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长江治理的奠基人和决策者——悼念恩师林一山
|
|
2008-01-07
|
自从1972年参加葛洲坝工程建设三十多年来,林一山主任既是我的领导,更是我的恩师。我向林主任学治水辩证法、学做人的原则。如果说我对江河治理规划有一定成绩,则主要是受益于林主任的教导。1981年我在负责太湖治理技术工作时,有人问我,你一套治水思路是学谁的?我答“师从林一山”。
2005年冬天,林主任嘱我去北京他寓所,修改关于葛洲坝工程建设经过的书稿。这个稿子是应他指示,我在2004年起草的。我在他家住了两天,十分轻松地畅谈了许多规划问题,使我在古稀之年又一次聆听到他的精辟分析。我们一起照了相,一老一少号称一百七十岁。临行时,他摸索着送我到家门口,我心中不免十分惆怅。因为那时,他的肝肿瘤正在不断扩大。现在再也见不到林主任了,只留下无尽的思念和回忆。
按中国古代计算闰寿,他已是百岁老人了。林主任的高寿,首先得益于他彻底的自然辩证法的人生观。他从枪林弹雨中指挥千军万马闯过来了,身上一直留着多处创伤,最明显的是他的右手脖子被子弹打中了,可他依靠着极为聪慧的大脑,思索起草和撰写了大量的技术纲领和文献。我曾作为他的助手,起草过一系列的文件和论文。在1973年,正当葛洲坝工程重新设计,肩负周总理的嘱托,扛着“只能成功,不许失败”的军令状时,他得了眼癌,可是林主任以乐观的态度,边治疗,边主持葛洲坝的工作。他乐观而又谨慎对待治疗,连当时中国眼科第一刀的上海赵冬生教授也为之折服。在手术前,赵教授有点顾虑,林主任看出来了说,“赵教授为我眼癌开刀,尽了力,最后允许失败。”赵马上欣喜地说:“我就等你这句话。”可是林又说“但是你的几套方案,我要检查。”于是赵教授讲了两套手术方案,林要求补充第三套方案。最后三套都用了,手术又成功了。1973年5月手术,10月就在北京主持葛洲坝技委会第4次会议了,二三十年眼癌一直没有复发,但到1992年,却完全失去了视力。十几年来,林主任在完全黑暗中度过了一个个春秋,但他的思想活跃程度,我也跟不上。而且他对付视力失明,有一套自力的生活方式,毫无苦恼和悲观。
林主任主持编制的一九五九年“长流规”,从指导思想、规划原则、总体方案、重大工程布局等历经半个世纪的实践检验,至今不失为经典,是长江治理奠基纲领。1990年的规划经反复研究讨论,一致认为只能是“修编”。长江建设划时代的五大工程:荆江分洪、丹江口、中下游治河、葛洲坝、三峡,其工程规划和规模与功能,是在1959年的长流规中已确定了的。
林主任以精湛的治河辩证法,指导葛洲坝工程重建,取得成功。他是决策集体的负责人。最近上海市给予上海地铁建设公司的总顾问刘建航院士为“上海地铁之父”。林主任完全可以称是“葛洲坝工程之父”。葛洲坝工程中的工程河势规划,吸取了我国以往工程中的教训,独创地提出了解决复杂工程的枢纽布置和水流泥沙问题的一整套方法,开辟了治河学中的先例。葛洲坝设计中,运用了集中兵力打歼灭战的思想,安全可靠地解决了软弱地基加固、消能防冲和截流问题。
人固有一死,林主任虽离我们而去,但他的治水思想和理论永传光辉。我们有必要继承他的学说,进行发扬。建议集中他的许多部下学生,共同搜集和研讨林一山的治水之道,作为中国治水宝库中的光辉之章。
来源:长江水利网 2008年1月5日
|
|
作者:
黄宣伟
|
SRC-68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