湖 南引北济 厥功至伟 哲人其萎乎 余泽长存焉 西陵石壁永镌长江王

  敬爱的林老,请一路走好!

  来源:长江水利网 2008年1月4日

作者:
SRC-68

 


新闻 | 资讯 | 商务 | 文化 | 社区 | 服务 | 出品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网管信箱:webmaster@chinawater.com.cn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