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无止境的智慧老人——忆林老的晚年生活

2008-01-07

  林老是个有着传奇色彩的“大家”领导,他的宏才大略折服多少专家学者,甚至晚年生活也不失此风采,依然保留传奇式的生活方式。

  由于工作需要,我曾经多次踏入林老晚年生活的领地,采访他的人生感悟,拍摄有关他的电视专题片,耳闻目睹了一个双目失明却依然乐观豁达、孜孜不倦学习思考的智慧老人生活乐趣。

  80年代初,葛洲坝工程建设进入尾声,林老应邀出席新华社湖北分社在汉举办的工程建设图片展开幕式。采访他对葛洲坝建设的贡献,林老淡然一笑,说:“我的工作主要是组织大家攻关,依靠专家和职工的努力。”此时的林老年过古稀,已退居二线,但依然经常外出考察,甚至坐吉普车到西部高原考察利用长江上游水资源改良内蒙沙漠的可行性。日行千里的颠簸,他受得了吗?我问林老,他诙谐地打趣:“我这部汽车,只是车灯不亮了,其他部件还不错!”采写的通讯《一山一水总是情》读给他听,他很仔细地纠正了一些词句,他不愿意夸功,但可以宣传他继续研究长江的思路。

  90年代中期,三峡建设如火如荼,媒体频繁采访林老,每次联系他都欣然允诺,一般都不推辞。1997年夏,在拍摄大型纪实片《中国治水人(长江卷)》时,他不顾年事已高,配合得十分成功,许多往事他记忆犹新,侃侃而谈。尤其是对长江主要江段的高程“一口准”。那时,他已不外出了,但在新壁街的四合院内生活井井有条,园内花木扶疏,充满情趣。上午基本是听广播,几个半导体分别放在枕边、书桌和沙发边的茶几上,波段也调好几个固定台,定时收听。下午是读报,主要有参考消息,他听得很认真。他还研究中国汉字(象形文)的结构,请人读字典,能说出一些常用字的含意,甚至纠正字典不恰当之处。在家里行走也有固定路线,不用人搀扶,甚至自己洗手绢晾晒。有一天下雨,他兴致勃勃地走到廊边,用手接着屋檐滴下的水,听着雨声,推测降雨量。一次过生日,有人送来一篮鲜花,林老闻着花香,微笑着说,“可惜啊,我看不到,只能闻闻,你们欣赏吧!”那时他还在考虑长江上游“大西线调水”的设想,打算继续写关于水利方面的专著。准确地说,是由他口述,其他人代笔后,再由林老听审定稿。

  2006年春,为了配合中央电视台拍摄《再说长江》,来到林老的新居。下午2点,他准时起床,更衣,换上平时不常穿的藏青色毛料中山装,听蔡其华主任介绍关于健康长江的论述。他话语不多,但脸色凝重,听得仔细。那是林老最后一次留在媒体的影像。已经年过90的林老,案头依然堆放着汉字研究的书卷,又更换了新的半导体。

  林老一直没停止工作,对水利对长江的事业情有独钟,他深知中国的经济发展离不开水利事业的发展。林老一直没停止学习,治江50周年活动安排我采访林老,他十分明确说过,这一辈子最大的乐趣就是学习,“行有余力,学无止境。”他还解释,“余力”是指在具备完成工作的能力之外,用于完成自己学习目标的精力。林老曾说,在大学参加地下党期间,他学习过许多军事知识,战乱的生活使他意识到总有一天要参战。果然,在以后的抗日战斗中,他成了闻名的“小钢炮”。他说,领导干部需要超前学习,有预见性地学习,才能有胆识出创意。不断的学习为他的人生经历赢得许多宝贵的财富。据林老的夫人回忆,林主任工作时常常看文件看书思考问题,到凌晨三四点才入睡。

  林老说,在他这里不存在外行领导内行的说法。的确,走上长江委主任的岗位他适应得很快,他把毛泽东的哲学思想与治理长江抓主要矛盾结合起来作报告,精彩得使会场爆满,不少人还要站着听。他以丰富的学识对长江的认识高瞻远瞩,所以自信,敢为人先,能为丹江口大坝留下加高的底子,能破除许多人对葛洲坝工程设计的误解,能为漫长的三峡规划设计研究和论证储备丰厚的依据。他在晚年还研究了丹江口库区石渣地的利用,得出的结论是保土、保水、保肥,大大增加了库区土地利用率。

  林老爱学习,自然偏爱善于学习的人。他的眼力准,破格培养了一批青年才俊,担当专业大梁。文伏波院士80寿诞时说的话令人难忘:干事业的直接环境很重要,领导就是一个人的直接环境。他有幸遇到了林主任这样的好领导,有水平,重用他信任他,使他能干一番事业。

  智者远行。林老走得很欣慰,他带出了一支队伍,树立了座座丰碑,还留下了一大笔精神财富,当含笑九泉。

 

  来源:长江水利网   2008年1月6日  

作者: 孙军胜
SRC-68

 


新闻 | 资讯 | 商务 | 文化 | 社区 | 服务 | 出品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网管信箱:webmaster@chinawater.com.cn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