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农业节水 科技先行
2008年“节水中国行”活动纪实


2008-09-24

    金色九月,秋风飒爽。日前,2008年“节水中国行”采访团记者围绕着“节水灌溉与粮食安全”的主题,对东北三省和内蒙古的农业节水情况进行了集中采访。一路上,“控灌”、“喷灌”、“滴灌”等先进的科技节水技术着实让采访团的记者们大开了眼界。

    控制灌溉  “旱”着种水稻


    2008年“节水中国行”的第一站是黑龙江省查哈阳灌区。刚到灌区,副局长赵庆超就给记者们上了一课,主题是“旱”着种水稻。


    水稻“旱”着种,乍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民谚有云,“水稻,水稻,水足了才能出稻。”别急,让我们来听听赵庆超的解释吧。


    所谓“旱”着种,其实是一种节水新技术——“控制灌溉”。通俗地说,水稻不需要总是泡在水里,该旱也得旱着。根据不同生育阶段水稻对水分需求的敏感性和需水规律,在充分发挥水稻自身调节机能和适应能力的基础上,适时适量地科学供水就是控制灌溉。


    “经过近几年的实验,我们发现控制灌溉具有节水、高产、优质、高效、抗倒伏、抗病虫害的优点。控灌可实现亩节水236.3 立方米,节水幅度在33.1%,亩增产26.6千克,增产幅度为3.7%,灌溉水的生产效率提高了54.9%。如果灌区水田全采用控灌技术,将节水9600万立方米,节约的水量可以再灌水田10万亩,可进一步促进灌区可持续发展。”说起控制灌溉的好处,赵庆超笑容满面。


    在采用水稻控灌技术的同时,查哈阳灌区还积极引进先进的搅浆平地技术。利用搅浆平地机可节省秋翻地费用,改善土壤结构,同时将泥浆搅拌均匀可使田间防止水量渗透能力增强,可节水10%左右。
  
    膜下滴灌  告别“大水漫灌”


  吉林省通榆县十年九旱,平均降水量为334.3毫米,而蒸发量为1361.8毫米,境内可利用地表水资源甚少。气候特点和地理位置决定了通榆县要发展农业,必须寻找一条节水的新路子。


  几经波折,通榆县选择了适合当地推广的膜下滴灌技术。膜下滴灌是把地膜栽培技术与滴灌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新型节水灌溉方式。它通过可控管道将水、肥融合液均匀、定时、定量滴入作物根系发育区域,同时通过地膜覆盖减少作物棵间蒸发,实现了节水、增产的和谐统一。


  “膜下滴灌省水又增产。大水漫灌用水量是膜下滴灌的3倍,不采用膜下滴灌,浇的水风一吹就干了。大水漫灌种植棉花平均产量每公顷3000公斤,采用膜下滴灌技术的棉花一公顷可达4000公斤,如果按照每公斤棉花售价6元计算的话,采用膜下滴灌每公顷就能增收6000元”,正在田边耕作的村民张金告诉记者。


  从膜下滴灌中尝到甜头的还有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开鲁县的农民们。“节水中国行”记者团刚一进入开鲁县,立即被眼前成片的红干椒吸引。开鲁县种植红干椒有着20多年的历史,是全国最大的县域红干椒生产基地。


  近年来,在政府及水利部门的扶持和引导下,开鲁县在红干椒的种植上推行了膜下滴灌技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道德村支书杨金龙对膜下滴灌有着“五省一增”的总结,即省工、省地、省肥、省水、省时和增产。


  杨金龙介绍,红干椒膜下滴灌项目区浇水施肥每亩需6个工日,未上节水设施每亩需9个工日,亩节省3个工日;膜下滴灌无需主副水道和畦埂,可节地14%;膜下滴灌每亩可节省化肥款69.5元;膜下滴灌项目区每小时浇地5亩,未上节水设施的每小时浇地1.5亩,可节水60%,每亩地可节时30分钟;膜下滴灌亩产红干椒500斤,未上节水设施亩产红干椒420斤,每斤红干椒售价按4.25元计算,亩增产值340元,一个项目区年可增效益843万元。

 

    半固定式喷灌  省水30%


    辽宁省阜新市彰武县西六乡西六村101国道旁,有一片使用喷灌的现代化农田,这就是西六苗圃喷灌工程所在地。阜新市地处我国典型的半干旱地区,人均占有水资源量439立方米,十年九旱是这里的主要气候特征。节水,迫在眉睫。


  据彰武县水利局负责人介绍,西六苗圃喷灌工程建于2007年,总投资20万元,采用半固定式喷灌,可对该区160亩苗木进行适时喷灌,与传统灌溉方式相比,采用半固定式喷灌可节水30%。


  目前该工程建有直径400毫米钢筋井1眼,铺设直径90毫米pvc地埋管路700米,安装地面给水柱35个,安装铺设可移动喷灌用铝合金管540米,安装潜水电泵1台,变压器1台,架设高低压线路1.7千米。


  辽宁省水利厅农水处处长彭贺志介绍,喷灌系统是从水源取水并输送、分配到田间,实行喷酒灌溉的水利设施,我国一般将喷灌系统划分为移动式、固定式和半固定式三种类型。半固定式喷灌系统的动力、水泵固定,输水干管(分干管)埋入地下,工作支管和喷头可以移动,由连接在干管(分干管)伸出地面的给水栓向支管供水。移动支管可以采用人工移动,也可以用机械移动。半固定式喷灌系统设备利用率较高,运行管理比较方便。
  
  在2008年“节水中国行”活动启动仪式上,水利部农水司司长王哓东指出,我国的粮食生产高度依赖于灌溉,我国的水情决定灌溉必须实现节水化,今后要加快先进实用、符合国情的节水灌溉技术与实用设备的研发,建立适合国情的节水灌溉设备研制、开发、生产和推广体系。农业节水,科技先行,广大的科研单位和科技企业更要走在前头!

 

    来源:科技日报    2008年9月16日

作者: 唐婷
SRC-102


主办:中国水利报社 设计制作/维护管理:北京激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网管信箱:webmaster@chinawater.com.cn 投稿信箱:abc@chinawater.com.cn